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77|回复: 1

[影视书评] 影评人片方为《长城》开骂 文艺繁荣需有健康批评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3235

发表于 2016-12-23 0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影评人片方为《长城》开骂 文艺繁荣需有健康批评 ' q0 l6 m- J: `- u

: W! O9 h' V1 x& d7 t& X9 W8 C  连日来,一场互撕闹剧整得文艺界沸沸扬扬。某影评人在微博配图炮轰电影《长城》,称“张艺谋已死”。激烈之语迅速引来片方反击,乐视影业官微发布警告函要求其道歉,CEO更直接开口对骂:“躲在阴沟里诅咒中国电影的你已经腐烂!”
) D( }" y- @+ Y8 l
! J" C( F9 O* }4 l5 ?8 n  双方态度之极端、言辞之暴戾,不由得让人困惑,这还是在围绕电影展开的文艺批评吗?文艺批评,是对文艺作品进行的思想审视和艺术评判,是批评家和创作者、批评家和作品受众进行理念探讨、心灵交流的方式。口诛笔伐、唾沫横飞,动辄报之以人身攻击,显然失焦跑偏。健康的文艺批评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方面,批评者的立意应该是真实客观,态度应该是与人为善,原则应该是对作品不对人,风格应该是尖锐而鲜明;另一方面,文艺创作者也要胸怀雅量、虚怀若谷,乐于接受“戳痛处”的批评。' y) D+ u( M' v: b% n. ^* {8 B

% T3 w; d9 L( x, o  鲁迅先生在《骂杀与捧杀》中称,“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我们当下的文艺批评,似乎正陷入某种“乱”的扭曲。要么,一点批评精神没有,浮于表面、隔靴搔痒,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要么诉诸情绪化宣泄,掺杂着大量的八卦揭秘和人身攻击,将本应是智慧碰撞的创作之争变成了隔空互怼的口水仗。如此种种,看上去熙攘热闹,但牵扯了太多别的东西,掩盖了批评之真义,当然也不会有批评之效用。  
3 f/ V& G. r& I$ w! a8 S6 N- P1 }9 r' u( i1 `, @( {1 f
  文艺创作要想真正繁荣,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勾勒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文艺创作的盛衰曲线与健康文艺批评的活跃度几乎一致。从三国时期的《典论·论文》到南北朝的《文心雕龙》《诗品》以及近代的《人间词话》,这些文艺批评名著着眼文学作品、文艺现象,笔触力透纸背却不尖酸刻薄,不吝赞赏之语也不盲目吹嘘。如此批评才能真正如一面镜子、一剂良药,为当时乃至后代的文学创作者不断**镜鉴和指引,直至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a8 z% B6 q5 `) `: H, h& Z" _
2 ^# z* G8 s, K& B# z0 Z8 x/ Q! g
  “必须要有更真切的批评,这才有真的新文艺和新批评的产生希望”,“希望有伟大的批评家出现,使我们跃上大家认可的新高度”,隔着半个多世纪,鲁迅和莫言的呼吁高度契合。今天的中国蕴藏着文艺创作的富矿,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中国文艺从“高原”迈向“高峰”将拥有更好的牵引器。
; @+ ?+ k7 S8 @3 }' S- _9 f" S# E0 q5 _2 g

3 F5 n& ?# c2 g4 j  n: S; g
发表于 2016-12-23 09: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创作要想真正繁荣,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