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晖酒当歌 于 2017-8-8 19:09 编辑
) b0 F7 a" N: X; o2 Q. G% A ~3 c
5 Y* ]( S) q, z& k 中国和不丹边境发生摩擦,印度派兵过来与我军对峙。局势在网络上宣传得一天比一天紧张,作为全世界数量最多的中国网民们兴奋不已,关于中印局势的各种评论、预测开始在朋友圈活跃起来,这气氛让人感觉中印立马要开战了似的。中印真的会发生战争吗?老简今天利用双休的机会,也来凑个热闹,就中印局势进行简单分析。首先说明一点,本人只是就掌握的有限的历史、地理资料和目前国际国内局势进行个人判断,与政治立场无关,免得被少数脑残的人士扣帽子。再说直白点,我要分析的是,中国和印度近期到底会不会发生战争,而不是讨论中国要不要再次狠揍印度一顿。7 S! P, ]. m1 e' @' A: y
8 C) E) C6 v8 n+ M! n 一、中印矛盾的历史由来
, y& ]$ n& W Z: d0 A 中国和印度同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两国人口总数相当于9个美国,41个英国。两个相邻的穷国在历史上都曾经被列强殖民欺负过,彼此之间因为有一座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和纠纷,直到上世纪的1962年。, f+ g* l/ X- ]% R9 }0 b
$ z5 C( x$ Y: p; z3 d 1962年,这两个刚刚获得民族解放的穷国为什么会打架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中国的自治区,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佛教文化的原因,西藏过去与内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新中国成立之前,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地区,即当地的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宗教精神领袖。五六百年前,藏民的精神领袖被称为达 赖喇嘛。由于达 赖搞专权,引起部分藏民的不满。达 赖五世的时候,达 赖的一位老师因为帮助他赶走了蒙古人而有恩于他,被其册封为“四世班禅”,同时按佛教的规则,还追封了之前一世到三世班禅。达 赖住布达拉宫,班禅则住另外一座有名的寺庙。清乾隆年间,达 赖和班禅为争夺领袖权闹矛盾,乾隆皇帝就出面调停,好像给两人划定区域,各收各的香火,这样一直持续到西藏和平解放。
$ b) {' |2 g) v
, E9 Y& M1 V7 W: n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Y政F推行土地改革,那首有名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巴扎嗨”的歌曲,就出自那个年代。分土地,达L就不高兴了。因为在旧中国,西藏是农奴制,大部分土地都是达L和班禅等宗教贵族的私人财产,你这一分,他们祖辈的财产一夜之间都没有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达 赖集团就以宗教的名义,暗地里与中Y对抗。此时,班禅是比较开明的,本来与达L有历史分歧,他就与中Y保持合作,达 赖无形中就被孤立了。再后来,达L自己感觉不得势,就跑了。跑到哪儿呢?就是今天的不丹。**到不丹后,在印度宗教势力的支持下成立了“西 藏 流亡ZF”,妄图搞西藏 独 立。$ V, R; D) b0 g7 [! J5 q3 I: B
( r: \! ~1 U* d, Z$ Q+ d9 m; N, t" A
你跑就跑呗,胆敢分裂中 华民族,那就不能客气了。伟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1962年,我人民JF军对印度实施自卫还击,将印度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这个过程不用详细描述了。这次中印战争的表面原因,是为领土争端,事实上是中国为了维护民族团结统一,有力教训支持藏独的国外势力。
E3 h0 z3 ^& T. B% A1 U7 A0 m% D) T
到了新世纪,达 赖频频与国际人 Q组织和印度宗教势力相勾结,在藏独问题上越走越远。7 ~1 L4 d5 U/ F5 B( |
* \; v, _9 r V; ~0 Q% S
二、中不边境争端实况
" r& ?. A& b' R3 v: {# j' U 不丹是个小国,人口不到我们一个地级市,是被印度控制的一个傀儡政权。它的独立与当年英国殖民的那段历史有关。中不边界数百公里为无人区,寸草不生。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和国防实力不足,这些地区基本处于失管状态。前些年,不丹居然在我国领土范围内修建了一些哨所,说是哨所,其实和瓜农的西瓜棚差不多。咱们边防军巡逻时发现后,上去给拆除了。不丹开始以为是咱们城管干的,没敢吱声。过了几年,中国就在自己的边防线上建起了几座真正的水泥哨楼。为了交通方便,还修建了一条简易公路。今年开春之后,冻土化冰,中方就让工程部队把路面硬化,进一步完善边防设施。不丹发现了,立马向他的主子印度报告。印度军队过来一侦察才发现,搞这些工程的不是中国城管,他们胆子也便大了起来,派兵与我方工程兵发生纠纷,妄图破坏我方正常施工。我边防部队也立马迎上去,双方形成对峙。
' | e$ i% o0 I0 M6 V, M$ X5 h
+ d% \' ~ g) y0 V0 g* [, m 三、中印会打仗吗
! r- \% E; o7 C% _, c/ D# l 这是老简今天分析的重点,先说答案:不会!' C$ b) w0 y( ?' r
从国内局势看,套用印度国防部长的话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962年的中国(印度人原话为"今天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1962年的中国,人们生活困苦,在战争问题上,刚刚从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民JF军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打仗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另外,在普遍吃不饱的大环境里,出身农村的军队官兵都想通过战争来立功受奖,以改变社会地位。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军队,从军W副 ZX,到副班长,只要有一点权力,就想换点好处,捞点现钱。底层官兵要还房贷车贷,提高生活质量;高层的则挥霍无度,恣意妄为。在这种背景下,一旦战争打响,冲锋号吹响了,谁也不能保证没有人往后退。最后一点,随着独生子女在军队兵员比例的加大,战争中不管牺牲哪一名战士,都会牵扯两到三个家庭,这个社会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j) {6 [) K8 R; t0 T9 _0 S
2 h& Z7 f$ T- g8 C. y; R
从国际形势看,今天的中国,也和过去不一样。那时的中国和今天的朝鲜一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敢惹我,我就打谁。美国都不怕,还怕印度么?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对外贸易往来以万亿计,万一发生战争,经济外交必然都要受到影响。尤其是印度洋一旦被印度航母控制,我国进口的原油就走不顺了。国内的能源就有可能发生危机。 p6 D0 V5 m. g9 D4 U9 e
) H9 ^& y% Q5 Y) n' {
对印度而言,他们也不敢擅自主动挑起战争。上面说了,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现任的印度总理莫迪,被誉为“中国的邓 小 平”,他上任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让印度经济正在发生增长奇迹。战争的损失是双方的,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的国家,50多年前的战争教训还在那摆着,印度不可能想不到。' p4 V' Y- n7 Z* D5 U
1 r/ ?0 q" Y+ n% b( |# a5 L' k
四、需要探明的几个问题
- W! _+ y) m) L5 D( u+ o1 ^' t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在不丹边界修路,你印度凭什么干预? 看看地图就明白了。
! ~$ ~* g- D& k- ? L5 {! E* X+ R* s& T9 D7 W% K
印度东部七个邦,被不丹和孟加拉国几乎隔开了,他们与印度主体联 系纽带是不丹与孟加拉国之间一条狭长的走廊。这七个邦长期以来也不安分,经常闹独立,让印度政府非常头疼。假如印度东部出事了,印度要出兵平叛,必须经过这个走廊。这次中国在图上黑色三角的位置修建公路和其他军事设施,对印度的军事威慑是相当大的。印度若想经过图上这个位置,肯定得提前跟我打个招呼,否则,我要在这个地方搞军事演习,你敢在公路上跑军车吗?4 n/ D ?$ Z' N. A7 A7 p
! T) G2 h" W/ j6 w- U: k5 V0 @
第二个问题,中国对印度会不会打,与敢不敢打是两回事。根据处理国际事务的惯例,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有很多,战争是最后阶段。除战争以外的方式,还包括谈判、调解、斡旋、国际仲裁等。 目前两国正处在谈判阶段,只要不突破国家底线,离战争还远着呢!
( ?) F! ]+ d5 q) O' N! u$ l+ e; f4 t3 [* ?
第三个问题,中国能不能象1962年那样狠揍印度一顿?有朋友抱怨说,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修路,建边防哨所,与你印度八杆子打不着,你派兵过来干嘛,这不是明欺负人吗,我不打你打谁去?!理是这个理,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周边国家就向国际社会告状说,你们不能还这样纵容中国无限制地发展,哪天这头雄狮睡醒了,“咬”我们怎么办?这种说法就是“中国威胁论”产生的源头。中国一再强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人均GDP还处在世界倒数,即便真的强大了,也会坚持和平发展,不会欺负别人。这次与不丹边界发生磨擦,印度出来干涉,说不定就是有人故意用这种办法来刺激中国,然后看咱们会不会对邻国动武。如果按照某些人的意思,一有纠纷就给人家发一枚炮弹过去,岂不是中了“中国威胁论”的圈套?; r3 Q. F7 X2 b
5 ]0 x8 g# r3 ~, h f 五、中印纠纷会是怎么样的结局
" z- m1 u: W- E- ^7 v) @$ Q 中印不会发生战争,双方兵力对峙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呢?看看近五年来,钓鱼岛、南海、萨德事件就知道这个结局了。有朋友又会问,既然不会发生战争,为什么外交部和国内新闻媒体还这么热炒它呢?答案是,中印两国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要有事做,中国宣传部也要体现存在感,网络各大媒体更要赚钱生存,老简双休日写文章打发时间,预防老年痴呆,也是为了想多活几年。
) V+ }8 E6 m) Y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