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77|回复: 6

[文学作品] 摄影作品赏析:《言传身教》 文图黛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8 21: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黛眉如_mY3tE 于 2016-12-29 08:20 编辑 7 O* j7 R+ ^& q5 u6 b4 ?& \4 X
( H& v+ I% x6 S5 e( W) O2 y! L
SAM_1410_meitu_1_meitu_1_meitu_22.jpg
$ D  g) Y9 `: p. ^' j1 I5 J5 Q" l$ c6 X  k

4 a5 F, ~7 E% {  X( W1 L  @7 ^       这幅摄影作品《言传身教》拍摄于1998年5月胶东某机场。8 a/ x% _. O4 Q; x  T6 ^* j
+ |% z7 h7 e: ?0 ]5 m; d
       1998年初,由于我所在的航空兵团某机场,要进行全面扩建大修,全团除家属子女及后勤保障的某场站人员仍待在单位外,其余团人员全部搬到位于半岛的空军某机场。与空军某师某团公用一个机场进行飞行训练。
- d- J$ ]* l% h; r* _
+ r/ o. g  Y% d2 o, s% w       一个机场的保障能力,突然要保障2个飞行团一起进行飞行训练,无疑加大了该场站的保障难度。: Q6 w, j- Y5 M2 D% ^9 j7 e

/ r4 b; q+ z& e0 B4 B# f      作为一名航空宾飞行团地勤人员,每天面都要对紧张、强度大、辛苦劳累、飞行安全的巨大压力。只要飞行计划任务已下达,每个地勤保障人员都表现的极度紧张。与其它军种不同的是,空军地勤人员不是每天舞枪弄炮,而是整日与飞机打交道。机械日、准备日、飞行后检查等,都让地勤人员付出了不少的汗水。夏天,机场气温可达50多度,地勤人员本来都是20-30出头的小伙子、大哥哥,却被炽热的高温晒得黑黝黝的,就像刚从非洲国家来的。辛苦归辛苦,但大家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我们的战鹰安全的驰骋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0 R0 W3 l9 }/ f, J0 S" o% s# K
/ c( k" F6 x' q' q      空军部队的生活,也许在外人看来,显得非常的浪漫和神秘。蓝天白云,飞机翱翔蓝天,既骄傲又自豪!空军人员看似神圣神气,其实不然。他们面对的安全压力特别大。飞行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能会因你的责任心不强,一个小小的工作失误,就有可能造成飞行等级事故,轻则飞机损伤,重则机毁人亡,给国家的财产和飞行员家庭造成重大损失和不幸。这就要求地勤人员在紧张、繁琐、辛苦的工作中,既要对自己维护的“战鹰”做到精心维护,技术上精益求精;又要做到忠诚老实,不隐瞒不放过任何疑点,不放过任何质量缺陷。做到“丁是丁,卯是卯”的开展好飞机维护工作。因为,我们毕竟一手托着国家的财产,一手托着飞行人员的生命,可谓是责任重大。当年,在地勤人员中就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一身臭汗,两袖清风1;三餐不定2,四处求人3;;五(无)处安身4,六亲不认5;七(妻)离子散6,八(爬)高上低7;;九(久)不留队8,十人九病9。基本就是当年飞行团地勤人员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有些调侃了些,但也道出了地勤人员的心酸!
( I  Z7 F: e9 x( O
9 v  C9 Q2 [. e3 _( ?0 B      去年7月,机务一中队分配下来一名地勤干部叫刘金艳,号称江西“老表”。听说,他下部队后,真切感受了部队地勤干部的辛苦和责任重大。一度思想消沉,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好在他的书法写的相当不错,早就想改行到政治机关当干事。可是政治机关编制有限,一时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能实现。时间久了,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机务副团长徐景和知道后,就主动找他谈心,并和他结成“一对一”的帮教对子。每当机械飞机维修日,他就抽出时间在飞机上对刘金艳进行精心带教,并言传身教。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维修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并做的他的思想工作,让他转变思想观念,鼓起勇气,重新拾起对人生的自信!经过许副团长一段时间的循循教诲,使刘金艳同志对机务工作有了新的思想认识。* q1 H4 i) Y. W. _7 j
5 I' q' M1 a; H, y# J) d
      作为基层部队的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听说后感觉素材不错,事迹也令人感动,就萌生了想宣传一下的想法。空军装备部主办的《航空维修》、《机务航空维修工程》杂志,杂志封面封底正在征稿。我经过考虑和构思,决定拍摄一组照片。那天,我在机场上,正好看到许副团长正在给刘金艳进行传授机务维修经验,就拍摄了这幅摄影作品《言传身教》。当时,我在飞机上拍摄了2张,一张竖构图,一张横构图。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这幅作品先后分别寄给了《军事经济研究》(武汉军事经济学院主办)、《航空维修》杂志(空军装备部主办)、《政治指导员》(原广州军区政治部主办),没想到这幅作品《言传身教》先后在以上三种杂志都被编辑采用了。《军事经济研究》、《航空维修》被作为杂志封面选用,《政治指导员》杂志作为压题照片刊用。
% t7 h% u& u8 K1 {# X
; d- P2 H" B3 a* A( ?  _
SAM_1410_meitu_1_meitu_1_meitu_22.jpg
1 V7 M( C- a: F4 \0 H
                             ! x) f. e* N, H9 m! l, i: G( W1 x
4 [9 B5 ?' m# {
       这幅摄影作品,从现在的眼光做理性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优缺点,好的方面:1、现场抓拍比较到位;2、人物动态生动传神,人物有交流和互动;不足之处:1、由于受胶卷的限制,拍摄数量较少;2、色彩还原较差;3、拍摄距离由于较近,拍摄角度受限,只能拍摄特写;4、画面表现有瑕疵。主要是刘金艳的迷彩帽沿与许副团长的嘴巴重合在一起,破环了画面的美感;
, w* Y4 x% q% {  n* u3 |3 I6 L" S
      我在投稿时,将一横一竖构图的2张摄影作品都投了稿,给编辑更多的选择机会。没想到,最后,两张摄影作品都被不同的杂志或作为封面刊用,或作为压题照片选用。* q( S1 Q. c/ B8 J: D. ~

- Q# ]- O) T% Q      俗话说:处处可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a: @) X3 i, c% s' f' N! h
% W% {; Y5 m; I: d8 [( g
  l% Z* b2 N$ A& j
       说明:3 t7 g4 Q5 u9 e9 o! O
7 _/ |( w5 Z, W5 t
        1、是说地勤人员无职无权,没有后勤部队油水肥,只能靠工资养家糊口;- O, R+ f0 G4 z- i- T9 \$ h$ J
        2、三餐不定,是由于飞行的性质决定,有时一日三餐都可能在机场吃;, h8 V, V, ~& c# `
        3、四处求人,是说那时部队地勤人员,求人办事难;
. D  O& b5 c& E6 Q/ B        4、那时部队地勤没有公寓房,加之地勤家属来队探亲较多,住房紧张;- E9 k# E, F6 |1 [% x5 W
        5、由于工作性质,为保障训练任务完成,休假很难;
$ X7 a$ Y6 P; r- i$ `+ i        6、由于常年锚在部队,加之社会开放,部队开始出现离婚现象;7 Q- C* O1 y* d1 F. c5 ]2 j
        7、维修飞机时爬上爬下;' q) O0 S. Z& {( }6 d. C% O; }
        8、就是干的再久,到年龄一律专业走人;
( J& l' L8 `. ~2 j$ @' |        9、由于工作性质原因,吃饭一日三餐不定,加之吃饭不定时,不及时,得胃病的较多,腿得关节炎的较多,;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40 津贴 +64 收起 理由
晖酒当歌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教父巴博锐 + 20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寒江蓑翁 + 24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2-29 10: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7 `, [% X+ M0 x  m! ~

( {1 K( V! e: X+ H- L- U
, J6 m2 ]$ G0 o) P

6 s8 k! `' p) B2 v1 h8 g6 f' E  g0 M    学习、欣赏了!1 B2 }- |. H7 s9 v0 }
    楼主很谦虚,特别是关于缺点的部分点的到位,开启思维。再者说,在照相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当时的大问题现在都成了小问题。譬如说色差的对比方面,当时囿于胶片的原因无法调整,现在用数码底片之后在电脑上可以进行调整。还有人物面部的细腻程度方面,用现在的技术可以刻画的更传神,教与受都的眼神也可以更灵动。% T4 c' `$ _5 n2 \  f1 T
    暇不掩瑜,整幅图的中心很突出,特别是配以文字之后,让读者能更快地进入画面,透彻地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 D) E1 z& F; c! E) E3 C.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2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江蓑翁 发表于 2016-12-29 10:06
* W" Q* f: X* s8 ~: g学习、欣赏了!
. \3 A8 C3 \8 Q: G    楼主很谦虚,特别是关于缺点的部分点的到位,开启思维。再者说,在照相方 ...
+ |1 V2 V& e2 d( r9 a
       谢谢版主“寒江蓑翁”的欣赏和点评!
$ t1 M9 x, T6 i8 d  D) n- U, Z
- L9 ^3 y/ b/ z- R7 n  r+ S  Z       我最近发的摄影作品欣赏,部队片子,都有近20年了。拍摄这些作品,使我摸索和学习了不少的摄影知识和拍摄技巧,曾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和追求。可以说,每幅照片都能写一篇故事,写一段感受。现在来看,我对自己原来的作品也不认为有多好,甚至不能成为摄影作品,艺术作品更谈不上。虽说,当时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过,但并不完全代表你的摄影水平有多高超。当时,只是一种爱好和追求。1 A) a2 F! i  j
. ?3 ~( _7 E6 @+ o6 ^
      一幅好的图片,再配上优美的文字,欣赏品味起来,那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也经常读一些摄影大家的作品,也读一些一般摄影爱好者作品,并进行欣赏和比较,找出“大家”和“小家”的不同风格和差距。时间长了,你慢慢就悟出了什么是大家和小家的区别。0 x3 k2 ~( h; m; [+ V  B% D* U7 _

' L3 ?/ x' U6 f" v! C      一幅好的作品,经典佳作,如果你不了解摄影背景、立意,拍摄手法,也许你看着作品很美,简直爱不释手。但又欣赏不了。也是一种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2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黛眉真心吐露,还真想先不到地勤是如此辛苦;
7 n5 C5 `4 ^' _% R文章既阐述了观点,又总结**出了职业的艰辛,细腻之处,让人不禁心酸,
  ]) }+ [  a/ F$ i$ {为那段峥嵘岁月道一声:辛苦!
  G* v: V; K' @为所有的地勤工作人员感到关荣、骄傲!
. ]7 i: v, D* r" H* F' \6 I& S深深的祝福!{:1_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0 1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赏析文章,从当年的摄影作品,展开分析,介绍了拍摄背景和动机,以及达到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摄影作品小的瑕疵。但正如寒江说的,当年的器材和今天是不可比较的,瑕不掩瑜,今天看来这幅作品,也是一种难得的场景,虽不华丽,但有一种入心不浮躁的真实感和宣染力。$ f% C/ Y( h) C. }! t/ [1 B
    通过作品,我们也了解了这些飞机地勤人员的辛苦,可以看出,当年您是抱有一种真挚感情去完成的。而今天,面对您当年的心血,也是包饱着无限深情完成这片鉴赏文章的,谢谢您的巨献!加精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6 16: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人无论在什么军兵种,都有其酸甜苦辣,军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练成钢的。你的作品被采用,说明你反映的主题不错,因为这不是摄影大赛。就像你这篇文章,从摄影作品《言传身教》说起,反映的是空军地勤官兵的生活,就很耐人回味,欣赏,乃至产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1-11 2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部队的老规矩,老兵带新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