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323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 V9 D* r: @# }0 L3 H6 E1 A3 O 中国彩虹无人机出口十多个国家 年交付200余架 C* C) M( P1 z
( R0 p7 @5 {. e: f5 d5 U9 d, _! W' e G
1 J, I: n: }5 L9 J( M
: x( {( \$ y/ G7 v$ O1 X
. ]. e% C/ A: B9 E5 ~. f( s; y/ W$ O3 S2 d+ F$ C' {! ~) ]2 h
6 E" a( B/ z9 u7 ?& K, n
- y) [! L5 h! z5 N2 |
* A; q$ B* Q* Z8 t( h* D
9 m! ~; L% R! e9 p, e) S! ?" D+ j7 s3 |8 M4 ~" U, s/ k) W
资料图:彩虹4无人机列装伊拉克军队
8 I6 Q9 u9 r- P+ f+ e& G8 j: d. e! y: i
“彩虹”无人机折射的四道光
# o; L) d5 O2 E4 d7 ~( V3 u- M; g5 x7 p* |2 t$ L4 g* ^9 X! Y% m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无意间滚滚向前,诞生于上世纪初的无人机,迄今已有百岁。曾经我们把它当成一个新鲜名词,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领域,频换“新装”的无人机不只限于民用,军用已成为一种常态。
$ s i. F+ |/ f
7 Z, B) c' b, p$ X科技创新催生武器装备的深度变革。东方中国,一架架“彩虹”无人机冉冉升起,“彩虹”所折射出的每道光芒,都见证着国产无人机的快速成长。“彩虹”的丰羽路,是中国无人机快速发展的缩影,短短15年间,“彩虹”无人机5种型号振翅高飞,多款型号远销国外,逐渐成为享誉中外的明星产品。近日,记者走进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作为“彩虹”无人机的“娘家”,这里与“彩虹”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国产无人机又是如何实现步步腾飞?请跟随记者的脚步,探寻无人机飞行的航迹。
4 ] K7 A; |1 S+ O6 M! D: d' t
# E* K! r' }$ l0 Z创新之光:创新是“彩虹”的制胜密码
0 R7 p- @6 F6 H* ^3 N7 `9 z) c ~& O k7 W6 ~; }
走进近千平米的展厅,面对“彩虹”家族的5位成员时,记者难以想象到“彩虹”成长之初的那份艰辛。
/ S1 Y! D- b+ k) c$ o$ x; T/ n
" m+ N) I: _8 u# o: n3 O1 }1999年春天,部队某研究院在试验时公开进行配套无人机平台的招标,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7名同志成立无人机项目论证组参与竞标。此时,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无人机也仅仅停留在构想。虽然铩羽而归,但竞标让他们更坚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8 f3 [( e6 U0 \7 m6 m: x. s1 ~3 L8 r: Z! o {( g
岁月更迭,历经十几年的炼羽,“彩虹”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创造了国产无人机的骄人战绩,成为了国产无人机中的明星产品。
. A- Z) M% _& P$ C% p. |) m% K6 ~6 R
一个组建十几年的团队,缘何能够紧跟世界无人机发展趋势,接连打造在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全程见证“彩虹”成长的总工程师石文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 V* |# o7 z' e, i5 R& j
[+ w6 H2 n: g
“创新为‘彩虹’带来了生命的曙光。” % q8 C2 b2 L1 g, T. b
4 ~7 ?+ _( g9 W, f. s从无到有,研究院历经5年探索,先后攻克了全复合材料机体、火箭助推起飞、伞降回收系统和数据图像同步传输等难题。2004年仲夏,第一架全自主飞行无人机翱翔蓝天。: ~2 E u. H! Z* W M
5 H3 O, V/ i; U& s) |; A
凭借优异性能,“彩虹”得到了海外客户的青睐,订单持续增加,装备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研究院先后对无人机的动力装置、结构强度、数据链路进行研究**,制定了研制程序、设计规范、总体设计以及总装测试的质量管理规范性文件。如今的“彩虹”改头换面,已经由单纯侦察变身察打一体,从助推伞降升级到自主滑跑起降,任务性质延伸到远程巡航,自身实现了质的飞跃。
( I# }+ p( f4 b
' f: ? j9 K# A6 V“创新缩短了时间差,创新是‘彩虹’的制胜密码。”在石文眼里,创新为“彩虹”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他们依托人才和技术革新,形成了稳定的研发团队和人才储备,建成了大型无人机的设计生产基地,新一代“彩虹”正等待试羽翱翔。
7 R1 Z5 S" e2 K! Z% z/ y1 w( p
1 n& b) o' Z) c+ z! G, b实战之光:面向未来战场与实战对表 * [0 m6 w$ Q7 C9 @0 w7 p% I% s
4 x) h/ h% b2 Q5 Y
西亚某地,大漠苍茫。“彩虹”无人机蛰伏于高空,静候目标。 ' K& k* ^* U( F0 J8 k
" j4 N, Q; J- G
两辆目标卡车进入视野,无人机操控员紧盯显示屏,轻轻推动摇杆。目标锁定、条件齐全、扳机发射……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导弹喷出凶猛的尾焰直刺目标。 ) h& Z9 F$ \) U5 Z, o7 S
0 @) d; d" j6 \7 B: l2 K
“首战告捷!”目标化为一团烟雾,无人机操控员回身向研究院外派的教员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彩虹”无人机在实战中首次成功运用,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在世界多个战场上演。
! L4 Q3 N4 U( ^3 [
: C3 ]0 N1 D: @3 l5 {; w1 |: p从初露锋芒到百炼成钢,“彩虹”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客户。研发人员清楚,“彩虹”的成绩是靠实战打出来的,也是在实战中不断优化。
& S8 n" d! e! r' S6 Y% A
3 C* f: G0 L+ y" _! G% L C1 [7 q3 e“察打一体”是现代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打得准、打得快是“彩虹”性能的重要评判标准。研究人员在进行了大量调研论证后,自主研制了两型配套导弹,实现武器在飞行全域高度发射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发现即打击”。
0 j6 f* R5 B# S% Z# b# l- r/ j a- r$ |% d; T" y
为了让“彩虹”在实战中有一颗智慧的“大脑”,从五代开始“彩虹”安装了余度飞控系统,确保在飞控系统软、硬件故障和恶劣天气飞行时依旧思维清晰。而五代特有的襟翼增升技术,保证“彩虹”可以在较短的滑跑距离起飞,实现在简易机场条件下的快速出动。
& i8 a, ^0 r9 u" u5 Y
( O( ^; z# ^ y面向未来战场,与实战对表,这是“彩虹”永恒的理念。目前,“彩虹”系列无人机可以执行“定点清除”“斩首行动”等作战任务,并且凭借长航时、隐蔽性强的优势对地面目标进行持续压制。未来,“彩虹”还将增强编队作战能力,与战斗机歼击机进行高低搭配,形成体系对抗作战能力。1 ~) j$ ?2 E6 d) [9 N
0 s* {6 u: z9 L( ~& S
使命之光:超越源于“彩虹”的奋力前行
) U. }1 h/ \+ g+ N/ |/ m6 ^' u- ~/ }$ b, q. z4 |
去年中国航展上,彩虹-5甫一亮相就挤满了围观的观众。在研究人员看来,这种关注源于国人对无人机的期盼,也是无人机百年发展的使命召唤——
7 f$ R. k. X0 t1 x! M$ \. |' F; `7 c9 B6 m N, Y9 k2 y' h i
1916年,世界上第一架无线电操纵的无人机在美国试飞成功,此时的中国还处在一片军阀混战之中。
% u5 ]& {+ A: e/ ?6 a# w7 O6 A) d) [! h, c( m0 x7 |1 a( `
1982年,以色列使用无人机诱骗叙利亚防空火力,在贝卡谷地打出了漂亮的歼灭战,多少人惊呼,“仗还能这么打!” # g* {7 s( A" X" K# f6 u! @3 ^
( b2 {3 O" M( l
这些年,军事强国的“死神”“X-47B”“火力侦察兵”“神经元”等多款无人机竞相争艳时,多少人期待中国无人机的“轰鸣”? ; i g- p: i. \
+ e$ v! c/ {! |& d" V: y; N作为中国无人机进军世界舞台的先锋,“彩虹”自诞生起便承载着艰巨的使命。与国外同种级别无人机相比,“彩虹”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追赶的路依然漫长。
$ F) O# }! j1 Q0 W* g
& i0 w4 U+ _4 A' b9 G& ?; {9 y9 u& N/ l/ }远眺试飞机场,天地混为一体。这里是彩虹翱翔的起点,更是放飞梦想的舞台。每一名科研人员,都会在试飞成功后,站在这里静静凝视,让热情回归平静,平静的背后是一份更高的期许——+ w M* Z4 y, e6 Z3 H" i Q
# H [* t/ z) I* }# a作为出口主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要坚持民族品牌。
" m: v: }2 o# I$ Q" M; R6 b! x5 L
" D: F' `9 o5 t( c+ D9 L0 i+ A作为行业先锋,面对井喷的行业格局,更要有自己的方向。 7 `4 Y+ Q, W* D8 O9 N2 {! {
# J @) G1 J: H/ L. Z
海外市场固然重要,服务国内更为关键。过去是拼销量、比产值的商品经济,如今“彩虹”成为国产无人机的重要代表,被寄予厚望。如何贴上“军”字标签,肩负起保障部队、服务战斗力的神圣使命?如何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问题等待“彩虹”去解答。/ s! {/ {5 d/ F- O
) n( Q9 z) ~! z
融合之光:梦想搭上通往军营的“班车”
- M8 W0 c) ~, _8 ~
- Q3 x2 V7 ?' \) `1 J+ {# H. ]记者从研究院的介绍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推进国内军用无人机项目研制进程,形成国内装备。”石文告诉记者,“彩虹”亟需一场军民的“联姻”,尽快实现“参军梦”。
. s1 @3 @. w" j* E6 {0 l6 O% ^; m6 l* d# B
“彩虹”无人机的“参军梦”不是今天才有的。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曾是国内知名的军工研究院,与军队有过不少合作。如今,他们作为无人机领域的后起之秀,研发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已在国内外诸多领域崭露头角,产品覆盖10多个国家20多个用户,年交付无人机200余架。他们梦想有一天,“彩虹”无人机刻上姓“军”的名片。2 l1 M$ T% l2 B- V
4 `: y r( h& }3 m: g) X
面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大潮,在“民用反哺军用”的转型中,“彩虹”如何打造1+1>2的产业效益?成为摆在“彩虹人”面前的艰巨课题。 \" B( `5 Q1 a3 r- ?( ^6 l5 w
$ r9 O' e6 E+ M {( e, o. {事实证明,“彩虹”一直没有停息探索的步伐。
4 G" W k! F2 Z3 t! {
0 ?4 l. v2 x) n2014年,在某地航空物探示范应用项目中,“彩虹”无人机实现了低山地区长航时、全夜航的作业模式,相对载人飞机的作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高分辨率对地探测、良好的通信中继等方面,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彩虹”广阔的军事应用空间。$ r8 e- C4 ]# u4 V( C6 l I
_2 ]' Y* J1 S6 ?, E" M$ V为了弥补经验技术不足的劣势,他们将学习的目光投向载人飞机,研究抗恶劣气象、通信和抗干扰能力以及指挥与控制等方面的“真招”,实现资源、经验的优势互补。同时,他们加强与军队主管机构和使用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抓住机遇,主动投身军民融合的浪潮中。
6 \ w; O! H1 Y# K0 i0 u, p) K5 Q* t4 C
' B# O+ u2 D) d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用好市场和政策的“发令枪”,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军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彩虹”和他的研发团队希望搭上通往军营的“班车”,这是“彩虹”未来发展的新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