|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多省份公务接待一律禁酒 新疆:饮酒需纪委批准
# ^/ `- R: n& X, G
3 n+ v' Q, @! f+ a6 T: f' C' o3 ^ r" ?1 T, @
近日新疆发布规定,要求在自治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务接待一律禁止饮酒。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浙江、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南、安徽等省份已出台公务接待“禁酒”规定。
! h/ Z3 ?, p% H9 a9 L : \, Q6 `4 r" o3 q2 V3 Z
新疆近日出台的《自治区公务接待禁止饮酒的规定》提出,自治区范围内所有的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因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特殊情况需饮酒的,报本级纪委(纪检组)审核批准。
& [2 i N1 U3 @/ x! { 8 X: W% A0 }: t# Z8 P& ~5 h
《规定》还特别指出,所称一律不准饮酒,是指一律不得饮用任何人和任何单位**的任何酒类。
( D/ ^+ m( I+ a " D4 z. s- R* z0 _0 \6 C/ @
2013年12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接待活动食、宿、行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 ~/ i5 L6 M1 d, { w! Z8 N6 M( k2 ]- h( q5 @8 d
随后各省份陆续出台本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同时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不少省份还针对公务接待提出“禁酒”要求。: \$ t$ L9 [ H G" ?8 ]
/ Z# F4 b' _6 `8 g6 k$ Y, ~ 相对于大多省份工作日午餐一律不准饮酒的规定,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浙江、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南、安徽等省份已出台更严的公务接待“禁酒令”,即不分午餐晚餐一律禁酒。其中,黑龙江、吉林在2014年出台有关公务接待规定,要求省内公务活动一律不饮酒。2 |* N$ q$ ?% z/ x* c4 m) n
) _" t6 o+ M) O 焦点/ D6 x. M7 z6 o0 N5 H0 O
* g. O, |7 h0 Y
含酒精饮料果酒也被禁止; j# }! a: n# k5 u
9 B) f! Z) L+ v% q; B( d0 ]8 F( i5 q 目前出台公务接待“禁酒令”的一些省份,对于什么酒属于被禁止范围,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z4 B7 C' j1 ]7 Y, z: y5 }
1 C5 z5 U: v5 X; ]8 f 今年7月安徽发布的《省内公务活动禁止饮酒规定》明确提出,一律不得饮用任何人和任何单位**的酒类或含有酒精的饮料。5 Z0 {, f9 i+ \ K% f4 X
$ C0 v. C9 A' ]7 x* P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7月13日面向全省法院系统下发的《关于禁酒的八条规定》中,详细列举了被禁的酒品种类,“包括各类白酒、红酒、黄酒、啤酒、果酒及其他酒精性饮料。”
! S5 a# R; \/ C: {; s0 ]8 W. Z) c; j9 O ' G" z' e' X: h, | H9 b
追问( S' _$ g# Z* J" e* q
2 m8 z: ^3 v$ x, {7 |0 F 禁酒令如何落实和监督?+ y8 W- D3 Y8 ^ q' L' }
6 f, J v2 o& D. W- [ ?) m
. a& R" M" P+ b3 V" d" D$ j 多个省份出台的公务接待禁酒令让一些网友叫好的同时也提出疑问,如何让禁酒令能够彻底执行,如何保证公务接待饭局不会出现违规饮酒情况。更有网友称,有公务接待饭局上,官员将茅台灌入矿泉水瓶中拿到饭局上饮用。类似情况如何监管?
0 Q8 }3 a& C4 v! T' R 1 |& ?& }+ L& q* q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说,公务接待虽然在事前会列入计划且需要报批,但在进行接待行为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饮酒问题,也只能由纪检部门事后追查,“这就是‘禁酒令’在落实过程中的最大难点。”# b1 x s3 I6 [ N4 G6 M4 n
2 N/ t3 }) N4 w8 I
他举例,“比如给酒换个‘包装’偷着带上饭桌,或者在开**及明细时,把点的酒以其他名目代替,事后追查时,其实很难识别。”毛寿龙认为,这些证据本来就不好掌握,而且单靠纪检部门的抽查,很难将“禁酒令”彻底落实。
- X% G) W3 Z) U ^
8 k t/ K$ {5 L/ f, F5 P, U& Z( v9 F# ] 毛寿龙建议,应针对公务接待“禁酒令”出台更完善的追查措施,以及更公开透明的举报及曝光平台,“各级部门应时常对‘禁酒令’适用人员进行政策宣传,向社会公众宣传多种举报渠道。”另外,处罚力度也应加大,只是谈话、警告的处罚,很难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y- g: }' N0 u1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