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西安一位女士在路上被一只来历不明的狗咬伤,及时注射了狂犬疫苗仍旧未能挽回生命,狂犬病又一次成为众人的关注点。在通常的印象中,被狗咬伤打了疫苗就没事儿了,至少求个心安,但这次居然疫苗没有起作用!接种疫苗的医院给出的解释是伤口处理不彻底(excuse me?你们是医院啊?!),疫苗不一定有作用,还应该打什么蛋白(当时你们怎么没说?),最近又公布说家属怀疑有问题的疫苗批次检查了,没问题。看到这个新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在下不是学医的,但是因为自己**,所以了解了一些关于狂犬病的东西,有错误的地方请指出。 狂犬病是一种通过破损皮肤进入神经,沿神经向头部繁殖的致病菌,通常速度为3毫米/小时到达头部大量增值再扩散发展,也就是说在到达头部之前,没有向外传播的可能,这也是通常所说的“潜伏期”,在这个阶段抽血、验体液等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和确诊。病毒在头部大量繁殖之后,很快扩散到其他部位,最终造成宿主死亡。& @7 a0 o7 ^& H/ I1 {7 g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最长的存疑证据是6年,采信病例为1年,极端的例子可能更短(北京某位居民因为逗弄流浪狗被咬伤面部,似乎隔日发病),所谓的“通常2—3月”,主要是由于受伤部位多在手、臂、脚、腿等肢体末端,病毒从进入人体到进入脑部繁殖发展的时间,可以说离脑部越远、时间越长。那么病毒发展的最长线路无疑是从脚部开始,如果3毫米/小时这个数据是标准数据,无法解释3个月甚至一年的潜伏期,因为这样人的身高需要达到6.5米以上。回来再看西安女士的例子,当时被咬伤脚部,可以说是潜伏期最长的一种可能,但实际上从暴露到死亡缩短到了26天。好的,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个体差异,由于病毒量大、伤口没有处理好(对不起,还是医院的责任)。) S u3 ^0 j/ b; L5 c! r0 r
那么既然在西安市内有这样一只狂犬病已经发作的狗,咬伤的应该不止是该女士一人,作为防疫部门,有责任去追查这只狗的下落,作为市民应该有对这只狗的警觉,但是奇怪的是,这只狗最终“死”在了哪里?防疫部门、医院是否有被相似的狗咬伤的病人?如果真是狂犬病发,这只狗一定是死翘翘了,或者在某个角落腐烂,或者在某个狗肉馆的桌子上被大快朵颐了。这只狗找不到,说该女士的狂犬病是因为被狗咬伤就不能彻底证实。& ~1 k O9 G0 r8 u
那么,有没有可能该女士是因为狂犬疫苗而感染狂犬病呢?目前我国狂犬疫苗为灭活疫苗,与小儿麻痹症糖丸的减活疫苗不同,更安全、更有效、保存条件也不十分严苛,似乎从疫苗上找不出什么理由去怀疑。但是,在中国疫苗真的那么安全有效吗?2004年4月,世界第三大,欧洲第一大医药公司安万特召回四批次人用狂犬疫苗,原因是在疫苗中发现了新型活性狂犬病毒,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承认,人体如果接种该批次疫苗,理论上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中国疫苗的乱象,就不用细说了,大家都清楚。
$ w! ?& s4 q5 o9 w' M0 N 狂犬病几乎100%的死亡率,使相当多的人谈狗色变,甚至不少人成为了“恐犬症”,此次西安病例,又一次“科普”了只打疫苗不可靠,还应该打那个什么蛋白,看来每年45亿产值的狂犬疫苗厂商们又要开心不少。对于那些“恐犬症”患者,无论说什么都是没用的,他一句“万一”呢,能驳倒一切科学证据,就如同那些围攻电信部门要求拆除小区信号基站的大妈一样,什么样的数据都不如她们自己“小心使得万年船”的谨慎。既然大家都觉得谨慎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再谨慎些,考虑到这样一种情况:中国有一亿只狗、几千万只猫、数不清的老鼠、蝙蝠,它们都可能带有狂犬病,在潜伏期可能都和人有过亲密接触,那么我们身边可能就有相当多的人已经“感染”了狂犬病而不自知,这些已经“感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打喷嚏、讲话、呼吸都有可能使带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在我们周围,甚至沾到我们身上(真是太可怕了)。我们应该时刻加强预防,考虑到人用狂犬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我们应该每6个月就打一次狂犬疫苗,打完疫苗之后还应该做抗体测试,以防万一疫苗失效及时补打。这样,我们才能相对安全……对了,万一注射用的针被艾滋病毒污染了怎么办?毕竟现在艾滋病挺多的,但这个问题,留给聪明人去琢磨吧。
- G5 q- _! t1 W: _" H% ?: m
# x1 n& t; u5 U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