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秋日诗语 于 2017-5-2 09:08 编辑
( I! ~/ n) }, s: [4 U* y6 ]
+ D4 D& S1 ]) p4 D1 }
) {$ G5 R$ W8 q
$ N# _5 c7 h- j% X3 C% f% P
' p# \4 Z* L! [ u# [' B- _
4 T% m% c3 `% E1 s6 V 【人面桃花】
, ?0 w4 `8 P; C5 h9 u h. C: P; |& T {3 j7 `; \, n
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应考的读书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游玩,看到一间小屋很不错,就找借口走进去看看。没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里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回到那间屋子,却看见大门锁着,人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就回去了。 x( k0 U+ A% [
3 ^) ~2 [) |* x) ?# D. X
过了几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个地方,这一次大门不但没深锁,还看见姑娘的父亲,姑娘的父亲伤心地告诉他说:“我女儿因为看了他写的诗因此得了相思病,没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听了之后非常难过,情不自禁抱着姑娘大哭,没想到这时姑娘却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的姑娘就和读书人结成了夫妻。* [( Q% H) A3 u7 {- w. D# u6 O
% a8 l: r, c; v. z( U0 B2 s7 h & F3 ^: i9 W9 `* ^0 Z2 T* I
% t' j5 I1 }7 @# w* A' O& B+ n" o
7 N* @5 S8 L+ P: m) |& W2 ~
3 J$ ?; F8 f4 g( Q8 }
+ ~3 O- H O: s9 [* Q% r
【春风得意】
8 t! y% s `6 H4 y8 W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下《登科后》:
/ k: T) I9 x7 H0 [) P- a% H+ k( [) C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 I0 T) R2 X, m3 r+ j$ G& M$ y) K
后来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7 \+ g. q R, l+ a
1 v# U4 O4 A7 d! u2 g) V
, r9 d9 X+ K" P
+ k6 u- H. b$ K- v, X/ H0 Y
6 k7 A+ H6 R$ q* P, m7 l) a$ H- A% M4 P8 @' s( p0 b
7 i' r0 X* B) }0 f
【草长莺飞】
8 d, Q2 Z& g1 m0 u+ l& A+ z6 v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 1 j R6 ~0 U& x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
% N+ d3 T* H% S0 m/ {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7 ?+ I2 c8 p/ A- h1 w清代高鼎《村居》也写道: 9 P- Y! m" \) Z! ~: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N0 M& E( X1 k! N1 v+ j9 d
, ~6 N; O' X; s: U' s; N) C
: ?! W# s6 E* G" Y
6 }! I8 \ k4 z' K& k3 H$ [
【春树暮云】 ' T6 e e. Q5 p1 k+ |
唐代的李白、杜甫是好朋友。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在长安思念朋友,就写下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 ! ~% N" E$ K( x4 u! I+ i; v$ q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 V' F ~. }% @2 f. d _( P K e
第三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浓缩为成语“春树暮云”,用来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4 F3 S ^+ H0 Z! F
! G' y: W/ a7 z0 N - x6 c' T+ b. k+ |
5 v `8 t3 @$ _1 O1 A [
1 d& o Q& S% p8 ~1 r8 e
4 C5 \2 {! ]3 l2 K- Y 【万紫千红】 6 w5 Z& w c% K7 @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写过《春日》一诗: ' R5 c1 M j* Z. t9 O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 _3 ^) \% C' s5 g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 k* h" ^5 K& R
% b- e3 l1 Y9 H- V( g' d
; e- g. b- [$ K9 f【春梦无痕】 / O: T1 V" G; M+ b6 f: }( P
由于苏轼一直对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对态度,在一些诗文中又对新法及因新法而显赫的“新进”作了讥刺,于是政敌便弹劾他。苏轼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在州中安置,不得签署公文。他于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人也迁到黄州,于是迁居临皋亭。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访陈慥,潘丙、古耕道、郭遘将他送至女王城东禅院。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他于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人出城寻春,为一年前的同一天在女王城所作的诗写下和诗。诗写道:
7 H# c& \ n2 j0 T- _9 y8 n, R/ Q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 I1 V1 N! b; V第二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如侯鸟,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鸿雁南来北往,即使年年如此从不懈怠,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人之如候鸟,正在于此,只不过人间的信息比自然季侯要复杂得多;但同样,人因有感而动,其中一切经历、一切思绪,也只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 / B& }* Z k8 G6 ^0 s
0 H, @$ _$ t9 d1 \# H6 `" q0 \2 n) O+ t' I9 k
6 n* x/ g6 @9 M* t7 S1 k
: @$ b2 d$ f0 n( {. c
" x8 w! Y) Y; m- J4 g# @& [8 e% u" Z; o8 m【流水落花】 & Z: T/ |3 g9 Z# c2 r: f' b$ r
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写下《浪淘沙》:
% Z$ X6 D. D6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 ?. h& }* l6 v6 W: b% c后世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2 Z* K; R7 w+ |; b8 e + @1 @& S5 G5 y: h0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