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姓名0601 于 2017-8-10 16:01 编辑 ! Y% d# p& G/ Y- d/ M3 `* z* {* b
4 Y8 e) d( [1 M. B$ ^3 n* b$ Y( a 这应该算是“炒冷饭”。《永远的零》这部电影看过很久了,在网上也看过不少认为这是部反战片的言论,如鲠在喉,不得不试图“拨乱反正”一下。 这部电影粗看起来的确像是反战片,主人公“英明神武”地认为对美开战是错误的,后期开始消极怠战,甚至破坏飞机让战友逃生,嗯,这的确很“反战”。什么是反战片?看看德国人拍的《我们的父辈》,美国人的《全金属外壳》、《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现代启示录》,个人觉得反战片最鲜明的特点是不仅把战争对本国军人人性的考验、战争对平民造成的灾难、战争的性质的质疑表现出来,更应该把战争对“敌对国”平民的罪恶展现出来,对非正义战争进行鞭挞。《永远的零》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看到,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主人公一脸凝重、沉痛,说的是看到了一架日军鱼雷机被击落,3名日本飞行员一命呜呼,突然觉得战争很残忍,生命很脆弱,我去!难道你们去珍珠港是送圣诞礼物吗?珍珠港的美军就是蝼蚁?更可笑的是,后来情节之中,有个日军军官说美军在日军刚修完机场之后突袭破坏是“无耻行径”,我的天啊!你们偷袭珍珠港算什么?这得多厚颜无耻才能说人家“无耻”?后来主人公意志消沉,无非是看到自己的“战友”被一个个地击落,从来没提过他们对东南亚、美国做了什么,更从没有提日军为什么会跟美军开战(这点在同样是日本电影的《男人的大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甚至把美军对日本的轰炸表现成了侵略,把军国主义的负隅顽抗表现成了大义凛然)。相对于《永远的零》的遮遮掩掩,《我们的父辈》把党卫军屠杀小女孩、哥哥屠杀战俘、弟弟屠杀平民、德军威逼平民在地雷阵中开路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蛊惑他们参加战争是“为了德国”的谎言、对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残酷进行了充分的揭露。电影后半部分,《永远的零》的主人公开始意志消沉,最终破坏了战友的飞机,自己慷慨赴死,让战友活了下来。这是反战吗?粗看起来是,但是《我们的父辈》是如何表现的呢?哥哥逃离战场,被抓后险被枪决,分配到惩戒部队再杀掉军士逃跑,弟弟退掉**,端着一支没有**的**冲向苏军的机枪,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自我赎罪,同时也让自己的死震撼了那些试图顽抗的年轻德国人,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这是个人意识到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残酷性之后,用最大的能力对战争机器的反抗,对比《永远的零》,如果主人公破坏了自己的飞机,然后从战场上溜掉跑到某个小岛上安度余生,这都算是反战了,但实际上,他是“勇敢”地驾机完成了“神风特攻”,扎扎实实地做好了一颗军国主义战争的“螺丝钉”,让战友活下来不过是让他“给皇 军带个话儿”。影片的最后,主人公驾驶着飞机“英姿飒爽”地飞过日本现代的天空,完成了对军国主义的招魂和升华,你说这是反战?!
$ F$ K2 D. S2 o4 g& j1 @: r0 N, Z" G 在这部电影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反复多次出现,就是主人公的孙女驾驶着一辆高尔夫!这是这部电影里出现镜头最多的一辆车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导演会用这样一辆车,也许是想暗示当年德日同盟吧。" G4 J3 f4 K; n l' O, K4 ]! [7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