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5 l- ~2 p# h9 ~3 e7 f0 `7 i \' u0 P Q5 }
今年一月,足协强行推出新政,新政要点就两条:中超外援累计上场不超过3人次,首发必须有一名U23球员,
' E: Y( t% N. s; s: H( ?8 T( w* [ B- X. s6 L! d
无疑,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一是多给本土球员出场机会,一是多给本土年轻球员出场机会,以利于中国球员多得到锻炼,以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同时也遏制各俱乐部无底线的烧钱引进外援。
2 T' M% V( C$ e p0 |: `# H" }1 ~ I1 `+ y. G t
可是三轮过后,中超新政效果怎么样?我觉得非常一般。
; @$ D- g, ]/ m1 D \2 m% b: J/ H# [6 e* V9 c' K
首先,大多数俱乐部为防止外援发生意外,比如伤病或者停赛,储备的外援都多于3名或者用满5名,如此一来,每场下来,必有一到两名外援拿着高薪空坐板凳,一旦下场又无外援可替换,造成资源不是浪费就是短缺。就如恒大,如果马丁内斯与阿兰状态同样好,斯科拉里也只能忍痛割舍一个。又如苏宁,只有四名外援,当特谢拉停赛、R马伤病时,锋线上一个外援都没有,攻击力大减,去年的双料亚军三轮过后仅积1分,与亚冠赛场三战三胜高歌猛进反差太大,而对于更依靠外援的弱队,如果遇到了苏宁目前的情况,那简直就是灾难降临。; z/ F( j$ f( @" H
& l' l% o& b# F$ L' n/ e3 f 第二,为应对U23政策,很多俱乐部适龄球员都是仓促上阵,再早早被换下。如今年第一场联赛贵州智诚对辽足,辽足首发U23王峤打右边后卫,表现无大疏漏,第16分钟时还是被马林换下,以至于需要换门将时没有名额,饱受诟病。而同一轮上港先失一球马上换下U23张华晨,攻势立刻凌厉起来,5:1大胜亚泰。又如第三轮,恒大对上港,因上港U23张华晨因一个传球失误被高拉特断下,导致快速失球,第14分钟就被换下,刷新了U23下场时间。保级的辽足与争冠的上港U23储备尚且这样,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也可见一斑好不到哪去。当然也有不错的,如恒大的徐新、陈泽鹏,打首发没问题,打满全场也没问题,不过,这与新政无关,至少去年,两人就经常上场亮相,不过徐新也是引进的。7 D6 Z) m1 D, ^$ z0 N* G
) }9 n2 ?# h+ [7 Y5 v
中超现在之所以好看,与高水平外援不无关系,减少了外援上场人数,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联赛质量,如果一个外援都不用,联赛质量可能会倒退到二十多年前。能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我认为能。将外援上场3人次改为3人数,只要保证场上不超过3人就行,让外援也能替换,这样也能让引进的外援都有上场机会别浪费了。2 s u# q" r: s1 i _8 t/ u
* w( s S% Z8 V7 o a9 ]2 C. \
让U23必须首发,尽管出发点不错,但从目前看有拔苗助长之嫌。哪个球员水平怎么样,主教练最有发言权,明明不够首发水平,非要让打首发,有些强人所难,于是就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场糊弄一下了事的情况。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对年轻球员培养不够上。辽足辉煌时期曾经靠U23包打天下,马林、唐尧东、傅玉斌、高升等那拨老辽足球员,几乎清一色都是从U23或不足23岁开始,成就了十连冠霸业,肇俊哲、李金羽、张玉宁、李铁那拨辽小虎,绝大部分也是U23,也曾扬名一时,这说明那时的辽足对年轻球员培养的重视,如果现在的俱乐部没有辽足那股子劲,恐怕再难看到那样成批出U23的景况了。如果有些政策不调整的话,我估计是很难看到了。职业联赛开始后,各俱乐部都看出了出成绩的捷径:培养球员不如买球员见效快、周期短,恒大的成功最有说服力。比如徐新,刚刚在西班牙有一点点起色,就被恒大买回来,小张玉宁在荷兰脚跟还没站稳就被国内惦记上了,辽足的一个梯队,更是整队被华夏幸福挖走。这样的竞争方式,使哪个俱乐部都无心踏踏实实做青训,自己栽苗让别人摘果。都说浙江绿城青训不错,去年却惨遭降级。这样的状况能不能改变?我认为也能。从限制国内球员转会年龄入手,让辛勤耕耘者自己先收获先享用,从政策上实实在在的鼓励培养使用年轻球员,让有才华的球员不断脱颖而出。
8 v5 z n3 `1 M8 H6 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