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长征中,红军面对数倍于己的国 民 党军的围追堵截,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牺牲。牺牲的官兵中,许多是各级指挥员。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牺牲的指挥员中仅师职干部就达80多人,包括红3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红5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红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余永寿等。另外,还有数名军以上干部牺牲: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政委吴焕先、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等。. N/ K& ]5 n! h' H0 [) C
1 x0 |$ W9 ?3 O5 i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师长洪超- ?+ R( O. I' m; `; Y5 W7 k% j R
5 t1 c4 r& _8 j2 o$ N; `; ^
洪超,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地区。1928年1月,他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长征前,洪超担任红3军团第4师师长。. |7 b+ r' N) m- z: q7 z) b
" d% m$ y, H3 X) O- q* F- G+ n8 `
1934年10月2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派遣洪超指挥所部,作为先头部队由赣县塘坑口向信丰新田百石村挺进。
' y( \- q2 a6 I$ p9 v( W: i7 N, f9 S
21日上午,洪超指挥红10团到达百石附近,抢占制高点,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守敌惊恐万状,慌忙弃堡逃命,躲进村里一座坚固的“万人祠”土围子里负隅顽抗。红10团很快将其包围。在指挥歼灭顽敌的战斗中,洪超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年仅25岁。
, t5 b4 C6 H- Q1 q1 r5 }
' M" Q* n0 t) F/ W 洪超牺牲后,战友们把他葬在附近的山坡下,没有立碑,没有留下姓名。
" ?$ T/ `* b+ j; f4 f0 `
3 d. P8 |. E4 J: ?3 l+ ] 彭德怀得知洪超牺牲的消息,心中十分难过,深情地说:“洪超同志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 Q6 H% v" _5 y: z9 M0 U. S" Y
; y1 A4 X2 V. v* U4 y1 \$ D3 C/ y 血洒遵义城下的军团参谋长邓萍
$ |# A6 k5 Q8 o. W/ X- \# F2 w4 U1 w$ j# o
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是红军的著名战将,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军团级将领。1 N* o! W) ]) k. Y: v" l
6 O6 a4 t( d" {. h2 I) i; [+ T- B( `6 v7 c
邓萍生于1908年,四川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 国 共 产 主 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22日,他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在湖南平江发动武装起义,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J* T/ ~& k! B/ z; q( A
' e6 A/ J) f# } 长征中,红3军团肩负着斩关夺隘、为全军打开血路的重担,尤其在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锁线时,做出了重大牺牲。
8 S, `7 k: r) P( W
& m. X; N* O0 u5 P3 W( \& K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当彭德怀、杨尚昆到遵义城参加遵义会议时,邓萍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成功地阻击了南面来犯之敌,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2 W; F+ r$ L5 N6 {2 b2 b
$ v$ N x4 r0 \1 W 2月27日,娄山关战斗打响。邓萍作了详细部署并亲自指挥这场战斗,不到两小时,娄山关主峰就飘起了红旗。' Z d$ d/ H7 P. t$ G
7 a, ~; F* ?- I4 S' n5 U5 |
红军乘胜前进,攻占了遵义城外的石子铺。傍晚,部队进抵遵义城下。在红军的攻击下,敌人缩进了位于香江河西岸的老城。为进一步摸清敌情,邓萍和红11团政委张爱萍等人,冒着绵绵阴雨,匍匐前进到香江河东岸进行侦察。当邓萍举起望远镜观察时,敌人从城墙上放枪,击中了邓萍的头部,他当即倒在张爱萍的右臂上壮烈牺牲。2 q1 g& k J+ e8 K
0 U* K5 Y4 {$ D7 V- k! K4 n
解放后,遵义在凤凰山修建红军烈士陵园。邓萍这位才华横溢的红军将领就长眠在这里。% |! B% S( Y q3 Y
+ q/ k9 v2 T. Z1 u% x
喋血四坡村的军政委吴焕先
+ p& R& m7 |/ A- h. x4 @- q
- u, H, B$ w2 H( Q- o" {% | 吴焕先的英名及卓著功勋,早已载入史册。1907年7月31日,吴焕先出生在湖北黄安紫云区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回家乡领导农民斗争,1927年11月率农民 武 装参加黄麻起 义,后带领部分武 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坚持武 装斗争,为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创造了条件。
* Q5 ~4 q4 k5 U8 R0 i( A" M* M8 d4 O5 T0 q
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后,他主持重建红25军,先后担任军长、军政委,独立坚持根据地斗争,取得郭家河、潘家河、葛藤山、扶山寨等战斗的胜利。1934年11月,根据中 共 中央指示,吴焕先与新任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部进行长征,在国 民 党军重兵划区“清剿”、苏区大部丧失的严峻形势下,指挥部队集中兵力打敌弱点,采取迂回、突袭等战术,连克强敌,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扩大红25军做出重大贡献。
( \7 y8 g- B, V% z8 m& S6 W n' O! V3 h1 @$ l/ \
1935年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以南的沣峪口出发,继续长征。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战斗中,吴焕先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时年28岁。
2 D5 b2 z4 R% ]* ^4 y
5 m$ |: [! d1 V* @$ W2 k0 y& d5 e 1963年清明节,红安在位于县城东北角的革命烈士陵园修建了吴焕先衣冠墓。1985年8月,为纪念吴焕先牺牲50周年,经中 共 中央批准,在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和甘肃兰州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题写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2009年9月14日,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