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09|回复: 14

[幸福驿站] 【暖新闻】杭州8旬夫妻约定:把自己献给母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9 07: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360截图20170319071713900.jpg
5 o) ^$ K; d) t2 i9 N. e
            昨天,杭州下沙大学城发生感人一幕,上午9点,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与杭州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志愿者联谊活动上,83岁的退休老师李子平和老伴,携手签了捐献遗体协议。
% P& S! O/ B0 x4 N( Q0 Z$ M! h+ |" D  R# _) N7 ^
       她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杭师大是她的母校,当初在师大医学院上解剖课时,用来学习的东西,都是前人的奉献。如今人口老龄化,希望学生们能研究老年病。所以离世后愿意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母校。她说,签约了却了一桩心事,也是夫妻俩最后的约定。
, Y/ A- |5 x! X& Z) r/ A0 A# r6 O5 {
       一生行医6 }7 J+ Z6 ^1 o) j/ Q
* d8 [! I6 U+ R" U+ N
       见过各种生老病死
/ g7 s& h+ }/ z# r. ]/ g# s% `; \: g' Y% G4 f" O- D% W
       李子平是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的一名退休老师。捐献遗体的决定,来自今年3月12日,她83岁生日。就在这一天的生日餐上,她和老伴手牵手向两个儿子宣布:死后捐献遗体。3 }+ z2 s! ^8 S

. z+ m+ Q& L" [+ |       钱江晚报记者赶到李子平家,见到了她和她的老伴。
- Q5 k' p  s) ?
/ A" |( ~0 X4 [       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墙上挂满了医学图谱,两位老人,满头白发。- V% S8 [; T1 \# d2 b

8 V4 s& N! L, F       为什么要捐赠遗体,李子平老人讲解的逻辑非常清晰。李子平生于上海,懂事后随家人来到杭州。16岁考进杭州护士学校,毕业后在杭州市卫生局工作。
6 Z6 h/ U5 }& A4 M2 p: h& E% H( @& F8 k1 [$ c
       之后,她的工作,就是每天照顾病人。当时中国医学落后,有些病人年纪轻轻就患病,而且难治,这让李子平很心痛。她立志一定要学好医术,在工作8年后选择去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继续求学,就读医疗系。
2 o- F5 G9 y: B  _. T1 {* X7 ^$ S  I! a
       1966年,李子平读满5年毕业了,被分配到当时的浙江麻纺厂做医生,一呆14年。' d% b6 v, l, |$ c. V9 }& j
; z' e" f  d: m+ v" W( L
       在厂里,她负责上百号人的生老病死,什么病都要看,大到心肺疾病,小到腿脚抽筋,白天没解决的疑难杂症,晚上要回宿舍翻书查资料。她的世界围着病人转,除去睡觉,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似乎不够她用。7 J' [( f# o; O4 z
$ O" {7 w& S* Z% z& L
       1981年,李子平到了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分校(杭师大医学院前身)当老师。那时40多岁的她几乎跟医学打了半辈子交道。她说起自己的一生,用了幸运、幸福这四个字。
% x4 h2 K" q& T. Q. B
' `) I, e* u/ g& J% h       28岁被一颗“心脏”震撼
4 w7 \5 F8 J5 P$ D/ S6 y' E# R8 K2 x2 i! h
       80岁想把自己捐出来
8 I/ c+ u6 x, [* `
" Z6 ?( z; D7 ?, t! l       想把自己遗体捐出来的想法,萌生在80岁那年,而触动她这一想法的,却要回溯到28岁那年。
9 o5 ?' V. }. k  B- L
2 f& |9 p5 j6 t6 o: C: P       那是她就读大学的第一年,有一天李子平走进解剖室,老师为学生们介绍现场的标本。在一排的器官中有一颗“心脏”震撼到了她。一直到现在,描述起那颗心脏,她仿佛依然在现场。
: w2 h+ N$ I. Y& g! u! }" U2 X7 N6 @- F
       “当时老师介绍,那是我们大学老校长洪式闾的心脏,在离世时,他毅然捐出心脏做标本。”这份敬意李子平一直埋在心里。
: c/ Y9 m2 e" C1 v2 g$ E& _9 ?' J, B+ k9 W+ w( `3 `
       前几年,看朋友去世,将骨灰撒了,李子平觉得很可惜。
/ i; d' z3 k3 B1 F/ e' @' U' N# e) K& J
       “人体有很多宝贵的器官,可以救人,遗体可以做解剖,有疾病的可以做病理研究,这些对医学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李子平有点好奇,自己一辈子什么苦都吃过,身体却一直很好,“估计我的身体很特别,适合做科研用”。
% B5 \4 q* |! n
( L0 d. v( I( w7 g3 _" s       跟两个儿子说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她希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给杭师大医学院。
) |3 A5 E* F7 N
) ?. B5 c/ T7 j: w2 S       出乎意料,这个心愿,得到了儿子们的支持。对于普通人的顾虑,李子平说,她是学医的,并没有这样的顾虑。
; [# R+ H8 @6 B/ h7 @0 _
0 S* M2 s& V& z+ p* m; L3 W       捐献遗体$ [. Q: h' V# I0 h5 U9 U) b8 C/ f
' b: a" n9 h9 |2 z& }) E8 [4 Y: e
       夫妻俩共同的约定
$ u# g! K! u' D6 g
1 v2 Q5 @1 x, J0 j, a, Q5 {- B0 I* b       李子平和丈夫潘耀中是1958年结婚的,如今,在环北新村社区被大家称为模范夫妻。热爱生活,喜欢学习,追求美好,俩人共用一张名片,网名“老俩口”。
# f0 F% R5 @# ~( F* `/ F: D$ R1 g4 @
       潘耀中原任浙江展览馆副馆长,在李子平退休后,他就一直陪伴左右。
! c3 E) l( J4 K! G3 I. U1 X
$ ]4 ~0 T6 _- S+ Y3 [% k9 K+ p       李子平开始学习摄影,潘耀中就开始刻苦钻研图像处理与电脑**技术,老伴一幅幅原始照片经过他的后期处理,都成为精品。( a, ~9 a1 E9 ~2 Z
3 V2 K9 }* e/ \+ Q% s- u- z3 N% R
       摄影使“老俩口”以摄会友,广交朋友,增加了情趣和欢乐,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M) ^1 {1 f6 B; _

7 @. y( o8 q, P3 |, D3 i& E       李子平说,老伴带着她登高眺望拍日出,走遍全国各地,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中,每一天都在身心愉悦中度过。
- U- E6 D" b( |" h( B9 N1 j( y, F9 s4 X2 A3 q
       这次决定签署捐赠遗体协议是两人一同决定的,没有任何异议。4 R) m; T, w* M  `5 l" k/ _

7 R3 i% ]  v$ b* G2 i- ]       昨天,现场也来了很多捐助者家属。王女士从绍兴专程赶到杭州参加纪念会,去年,她的妈妈安详离世,遗体捐赠到了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而她昨天来到这里,除了纪念母亲,也是来向其他“无言师碑”敬献鲜花的。1 l5 w) D) y" m+ W1 c- s7 K! N. K, f

0 a  Z! V, c1 H( X' c  S       记者了解到,遗体捐献的个例目前在杭州并不算多。昨日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现场有36人填写了遗体捐赠意愿协议表格,其中有4名是教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狼行千里123 + 5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3-19 08: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系母校,爱的执着专一,将来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亲进行人体研究,这是何等的博大胸怀和如何宽广的胸襟。向两位老人致敬!
' q/ [0 O. O" R! d. T7 B+ o       在他们的带领下,共有36人赶写了遗体捐献意愿协议表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榜样是如何做到的呢,无疑是两位老人对科学世界的认知和对自己身后事的正确态度,都让两位老人在认知达成了共识。我想,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是需要克服一些非议的,因为这本身走这条路的人还是少数。
. G. c  N* s. i5 n       两位老人做出了决定,而且是令人敬重的决定,我们就应该向两位老人学习,并将他们的正能量弘扬开来。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周日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3-19 08:57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50 津贴 +26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真情互动奖!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0795

发表于 2017-3-19 12: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老人一家人。$ j1 k1 I& y4 y8 n$ F4 I- I5 A) n# N
遗体捐献能做到的人是不多,有自己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家人、亲友的阻力。  R- k* X6 ~% c# N
死后也就是一副皮囊,化骨存灰(火化)也好,千刀万剐(医学解剖)也罢,总之都是人没有了,能够造福人类遗体捐献,要比没有意义的火化更显一个人或是一家人的思想境界。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周日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3-19 15:37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40 津贴 +26 收起 理由
沉鱼 + 40 + 20 真情互动奖!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9 2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系天下人之安危,这样的好人真让人敬佩,一位终身从医的好医生看到的都是患者的生离死别,她用一生的学识来为天下人服务的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所以在有生之年就把自己的后事安排到了家了,为了更多的人小得病得病后能有效的得到治疗,将自己的身体都捐献给了医学事业,这是何等伟大的举动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这对老人起敬的?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周日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3-19 20:57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50 津贴 +26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真情互动奖!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520

发表于 2017-3-19 10: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高知’对待生死的态度 赞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周日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3-19 10:52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3-19 14: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9 14: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捐献遗体,这是大爱!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周日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3-19 15:36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9 2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祝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

点评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周日快乐吉祥!  发表于 2017-3-19 21:07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6 收起 理由
地道云南人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