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325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e; T! g; e, f/ o1 r
* d# n" m; o. C; u6 m' I. c" M军报解析航母编队构成与战力:"辽宁"舰编配"3驱3护1补"阵容
: Q) f5 X" v. P6 k8 b! q2 x. O" n$ Z2 P$ F* z
/ M, \- Y$ L- @! t6 x
: N0 F j. f7 m4 n2 Z) E5 f; v. A5 Q L* d( o3 o3 @
! t$ n$ B! r w* a# w" Q9 n5 m5 l1 G9 |$ E. X: u
' q& i& e6 |1 s& ^% K4 ~4 J
; C' P: y5 l/ N4 w, Y) m% U
( T/ g% f; _5 x. V W
% i, ]# S" p* g' |" V5 g& @资料图:美军单航母战斗群。
3 F" t- u1 ]8 M3 j5 _( ` M 6 A% G. e- t& Z& T8 }
作为集聚科技能量、彰显大国地位的战略性武器,航母编队以其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机动灵活的特性,日益活跃于远海大洋,成为遏制危机发展、制止战争爆发、控制战争升级的战略重器。然而,一艘航母战力再强,也不能包打天下,还需以之为核心,将一定数量的空中、水面、水下作战单元组成战斗团队,集防空、反潜、电子战等十八般兵器之大成,方可有效完成使命。那么,典型的航母编队都有哪些成员?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 u: Y6 X# T) H# t% @, `
* d* @" M) K6 B u4 [* x l■“浮动机场”驰骋深海大洋
! y \. _; U n& x5 x/ Z$ I9 c9 T
# y) g) |4 b+ F: Q' K* A0 z k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雷曼·阿德在他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中,第一次向世界勾勒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幻图景,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概念与构想,由此开启了人类探索航母之路。航母最初被英国设计用于搭载防空作战飞机,打击德侦察飞艇部队。作为平台与负载的结合体,其在吨位、续航力、容量等方面均有其他舰艇无可比拟的优势,既可进行飞机起降,又能运载一定数量的飞机、燃料、弹药。
+ W# M. G: X% q 5 |) d1 X7 ]( E6 f+ Y, f
信息化元素的注入,使得航母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不断吐故纳新、活力四射。通过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航母将空中、水面、水下各作战单元高度集成,将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信息传输等各作战要素高效聚合,构筑起以航母为核心、攻防兼备、要素齐全的作战体系。航母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海上飞机的作战纵深,改写了海上作战的游戏规则,受到世界各海军强国的普遍重视。其不仅拥有强大的实战能力,还常常被作为宣示力量、遏制战争的有效威慑手段,频频游弋于世界各大军事热点地区。 @+ G9 i' e( Q! Q+ l2 q& t
) k0 j9 S0 _7 c
动力和起降,是影响航母整体结构和功能形态的重要因素。美国航母采用持久的核动力,这既有利于减少自身补给依赖,又能够节省大量空间和载重吨位,便于装载弹射装置等更多装备和人员。苏联的核动力航母梦,随着“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拆解最终破碎。由航母改建的“乌拉尔”号电子侦察船,反而凭借其强劲的核动力,游弋于世界各地,向对手施放“电磁烟幕”,致敌“迷茫”,不过,最终也因事故频发而退役。我国的“辽宁”舰,采用与俄“库兹涅佐夫”航母类似的常规蒸汽动力,在拆除原有反舰弹发射装置等设备后,携载战机数量有所增加,滑跃性能亦有提高。刚刚下水的我国第二艘航母,整体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7 X' ~( u. S' g7 M9 K4 x
- Y% l$ v% H( x. o4 j% l
■“空中长矛”打遍陆海空潜- d; |, k9 T- |, N& G
: W, s1 M+ m# y$ _$ V. O舰载机之于航母编队,恰如从空中刺向敌人的长矛,直击敌要害:可远距奔袭,打击敌岸、海目标;可布下海网,让潜艇无处遁形;可**“战场迷雾”,让敌人“看不清、辨不明”。
% h$ v* Y% h% [# b; n
- E" g; s* ^, Y6 N' w+ P) @5 P
& V1 C4 X$ N) U1 E) n3 b/ q2 X% ]9 M1 E/ y/ u' `
. u- _# u5 B. U/ s- g) D' t$ y' M& \( g5 z8 N
' d7 e8 b; I' m资料图:美国海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航母战斗群。
& V, }7 a$ a) h, _" O % D0 A |/ ?( }+ c! X. x' G1 a
问世以来,作为航母的主力“打手”,舰载机屡立汗马功劳。1941年日本海军对珍珠港的偷袭,以及次年美国海军在中途岛重创日本海、空兵力的雪耻之战,舰载机均担当了主角。随着隐身、飞控、航速这些主要功能的不断**,以及高性能弹药、远距突击和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已大幅提高。1个拥有50架作战飞机的航母舰载机联队,在卫星、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等多种手段的支援保障下,每天能够打击目标高达两百多个。5 s) |. _* c) d6 ^
; s0 V- F6 ~( Q, E5 _美军是舰载机发展的鼻祖,拥有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舰载机联队。其根据“一机多用”“一机多型”思想,确立F/A-18E/F战斗机为舰载机主力,退役了大量老式机型,并通过加载通用数据链,大大加强了舰载机与其他平台的协同作战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美军最后两架固定翼S-3B“海盗”反潜飞机退出现役,SH-60F等反潜直升机担当起航空反潜主力。反潜直升机采用新型低频主动吊放声呐,可远距离发现、识别、跟踪敷设消声材料的隐身潜艇,通过与航空声呐浮标、磁探仪等手段的结合使用,反潜作战能力丝毫不减。" ?1 g: d- \/ I6 L8 t! S) a; U
3 D5 `: A/ ~3 Y俄罗斯在舰载机方面也特色明显,其现役重型舰载战斗机苏-33,可挂载炸弹、空空导弹、火箭弹等多型武器,遂行轰炸、拦截等多种作战任务,享有四代半战机美誉。不久前,该机还随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赴地中海执行战斗任务。中国航母舰载机作为后起之秀,发展突飞猛进,已经研制出舰载固定翼战机,以及拟用于预警、反潜、运输等用途的直升机。尤其是广受关注的歼-15舰载机,历经多次起降试验、带弹飞行训练后,作战能力值得期待。$ W6 n- Y7 g6 ^5 H% z; \% W
9 l* y- q0 h" f7 r9 c
■“带刀护卫”专司外攻内防
- ?5 a, _2 c$ J/ x
1 ?% r2 t* ]( t" t Y航母本身虽然装备有为数不少的防空导弹、电子战装备等防御系统,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基本都属于“点破就会很受伤”的最后一件“铁布衫”。中距以上范围的防御,还需一定数量的“保镖”们来完成。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在内,这些随身“保镖”们个个身手不凡:它们外能攻、内可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既可加入编队,执行
9 R& B, F2 |7 F+ h" r% }4 P C
! L% k$ \/ y& p) J* p中远程防空、编队反潜、前出侦察、快速支援、对地攻击任务,各有分工又能独当一面。与航母如影随形的综合补给舰,也是航母编队的重要成员,是有效保障编队衣食住行的“粮草官”,为编队持续遂行任务,**必要的燃油、弹药和生活物资补给,一度被冠以“超级奶妈”称号。# b3 x: J5 D: g' \
3 T1 Q( o5 j9 V& [) X正在朝鲜半岛海域活动的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随身保镖数量有所简化,但作战能力仍然强大。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既可为编队**中远程防空任务,还具有强大的反舰和一定的反潜能力,是航母的“贴身护卫”;两艘新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具备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堪称“多面手”;刚刚抵达朝鲜半岛海域的大型干货补给舰,为编队**充足的补给支援。
; x* W }% c5 I& u' M+ T1 s: U4 q+ f" o( M; D
去年底首度亮相的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在没有巡洋舰搭配的条件下,按3驱、3护、1补编配,也是派出了“防空+反潜”强强联合的阵容。有“中华神盾”美誉的某新型导弹驱逐舰,作战能力在中国海军现役水面舰艇中居于首位,堪称航母的全能“带刀护卫”。新近服役的“高邮湖”号综合补给舰,补给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从编队展示的兵力构成,大致可观察出中国未来航母编队的雏形。
# D( q1 C" P9 m7 K1 a$ _
- p2 A+ v. @2 M7 ~& w6 m4 q7 L■“深海巨兽”拒敌千里之外1 y+ V0 n' t# j$ z
U4 [1 I4 l5 z. m4 X/ C6 A0 N0 w$ Z1981年,一部反映二战时期水下作战题材的电影《从海底出击》,向人们呈现了潜艇水下作战惊心动魄的场面:隐匿于深海大洋中的潜艇,凭借着敌明我暗的优势,以声呐为探测手段、鱼雷为武器,向编队发起隐蔽攻势,取得惊人战绩。二战后,随着核潜艇的出现和对潜通信技术的进步,攻击型核潜艇加入航母编队序列,并作为编队反潜的最有效手段。通常潜艇部署于远离编队的前方,与众多伙伴们一起,合力构筑水下“铜墙铁壁”。他们或蛰伏待机,静如止水,或随机游弋,隐蔽潜航,为编队扫平前路障碍,力求“决胜千里”。
0 N( m7 u2 Y! S6 V# L ) s: c8 Z0 G$ H: B
然而,一旦被声呐捕获,潜艇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有效摆脱。各国都注重通过减震降噪、敷设隐“声”材料等措施,大幅提高潜艇隐蔽性。有的核潜艇噪声已接近一定海况条件下的海洋环境噪声。此外,充分运用海洋水文条件特点,加强隐蔽,并力求先敌发现、主动应对,已成为潜艇指挥员们的必修课。将潜艇藏匿于不同声层,或置于有力探测阵位,利用表面声道、汇聚区、中尺度等特殊物理现象,都是潜艇作战的重要战术。
2 ?7 v) c! p- ^: _# |+ {$ B5 Q& b e+ u, H* y+ X& P' h2 Y1 i
通常,美军为其航母编队配备1~2艘攻击型核潜艇,实施远程反潜警戒,与航空反潜兵力、水面舰艇共同构成外、中、内三层反潜警戒,或作为编队重要突击力量,担负突袭敌海上、陆地重要战略目标和设施任务。伊拉克战争中,首突伊本土的“战斧”巡航导弹,就来自于美国在地中海海域游弋的攻击型核潜艇。随着水下通信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破解,可以预见,在潜艇、无人潜航器、海底监视系统等武器装备的共同演绎下,水下战场将会愈加精彩,潜艇在编队中的作战使命也将不断得到拓展。' M* K7 N9 z+ f$ D9 l9 h- @
- ^7 k6 L/ P" C% o7 z) J1 g
0 M8 D+ q; a5 G% _.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