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打开“走”的门,也许比涨工资更能留人“心”8 p9 F& }3 q* ^- C6 X. F5 r
原创 2016-12-06 滴水浮木 再出发
/ I5 m" {( w: E+ h9 i. G( q. D" l1 l2 x. ?) e
作者:滴水浮木3 N& D, I: q. h! I
* `% O- R# @; a1 }
" b5 t, A6 k: ~8 q
稀缺的转业名额可以留住一大波想走的人。
, _% T+ o9 s7 c6 Y& \) K. ?% x: D4 @1 m" _! P
但,你如何留住积极工作的进取心、责任心、事业心?
. ^* d3 T: G3 M/ K+ I4 C( Y E/ P7 Q5 ?2 `
) D9 q$ n* B1 u7 ?, b9 I
在部队里,始终有这样一个现象、这样一小撮人,茶余饭后总爱议论议论“转业”的问题。
a3 B& |" X7 Y) i6 M7 Q6 R' ?* F% }) e/ s5 t0 X6 f
“都涨工资了,今年还走吗?”& {# F9 q$ ^0 ]
, f) K' S `) j4 C, C& k
“没有名额吧!”( u! J' C# a$ e
" V5 [7 {$ K6 y2 N- c! i; S# N& l“怕是走不了吧!”
" H% i0 s9 f$ N: ?, h: h9 T0 c( f r5 J/ _) b8 {' I
……
- t% E" p9 ^; T6 z8 M5 E0 o3 A+ W; O
这样对话的出现,其实是总有那么一群人,因为每年转业名额有限、供需不平衡,导致他们需要申请、等待和纠结很长时间才能达成转业的愿望。
3 O% g9 _6 }9 |: u ]0 C0 _
2 t. v& e* H* Z0 Q在领导的眼里,这样的人、这样的议论颇具负面性,极有可能挫伤工作积极性,容易形成“羊群效应”。
. g* P+ T, U/ {. ^) b* j9 x9 J/ c # w9 j1 p# b/ G5 Y
久而久之,那些模棱两可、本来没有下定决心转业的人,因为怕自己真正下定决心的时候,也会被拖延几年,于是提前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于是这个预期(对!这就是经济学上也常提到的“预期”)使得这个队伍的人比应该有的数量多了许多。5 l: {& r) n4 M2 U
/ H4 x) X6 P6 \3 O( P, T另外,由于名额的珍贵,难以避免的导致个别人为了如愿找了些走后门;这样的做法进一步增加了其他没有后门可走且长期没能如愿的人的焦虑感。# F) H3 ~/ g6 j& O- G. p3 x
% m8 m8 k% D2 \! M3 e8 a
于是乎,更多人不再惧怕自己有转业的思想被领导知道,因为本来就不容易离开。9 F" z8 q# A5 q4 b
# f/ t0 h' J; D# I9 C" C7 |. A/ _
反而,“我想转业”成了工作没完成好时的一种托词,成了一种博弈的筹码,这才是于公于私都没有好处,两方面都在虚耗的可怕局面。% s) ~) P3 L$ o: r
4 U8 {1 P- M5 K: c( J* P3 }; d6 d, A
不是工资低,而是心里那些“痛”
8 `. m' `/ T- |/ L0 b3 z5 Y% i% {
近年来,经过几次调薪,军人工资确实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原以为涨工资会增加军人职业的吸引力,然而从现实反应看,这对留住人才,作用没有预想的那么明显,想转业的人数依旧没有减少。+ x4 ]+ K- x6 b0 @) f
& Y# s' j- ?* b: a2 N
原因无外乎那些难以治愈的“痛”,军人不怕苦,但军人也会“痛”。0 g8 k1 c- H% U% h) O9 t9 G6 M: j( p
! [+ Z: f/ }7 m+ O和妻儿分居两地,亏欠家庭带来的愧疚之痛;6 i# t0 x+ r* L* c
8 Z+ V0 y6 @. A父母一天天老去,无法尽孝带来的自责之痛;
; ]- w0 t* N$ m' _2 x c: u# D7 S+ x# I) B# J# F" ?$ E7 V
职业发展空间窄,壮志难酬带来的无助之痛;
2 Z `8 ?6 O( b4 @3 y9 [/ ]! V) w2 C
9 \) L3 `+ `4 a5 J4 Y6 {二十四小时待命,心理压力带来的疲惫之痛;% T! |4 }/ X9 L, Q9 ?1 f5 l; l
2 n) ^ W4 T6 F转业政策变数大,前途后路带来的忧虑之痛。& @& S4 B! T9 L0 ?
b" R3 n# }0 j* }9 V
仅仅是涨工资又谈何治愈这些“痛”!仅仅是奉献二字也不能弥合军人内心的忧愁烦恼,更有许多人说部队的人一天没事干还拿着这么高的工资!
4 x3 r& u5 B" ~5 Z3 h/ ]
% |# P7 n: v3 L3 c, r* a+ e部队的工作可能并不太适合每一个人,如果能够尽最大可能放开“进出之门”的宽度,让的确不适合留的人离开,让愿意来有能力干的人有门可入,那留在里面的人会更珍惜这份工作,对于和平时期的部队人才建设并非坏事。* o8 t0 @1 V% s) g
" e0 y' \! u+ j# }# c# Y. G7 D) L! I
科学合理的进出通道,比涨工资更有说服力& Q5 @: q4 `! ~6 o# l1 x$ S
5 j/ o" Q) r: }' `( N5 z1、设计合理的进出通道,让无心留下军官能够离开
) s2 X1 T$ z5 X( q9 L* f4 G I7 `9 J3 W( U
为什么应该让他们走?5 P$ k) B7 @) _" m5 I
6 f9 K5 G# O+ N+ K0 y$ J
因为他们无非是为了实现能回家照顾妻儿的单纯想法,无非是为了实现孝敬父母的淳朴愿望,无非是为了找一个更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职业环境。4 w6 g0 P% a, m# K" m/ V: Q) l
6 U$ }/ ^! Q# s: w
为什么不应该强留他们?5 A8 Y ^% Q2 g7 {! G
1 U" o S R# A7 M% }: j
因为那些想转业、想复原的干部,自己都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又何谈干好工作。既然干不好工作,又何必再留在岗位上。
- f- R# f7 u" X$ {
' K8 e: H. B( x7 O为什么留不住他们?
. k' L' `/ l$ B4 t# f& f* _+ V# R1 [! b1 b
因为他是硕士、他是博士……,他比任何领导更知道这个专业岗位需不需要这样高学历的人。
% i8 ^, a. F9 ?# W: n2 n 6 O) h/ I3 I! T
为什么可以让他们走?5 X9 D3 l. S3 q9 E: M
+ D4 L) h& V+ ?" W; p# i因为如果太多的人不能如愿,会形成一种转业名额稀缺的竞争态势,可能会因此逼出“跑找要送”的风气问题。
: A% u2 X, O1 X; I8 n3 t6 Z; k
# ]4 L8 V2 [# k v为什么不怕他们离开?
8 i% t) ]4 {! [$ F3 e# v4 A9 p: K, C2 m4 ~! {( c% x1 m/ [9 ?
因为和平时期的军队人才建设和战时的应急强制措施不矛盾。
- z5 x0 j2 r- K# ^% m% J. U
! {; n8 f0 x5 i; q7 ^为什么让不愿意干的人走是件好事?$ D1 b5 a* c0 o. }/ F C
( P+ n8 T) p4 i$ R* m2 x5 A
因为如果军官都能在想走的时候就迅速如愿,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势,模棱两可的人不会再轻言“转业”,想留的人也必定努力工作避免淘汰。这样“转业难”的“预期”就会消失。' {+ Y( L, }( h, ]+ h" I. S
% ~6 g' A' r3 N$ P( U* q稀缺的转业名额确实可以留住一大波想走的人。但你又如何留住积极工作的进取心、责任心、事业心?# A; N& v# J5 X5 `
$ z; e! T1 q A2 i [4 [' N
& ]8 O& M. c( z" z# |+ N f
1 D4 ~% A/ L: P7 S
2、打开走进来的门,就不怕缺人( @. g' u1 _% N) }
& v5 |6 V* m4 A3 Y走的多了,对官兵待遇调整是一种积极的反馈。放开走留机制以后的官兵待遇必定会进入更加合理的范围。- `8 L: g2 x0 [0 ~- F# }- O
* {0 F7 p: _0 m* k; r: ~! Y, k走的多了,可以有更多岗位空缺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当兵既然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就应当让更多的公民有更多进来的渠道。% {" C& }) T! R3 t
7 `/ S& ]1 j# Y现代化的战争靠的都是技术,技术的核心是人才。军队确实是提升军事技能最优秀的训练场,但有时借他山之石兴许更好。
; n; A. b2 |9 ?3 A+ j( f: c3 J" w" t; ]/ ]2 e, C$ e
举例来说,在部队,你知道培养一个“狙击手”有多难吗?花费大量的**,经历多年的实弹训练和心理素质的磨砺,终于等到有把握上一线开枪了,结果退伍了,转业了!& H/ x3 w, @+ ~7 ^& F# {
# a4 G- Z( ~* V( I
如果能让每个省市的射击运动员能有到部队服役的绿色通道,那培养周期不就能大量缩短吗?* H) Q0 ?( N$ s* ~- g6 U/ h3 J
6 M3 q/ w' m1 F$ s% X' m& S
当然,还有医生、搞通讯的、计算机的、修汽车的、开舰艇的等等,都可以从社会上快速转化,缩短培训周期,减少培训成本!
4 B5 z! {6 q, h% R- ~+ T9 k" @ |
“进入”的门打开了,自然可以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也就再也不用担心大量干部转业以后部队无人的尴尬。7 w% Z9 }3 w. ]3 u5 o: e
! H& F! Z9 y+ Q: [8 J
总而言之,军人有其特殊性,但更应该从职业的角度来科学设计部队人才的进出通道,而不是停留在计划体制时代,单纯人为去设卡、去强留,毕竟军改当前,有理由借此时代大潮让部队人才生存环境变得更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