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00|回复: 22

[幸福驿站] 【暖新闻】这场婚礼,81岁新娘等了66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6 0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360截图20161026081858178.jpg / O, J# R" z4 Z  z3 U# \' \
360截图20161026081909977.jpg
8 G  F  I3 {; P- t 360截图20161026081918346.jpg
1 r: N* ?6 A0 q2 ~" }' @. X 360截图20161026081927698.jpg
! {( x( Y# S# `6 m( P 360截图20161026081936737.jpg

" [: O+ P; X' d: W  N+ w            如今,当年那个小伙眼中的“黄毛丫头”,足足照顾了他半个多世纪。66年前,16岁的何光英与邻村小伙古臣坤结婚。1年后,丈夫应征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双腿落下一级残疾。为不拖累妻子,丈夫一直不肯与家里**。5年后,她几经周折找到丈夫,将他接回忠县老家照料。原标题:这场婚礼81岁新娘等了66年
1 Y' s4 ?9 ?$ d& ]% P# Y
  f0 H2 N7 d4 t  j- ?       昨日是抗美援朝6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白发苍苍的老人穿上军装,他要给自己的新娘一场真正的“婚礼”,在众人的帮助下,一场特殊的浪漫婚礼,圆了这位老兵最大的心愿。5 |0 a# x% h- _3 I

3 l% {: P) `8 ^7 Y3 F- F* w$ I       昨日清晨,忠县双桂镇石宝村,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大伙乐呵呵地,邀约着要到何光英老人家帮忙。, F5 T/ y! {& Y1 n1 J

9 @8 F* P9 ]7 W- O1 n       村口不远处,一栋两层小楼,便是81岁的何光英和老伴古臣坤的家。清晨薄雾笼罩,何光英换上红衣裳,跟往常一样,她照顾老伴如厕、穿衣,这一趟忙活下来,用了1个小时。& ^+ B. }  a# ]# t; G

3 i( h3 p; L) A2 F) ]       轮椅上的古臣坤,如今83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换上了崭新的军装,他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已久的黄色盒子,打算佩戴上保存了一生的4枚荣誉胸章,迎接这场最为重要的仪式。. }7 ]: n2 q/ ?* J3 l: I

" z5 b) A: D( w! A- v0 c. L, z! a       中午11:18,在儿孙们的簇拥下,“东方红,太阳升……”古臣坤哼起了他最爱听的歌曲《东方红》。这场特殊的结婚仪式,几乎让全村人聚齐。没有浪漫的仪式,没有煽情的语言,仪式上,记录老人生活点滴的相片,看哭了不少乡邻,但何光英和古臣坤笑着,看着一张张记录彼此艰辛的相片从眼前晃过:无论春夏秋冬,何光英总是推着老伴,在村里行走,房前小道,轮椅压过的两道车辙已烙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1 y' }# W  P$ ~3 m
0 Z( z/ O( F, z6 {
       古臣坤说,他拖累了老伴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她一场婚礼,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o8 y* n$ z: K1 O; O, \  Z
7 l7 L( B$ ?$ M0 S" o2 Z
      昨天,在儿孙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老人圆梦了。- m+ w5 d. E8 N
5 A# w$ I: n) m9 {, O
       两位老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4 {& l& P) P( i, s4 N! L

- c% g' o7 s' h" H5 S8 x$ v' F       35岁的杜晓芹是石宝村的村主任,她说,在当地,两位老人的故事几乎人人知晓,在村里威望极高,“何婆婆是共产党员,年轻时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很能干,这个家再艰难,都由她一人撑了过来。”' `0 P2 m; i5 X+ m* X
3 T: u$ L& e$ K: D- V5 H
       如今,老人的故事成了村里口口相传的佳话。在石宝村,逢年过节,总有人要去老人家里看看,有啥帮忙的,村里人几乎是随喊随到。
6 p! Y- A) c9 K4 f3 H* P; c1 ? - p. P% L( Y3 U- D" G2 B1 b4 t$ Z2 @4 l
      村民成于菊与两位老人做了50年多的邻居,“我从来没有看见他俩争吵过,能做到何光英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7 O; y% }4 L0 ^  W' v

) `; B$ [2 X# Z; N# b3 |       老人严于律己的老党员作风,在当地也是人人称道,“几年前,古家大孙儿违规生育,老人知道后,亲自交了1.6万元社会抚养金到村委会;哪里有个灾、哪家有个难处,老人50元、100元总在出手相助。”
+ [5 U! ~8 ~( |. F+ _ 4 {1 m6 S- ^; v' C. m- ~
       相濡以沫60年他们是这样走过来的……$ u! r& f: p+ w
  s/ ^, S3 ~2 g
       这是一对丈夫当年执意要离婚的夫妻,也是一对扶持着走过一生,被当地人传为佳话的夫妻。, s+ p% a6 |8 C  H: Z' X

8 z8 W: L3 }* `- \9 H/ s       这段故事,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7 v: t4 E  I4 d0 K7 s- X, o4 W3 ~1 g
, K) ~: _5 k* n, U' x& ^! d
      16岁
- d0 w, ^. h9 K   }) ~! A7 E! X' I' [
       她穿着借来的衣服成了新娘  c* i4 D" S7 P8 P$ a

! A' i/ r$ T& A      何光英第一次来到邻村的古家是16岁。由媒人领着进门,在此之前,两人没见过。当天,她穿着嫂子借给她的蓝布衣,在长辈们的见证下,与古臣坤结为夫妻。
. c" d7 j9 u- E ! U& ^2 v7 s% z+ W% D' S' x2 Q
        1951年2月,沈阳军区到忠县征兵参加抗美援朝。听说要欢送新兵,村里专门安排了几名年轻上进的姑娘去给新兵戴“大红花”。+ i6 m) @8 b  M8 r

3 ?* ~- x6 Z) s! h       “我做梦都没想到,里面竟然有他。”当年,12名光荣入伍的新兵中,何光英一眼就看到了丈夫的身影。怕妻子担心,古臣坤是瞒着何光英报的名。% n4 A  j& V& ^1 m
; d$ U. z8 @' T3 [- k
       “那时年纪小,以为他去几天就回来了。”何光英说,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5年。1 V7 w% M3 y$ F1 k- o
. q* q* a" Y* k
       古臣坤走后,何光英陆续收到丈夫的捷报,由于表现突出,古臣坤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师团嘉奖。1 F+ h0 r5 }8 z& @) w" y

3 S: o$ m1 s+ u% i" E       此后几年,何光英也成了古家的“顶梁柱”,干农活、持家务、待客接物样样做得有模有样。; I; L, z6 Y2 q) v& u% s" \
- m( Q  `0 T  X+ m  O' T: m
       21岁
: M/ z" A, \; \1 X1 C / |$ o3 n1 @+ b% E# \. c* W# I+ P
      她远赴成都找到残疾的丈夫! I+ v) s1 b) P( T$ h% T4 T* A8 N
  D- i4 B4 O! S) B" Q
      5年后,古臣坤的战友从部队回来探亲,何光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找到战友家打探情况。% J8 D6 n, Y7 F* i1 C4 x! D. `
* H" J! i( e* @) ?
      “古臣坤出事了,残了!”战友告诉何光英,1954年3月的一天,古臣坤在防空洞蹲守时被掉落的巨石砸中,致使腰部严重受伤,落下一级残疾。4 @6 l( r$ D6 z1 n! r
) S: G2 F3 C( {, g' m
      战友告诉她,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古臣坤背上长了一个大疮,正在成都疗养院疗养。何光英决心出趟远门,要把已经残疾的丈夫找回来。
! o, `0 r. |( K* M
4 R, }2 U0 s  v! [& Z       1956年9月下旬,何光英忙完了家里的农活,安顿好老人,便启程前往成都。“那个时候去趟成都,比现在出国还难。”何光英说,交通不便,她步行6个多小时到达垫江,再从垫江坐客车到长寿,又坐船前往重庆,再从重庆坐火车到成都,最后坐客车到达成都疗养院,整整花了三天四夜。
, l, V) L+ X8 Q/ J6 g( `+ }; J6 h - l" j& m  F# D5 F; P+ q6 v2 m
       那天,何光英以丈夫表妹的身份,出现在成都疗养院的病房门口,一眼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古臣坤。何光英这才意识到,丈夫这一辈子再也站不起来了。8 o2 Z& r( _! S, M/ w
5 w8 [7 C6 ?( M
       60年
# U! u. s- F( I% V: e/ Q1 {
8 X" p" `' {% ~  N$ Q0 `- S       用一生时光和精力照顾丈夫! Z4 |% T6 |0 }. h! X

2 z8 p9 L( |  n       本打算接丈夫回家,但何光英等到的答复却是“希望解除婚姻”。
- N1 J2 C' L( Z! u2 v" Z
  q$ M6 L3 z9 D* Q) a      “我人都残了,哪能拖累她一辈子,当时我就想一辈子躲在疗养院,不回去了。”古臣坤说,两人就这样在成都疗养院耗了10多天,何光英提出要背着丈夫回家,她告诉他:“你是为党、为人民残疾的,是光荣的,不要怕。”
8 Y: L2 w8 `4 m0 u5 R4 Y4 h, f: d/ o % k7 ~& g0 M. T+ T
      最终,古臣坤心软了,与何光英一起,从成都返回忠县双桂镇。就这样,两人转了4次车船,古臣坤由妻子背着,回家了。* |. e4 h3 C+ `* d& W! W

# m7 v9 h5 c, v" v       回家休息一个月后,疗养院又派人将古臣坤接了回去,这一别又是3年。
0 x. y/ `+ ~% a1 x5 j , b- x# i, f7 S. y  K( p
       1959年10月,古臣坤坐着轮椅回到了忠县老家。这一次,他没有再离开了。
% _7 g6 U& `. ]6 c 1 L8 F$ E3 B! K$ N- y
       50多年来,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平静,却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大伙说,何光英不容易,从一个漂亮的小丫头,熬成了白发老人,她用了一生的时光来照顾残疾的古臣坤。7 F" h; _2 {! L. o% t; F" F( Z
1 ?* b: s# h  [
       不过,在何光英看来,她是幸福的。“嫁给了他,我是他的妻子,他就是我的责任。”8 E1 g9 j- M* @2 K, l* l

1 ~9 _" P9 b+ Q, w! Z       除了日常家务,何光英还得精心护理双腿瘫痪的古臣坤,照顾他的起居,应付甚至随时可能出现的大小便失禁。
' O9 ?" a4 _0 |/ o8 A$ }: F8 | 2 ^. Z+ ?/ T( j
       这些年,无论春夏秋冬,何光英的每一天都是固定模式:每隔两三个小时给老伴翻身擦洗;每天清晨、午后,推着老伴出门遛弯;走到哪,她都背着他进进出出……年轻时,何光英还得干农活,但每隔一小时左右,她就会放下活计,回家看看丈夫有什么需要。) [3 J. W( e+ j) J2 q& z% O
! p! A- }% N! y2 }( @
       81岁9 l' P3 g- X- W0 `% ]1 J& K, J0 h/ ~
: M/ Q) \9 J4 I6 A$ N  S
       她等来这场迟到66年的婚礼% O( |* {( Y) W- N- i! Z3 L
' T8 D; Z, v3 g; _$ X( f
       时光,就这样在相守中流过。如今,两人白发苍苍,由青年度过中年,迈进老年。
( X# J2 Z6 W  \1 Z   F+ V. {* v' e2 g/ @* Y3 t
       83岁的古臣坤说,尽管残疾,但在老伴的精心照顾下,他的身体比不少人都硬朗,60年的不离不弃,他更记住了其中的艰辛。6 A" m7 H  ^3 {" \+ r: M

" H5 n& v2 K% h* Y( w7 Y: W0 i3 H       “5年前,她76岁,背着我去上厕所,回来上梯子时,一脚踩空,我俩都重重摔倒在地。”古臣坤说,好几分钟后,何光英清醒过来才去拉自己,现在她患有高血压,她最大的担忧就是会早一步离开,连累了儿孙。' Z, L- k7 e9 d8 p: ~2 j/ w

, _1 i1 e" W) |' g, e- _6 u       父母的相守,也让在艰辛中长大的儿子古顺涛,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成长。“小时候,小朋友们嘲笑我父亲是残疾人,但我妈告诉我,爸爸是为了国家才伤成这样的,他是军人,是全家人的光荣。”古顺涛说,随着年龄增长,他见证了母亲的不易,也更加懂得了对家人的珍惜。
$ e4 D( x& j- a* x2 Q
; x8 `5 \8 {6 f       儿媳刘翠华说,刚谈朋友时,她就知道古家经济不宽裕,还有残疾的父亲,但她心甘情愿嫁到古家,就是冲着长辈们这份不离不弃的情感和严正的家风。知道父亲心存遗憾,当年家里条件差,没有正式迎娶婆婆进门,儿孙们便和当地政府一起,帮助老人办了这场特殊的婚礼,了老人一个心结。$ k- j6 J7 }1 e1 i2 a/ e
3 e; c. M, r# K* Y( t
      如今,大儿子一家远在外省打工,二儿子在忠县县城工作,两个孩子挺孝顺,都曾劝说两位老人与其居住。但何光英说,只要自己活一天,就照顾老伴一天,不拖累孩子。/ b; d) D! i2 m7 |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50 津贴 +50 收起 理由
狼行千里123 + 5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北极村长 + 30 向老英雄致敬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0-26 09: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英雄,革命精神永远感召着年轻人前进。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0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09: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特殊的浪漫婚礼,圆了这位老兵最大的心愿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6 09:31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14: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今天无银子了!  发表于 2016-10-26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14: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大概说的就是两位老人这样的爱情吧。好感动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今天无银子了!  发表于 2016-10-26 14:39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今天无银子了!  发表于 2016-10-26 14:39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今天无银子了!  发表于 2016-10-26 14:39
谢谢朋友光临,周三快乐吉祥! 今天无银子了!  发表于 2016-10-26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7 08: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濡以沫,默默奉献,66年的坚持,见证老人的品德高尚!现在的人还真缺这种精神。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周四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7 08:25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7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周四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6-10-27 09:30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