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安徽省省直和中央驻肥单位团职及以下
. J1 }- z6 C6 d7 Z3 ]
8 \. ?8 h3 `" T- ?8 z1 d/ Y1 z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
: @8 I& H- K$ O @* u* O
9 U5 ^6 q# G: \(皖军转〔2016〕1号)* I5 z& M8 F- f* j4 p
$ \$ L) V: n) k- x: }第一条 为进一步**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根据《**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文件规定〉的通知》(中发〔2007〕8号)、《**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中发〔2016〕13号)和《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总政治部〈关于**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12〕1号)等相关配套措施,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省直和中央驻肥单位(以下统称“省直接收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 ~/ V) C4 L# d6 [2 b# h# d* Z( B9 d( E7 L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直接收单位安置团职(含文职和技术干部,下同)及以下军队转业干部(以下简称“军转干部”)。对副师职以上军转干部继续采取指令性分配办法安置。0 j; z" V8 r4 j3 k
6 `7 \, F5 h6 o' r/ x! T3 H
第三条 军转安置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立足完善措施、创新办法、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安置工作机制,确保军转安置任务和政策落实。
( C0 t2 x. h5 Z$ P. [- M
- J: y+ k& Y7 X& O第四条 军转安置工作坚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将军转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将军转干部安置与其服役期间表现和贡献挂钩;坚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努力使军转干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坚持公平公正、规范有序,不断提高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 O) T) Y* E% M4 V. a1 l" z7 H" ~5 H5 O& \4 m* P. C% {
第五条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编制,由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军转办”)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有关部门,根据年度接收任务,结合省直单位编制、职数和近三年接收数量等情况拟订,明确岗位的行政、事业、企业性质。安置计划经省军转办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审议并报省委常委会审定后,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达执行。
* o6 G$ e |, D4 v& r! N- E. E, D& `0 o5 m$ {/ A5 T+ G7 m
第六条 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功臣模范、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以及从事飞行、舰艇、涉核等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按照优先安置和轮流接收的原则,由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审定,直接指令性分配到省直党政机关工作。- G4 i1 b: b& q- o. e) f
, Q9 {% `7 r5 L6 g1 O5 ]* V
第七条 根据军转干部综合考评计分排序,进行双向选择匹配岗位。综合考评计分由量化考核计分和统一笔试计分两项**。
0 G* V# ]( X: C4 d( r# f! `( A( q8 J& _9 [% L) _! }2 w
(一)量化考核计分。根据军转干部的原始档案记载,按照《安徽省省直和中央驻肥单位团职及以下计划分配军转干部量化考核赋分标准》(见附件),由部队转业办对其职务等级、任职时间、服役年限、立功授奖、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情况等要素量化考核计分。$ M1 | q7 s# j$ s
1 w K! p2 X9 v# {9 `% n- S
计分结果经本人确认后,与军转干部档案一起移交省军转办。省军转办对计分结果进行复核,公示后予以确定。
4 G- _, |' U& F! ^3 E8 v$ n) Q. k# a+ I: n* {* c9 A
(二)统一笔试计分。统一笔试主要测试从事地方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团职(含正副处级和技术9以上)军转干部考试科目为《申论》,营职(含正科级和技术10级)以下军转干部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对军转干部本人公布。
/ s, N- h6 b' u J
( U# q0 L3 m4 i笔试由省军转办统一组织,报名、联络等工作由部队转业办负责。省直其他部门不再自行组织笔试。
( V& Q: G8 x/ e* ^% M8 D6 B0 O4 x- X2 R% b4 n3 `/ i8 R$ @( [3 W
(三)**计分。按照量化考核计分占60%、统一笔试计分占40%的比例,合并计算为军转干部的综合考评计分。根据相关规定和安置计划情况,分相应职务类别对军转干部的综合考评计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积分相同情况下,职务在前者排前;再相同,任同级主官者排前;再相同,任同级职务时间在前者排前;再相同,参军时间在前者排前),划定分数线,公示后予以确定。7 o9 L, g9 ~6 }& ?! w. g a
% f: e Z+ p" n
第八条 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为军转干部和省直接收单位进行积分双选。
" S' @& v- t& k: { R
Q: m$ I* ]# j/ z$ {# u4 Z6 H(一)省军转办会同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部队转业办及省直接收单位,共同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为军转干部和省直接收单位**双向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 ^$ F7 I% p& n8 z- z: j
* `( _ v+ ]3 p(二)省军转办公布当年度省直接收单位安置计划和军转干部综合考评计分排序情况。
( y1 C% ]" L5 h
# ^/ P- s+ N8 q" }" y" v: N6 K, z, J(三)军转干部根据自身情况,对照公布的省直接收单位安置计划岗位需求,按规定填报志愿。# W/ J& J* @0 [) Z L- _3 v
( B& \, t8 x: A5 \( U0 G) }
(四)根据军转干部填报志愿情况,生成各安置计划岗位入围军转干部名册。7 n6 D! H+ _( W' u
: R: T) u- u& L3 h/ R1 }(五)省军转办将入围军转干部名单和有关材料,以书面形式**给有关省直接收单位。省直接收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根据工作需要和入围军转干部情况,研究确定拟接收军转干部的排序结果,并以书面形式报送省军转办。
5 C2 U" Q8 r$ [' R, t) i
+ [! R: X, Q* D- d凡未在规定时限内报送排序结果的,省军转办将根据入围军转干部志愿填报情况,按照个人综合考评计分顺序,直接指令性派遣。9 ^& Y5 _, t4 A
% ]! f1 q4 L2 F- l" W9 B* B. Q(六)对参加两轮志愿匹配,已确定被接收安置的军转干部,由省军转办向部队发出报到通知书。
' q% t1 Z5 m+ [ `; m+ T1 j
) ?+ o8 l. u# \" k# `第九条 对在积分双选中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军转干部进行积分单选。
, g7 `# o: S! b+ u
/ x- {; I3 R& |/ H# L; }; c# Z, C: S(一)省军转办会同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部队转业办,共同举办军转干部单向选岗会。
/ j# b, x+ ], N# {4 l) b6 L6 Y, H& k. I
(二)省军转办公布相关省直接收单位安置计划和相关军转干部综合考评计分排序情况。
6 M* ?. B2 _# d7 t5 i9 z5 Y" m) {; R! o4 E* V& w$ t5 J6 x4 O6 c1 X1 |
(三)军转干部根据自身情况,对照公布的省直接收单位安置计划岗位需求,按照个人综合考评计分从高到低顺序,依次自主选岗。
- O+ X V) k: t* P, m
: X1 w+ J7 T$ \9 \(四)对参加积分单选已确定被接收安置的军转干部,由省军转办向部队转业办发出报到通知书。- U% ~0 t4 D; N" R6 q* z
* R6 T- }' V) b2 [
(五)军转干部因个人原因放弃自主选岗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0 @* a8 ~4 b8 F8 _3 H0 u3 C
+ t. [' O. u3 U0 O7 W第十条 国有企业要充分考虑军转干部的职务、特点和专长,**适合军转干部工作和发展的岗位,吸引军转干部到企业工作。省属企业接收军转干部,由军转干部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协商相关企业同意接收后,采取省军转办直接派遣的方式予以安置。
# N; U7 i, n. m c0 } |3 H, h8 q
- o$ V( R' Y- q$ x. p2 L第十一条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是指令性计划,省直各单位必须无条件执行。对未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或完成任务不力、拒绝接收或变相拒绝接收军转干部的单位,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 O8 r" E+ N" L, \
' K4 h# r# g5 M& Q第十二条 军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督促指导,对落实安置计划和政策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军转安置工作的监督。对在安置工作中违规违纪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或处分,严重违反政策规定以及构成犯罪的要依级依法严肃处理。1 P. f+ @* h2 ~! n7 Y
8 g9 s7 z& C9 a5 k第十三条 军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安置期间军转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对已经发出报到通知但在规定期限内不到地方报到的军转干部,由省军转办和相关部队转业办共同研究处理。对符合政策规定进行安置的军转干部,拒不服从分配的,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服从分配的取消当年接收安置资格。对在情况申报、量化考核计分和档案材料中弄虚作假或在统一笔试中违规作弊的军转干部,直接取消当年接收安置资格,由所在部队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6 A* \5 ?* k; t+ A) w. L
/ }: f& W+ l" C4 W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军转办负责解释。4 s O4 q- j& P) Y
3 ?. q! W2 A0 {7 e9 k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9年10月19日印发的《安徽省省直和驻肥部属单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试行办法》(皖军转〔2009〕8号)同时废止。3 U$ p1 @4 _6 g, b s9 ~
3 _$ p8 j: W8 f% z8 c5 p7 a0 t注:合肥地区参照此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