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63|回复: 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在沪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8 12: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新人报到2016 于 2016-11-18 12:26 编辑
% }' @  \2 o3 Y6 v% ~
* F6 B2 |- ?; y4 P1 ~- f" g中新上海网11月17日电 (马化宇)11月17日,“世界城市日”及“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系列活动——201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在上海召开,隧道股份公布了一批智慧城市的前瞻技术和落地项目,将着力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城市病”,分享新技术、新模式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将给城市带来的新变化及新机遇。1 g7 k2 H+ s8 v2 O( l8 t) b0 ^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年内,由隧道股份打造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在上海部分交通设施上“试运作”。这一系统把上海大量设施用“物联网”技术串联在一起,在不用新建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通过现有设施的智慧化运作,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与便利。
2 ?1 p! S; X9 |6 ~6 T0 U据隧道股份地下设计总院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段创峰介绍,“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是集快速检测、GIS与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挖掘于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 c$ [" v+ Y9 u/ V9 m8 i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松江辰塔大桥试运作。大桥中植入了181个不同种类的传感设备——设置在塔顶的GPS测量站可以监测并预警桥梁的结构变形问题;设置在路面下的动态承重仪则可监控车辆荷载,准确判断超载车辆。这些微观监测的实时数据首先发送到技术人员的终端上,最终汇总到隧道股份“智能化运维平台”。数据不但为单个项目的运营养护提 供依据,隧道股份还将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辅助相关政府决策机构在宏观层面分析、布局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 L: Z. B" c2 ~. q
另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相关技术,也“跨界”应用在其他领域。在本轮上海交通大整治中,隧道股份“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为交通部门提 供了区域整治的决策依据;基于图像识别处理技术的停车监测系统,让车辆违停无处可躲。% P+ x2 q# V  w! ]
此外,上海临港新城规划了约8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其中,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设计、隧道股份路桥集团建造的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工程率先开建,截至目前已完成90%的结构施工,最快将于明年6月竣工。& t  F: H% d" c, I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副院长周良表示,上海是中国综合管廊发展的先驱,从建成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综合管廊工程——张杨路综合管廊,到建成今天的临港综合管廊。通过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平均能够为城市节省约60%的维护成本,平均每百公里管线仅需要不到10名技术人员进行保养。而未来,综合管廊+数字化管理+物联网技术,更将帮助运维人员方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 [" m( ~1 z- D# D% A$ L5 l& f5 g
目前,隧道股份在上海、合肥、天津、厦门等13省18个城市正开展综合管廊的设计及建设工作,已建总线长达500多公里。在上海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过程中,隧道股份将把BIM等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管廊设计、施工、运维全寿命过程,提 供 更多增值服务。- v) p" q# q5 ~8 F9 w
在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要求极高的上海。如何确保轨道交通整线的质量、安全、进度?如何管理数量庞大的建设团队?在当天召开的201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上,隧道股份给出了答案。/ L( C  f) O5 J7 K* Y
“近期,由隧道股份为申通集团量身定制的‘上海轨道交通盾构管控平心’已上线试运营。年内将有望在上海全市所有地铁在建项目中实现智能化远程管控。”隧道股份产业运营部总经理王敬凡表示,上海轨道交通盾构管控中心上线后,上海全市的地铁隧道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历史和实时数据将实时汇集到中心。每一项地铁隧道工程,都将由申通集团、隧道股份及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24小时远程监控管理,及时诊断,给出专业建议及各类疑难解决方案。对于施工难度大、情况复杂的项目,还将重点关注。# j: u; }" Y! L' ^  ~
“盾构管控中心的专家团队由业内顶尖的工程师和分析师组成,主要负责人员具备20年以上盾构隧道建造经验。”王敬凡表示,盾构管控中心的专家不断向施工现场**咨询建议,帮助现场人员全方位掌控工程风险,及时提 供预警。只有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多方的专家资源,才可能在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中实现整个轨交网络的把控和管理。(完)

 成长值: 18520

发表于 2016-11-21 17: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这些活动很重要

点评

上海的目标是做超大型城市全球的第一吧  发表于 2016-11-21 18: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