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5 23: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6 Z4 h4 G; K9 u0 Q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附近,五七路街道办事处雇保安对过往大货车进行拦阻。据悉,拦车的目的是因为该路段上有一个大气环境监测站,为了令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好看”,所以禁止大货车通过。同时,环保部门的洒水车也频繁在监测站附近洒水降尘。(据《北京青年报》11月4日报道)
1 u, ?5 L' \# R6 M& S6 Y 前两天,西安市环保部门给监测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的丑事刚曝光,舆论一片哗然。而这一事件的余波还未平息,石家庄市又被曝出在监测站附近处心积虑地拦路截车、洒水降尘,无疑会加重人们的质疑和忧虑。% e0 q# K& O. u/ {3 Z& D$ w4 g0 S
西安市环保部门用棉纱堵空气采样器,属于直接干扰,公然作假。石家庄市相关部门对大气监测站周边环境进行特殊关注、重点照顾,不惜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比两地的做法,其性质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干扰监测,为了让监测数据更“好看”,为了欺骗公众和监督部门,为了政绩,为了逃避问责。只不过,前者属于间接干扰,打的是擦边球。# G6 V- d, H z' P9 O& d8 N( W
连续发生的干扰大气监测事件,严重损害了环境监测的公信力。我们不禁要问,其他地方还有没有直接或间接干扰监测的问题,全国到底有多少监测站被戴上“口罩”,到底有多少监测数据是经过过滤、篡改、修饰之后的掺水数据、造假数据?国家环保部门以及法纪监督部门应该对全国的环境监测站来一次“监测”,看看哪些监测站的工作情况异常,如果有问题,就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而从长远来看,国家环保部门应该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机制,扎紧制度篱笆,堵塞漏洞,提升和保障监测站正常运转的能力。
+ s" D$ Q# g* _/ _. {' G 此外,环保部门应该尽可能地在各个环境区域(比如工厂区、生活区、生态区等)多设监测站,扩大覆盖率。监测站数量多了,覆盖的环境层次多了,基层单位重点关照监测站的难度就加大了,且监测数据可以相互验证,个别监测站的异常数据也容易露馅。而选择监测站的位置,应该多听听民众的意见,民众最了解哪个地方环境好、哪个地方环境差,民众的建议往往最接地气,也最有利于环保部门获得全面真实的监测数据。环保部门还应把监测站的位置信息、数量信息、数据信息等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有了这些措施,环境监测站就能够公开透明地运行,就不容易被戴“口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