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I1 D1 Q: V" A4 W- _* M- e
说起中医,就引起一场嘴巴官司,本人不愿争论,只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9 K8 p8 V i9 `/ t# k/ q, L
初试中医6 Y) A* R2 c- }+ S% u! l- k
2006年,家属因感冒急诊到省级人民医院,因医嘱不全、药名更换、护士忽视等原因自行调快庆大霉素注射速度造成急性肾衰竭(几年后偶然发现该病症,与当时症状吻合),自愈后引发OAB(膀胱多动症),经省会城市大医院多论治疗无效,返回家乡小城市,偶知一中医,经一年针灸后基本痊愈。% i$ n3 }: R) C1 U8 g4 }% M9 q
膀胱多动症主要表现就是频繁的尿意,但排量极少,在各大医院问诊并百度得知,该病在西医看来,属病因不详、治疗效果极差、需药物维系的一种疑难杂症,当时各大医院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广谱抗菌素注射,还有一种药物(名称已忘),然后就是搞什么膀胱训练之类,还有的干脆就说戴个尿不湿想尿就尿,反正是经过西医的一通“治疗”之后,家属身体极度虚弱,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生不如死,如果有人告诉她吃屎能好都会毫不犹豫(别急着说矫情,后面会有一般人都承受不了的故事)。后来,一个邻居告诉她有个中医,连招牌都没挂,治各种疑难杂症比较厉害,所以,她就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去了。4 h0 n- c+ ?$ ~' V. \7 y9 _6 o
医生每天早上开工前号脉,下午绝对不号脉,号脉之后开了个清单,主要是针灸针、药棉、酒精之类的,自己去买,买完了之后到诊所开始针灸,从头到脚,前胸、后背各扎一遍、扎完留针一个小时,个别部位针上拔火罐,有时候用酒精灯把针灸针烧红之后快速点扎部分穴位。正常的工作状态就是随手从病人自己准备的针盒里抓一把针灸针,一边跟病人有说有笑地扯闲话、一边“插秧”一样扎针,百十来根针灸针几分钟完事儿,极少有不说话的时候。家属被膀胱多动症和西医的各种治疗已经折磨得快“落炕”(东北俗话,làokàng指病人完全躺倒,爬不起来,差不多行将就木)了,什么羞怯和疼痛都已经不在话下。针灸半年之后,膀胱多动症慢慢地消失了。几年之后,家属的高中同学的父亲,一名军转干部,同样患膀胱多动症,经另外一个省会城市诸大医院确诊并治疗无效,精神处于行将崩溃状态,无奈之下再找到这位中医,经治疗后康复。* f3 D; s4 u) X/ `$ ?# d
当初家属去这家诊所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因为我同样笃信大医院,根本不会去考虑这种小诊所,甚至有非法行医嫌疑、连招牌都没有的小诊所,更别提那只是一个三室的普通居民住宅,地面脏搓得起泥、满是扔掉的针灸针,墙壁布满黑黄的灰尘,大通铺一样的针灸床,满屋子半裸的男男女女……但就是在这里,让我见识到了中医的神奇。0 R; S* y4 n& b1 [ A% s! K
医生其人( U. r2 S& @9 f& N+ P: H, w
先说说这位医生,1966年出生,通过高考学习西医影像专业,分配到医院之后因性格原因多次与患者、院领导冲突,后以进修名义脱离医院,辗转投到一老中医门下学习中医,完全按照传统的习俗拜师,而后就像当年的学徒一样给老师一家买菜做饭,甚至连买菜的钱都是自己出,在90年代初期就前后花了2万多元,最后得到了老中医的所有病案。学成之后回到这个家乡小城市,放话要找最复杂的疑难杂症,找到的是一位年轻女性,全身毛发掉光、不孕,经这名中医针灸治疗后,女子毛发重生、怀孕产子。该医生在当地“非法行医”多年,卫生局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但从来没有人管他。
; Y- t& b4 Y* s- t. d医生很有些脾气,对于初次来问诊的患者,就是号脉,不咸不淡地开个针灸的清单,如果遇到质疑的,基本上就是冷冷地请另寻高明,多一句话都不说,可以说对自己医术相当自负。到诊所来的,要么是老年慢性病,或者是穷人,因为针灸不管什么病,只要自己来诊所,就是每天10元,费用是相当便宜,就是费时间、遭罪,再有就是四处求医都无解,纯粹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公务员、商人、混子等等人员混杂,在医生那里一概一视同仁。
0 U+ Y7 @1 J/ k看得时间久了,我也看出些端倪。在他行针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嘻嘻哈哈,一把针在患者身上“插秧”,但总有那么几针,他会很严肃、认真,攥针的左手会拢在扎针的右手上盖住,而且有人见过他给自己亲属和自己针灸,都是简简单单几针,根本没那么多。我一直在怀疑他大部分的针其实就是“幌针”,扎了无害、不扎不影响大局,这样近乎乱扎,实际上是为了让行家都看不懂他的治疗方案,而那些他很认真运针甚至盖住手的,往往才是关键的,因为在中医针灸中针扎进去之后,有一个捻针旋转的动作,按顺逆时针分为“泄”、“补”两种,这就是重中之重了,所谓技不外传,大概也是传统吧。当然,我也不会冒冒失失地去问医生来求证,只是自己猜猜而已。
1 O( h. j2 y; ]8 \ u医生至今未婚,据知情人说曾有短暂婚史,其中关节无人细说,有为贤者讳的成分,毕竟我们接触最多的都是病友。每天就是早上到诊所,号脉、针灸,下午四五点左右关门,有时候会有出诊,没有出诊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出去吃请(他也从来不愁没人请),从来不喝多,就是几瓶啤酒,也没人自找没趣跟他拼酒,搞到八九点左右回家,看看书睡觉。每年大年三十休一天,其余时间只要有病人,来者不拒。
# e- H. E0 M5 t诊所见闻* `5 f+ q8 W. S
在这个中医诊所内,自己见得比较多的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基本上能保证不用换股骨头、不拄拐,正常行走与常人没有太多异常,快走能看出来。曾经有位患者已经到了拄棍儿的程度,治疗一段时间后,某天跟病友们边聊边出门,过了一会儿回来了,因为把拐棍儿落在诊所了!还有一个患者,也是股骨头坏死,到诊所针灸一段时间后觉得有些遭罪(治股骨头坏死的针灸针有及根是最长的,半尺,从两边胯部入针几乎没柄,说完全不疼是扯淡),就又开始西医治疗,结果又“落炕”了,没办法再求到中医,但因为已经不能自己到诊所来,所以医生出诊(出诊费用是诊所的5倍,而且只扎一遍,扎完医生走人),经过一段时间爬起来,老老实实地拄拐到诊所来……5 f% U" K. D" W) d
还有一次,一个患者的家属也凑热闹来号脉(该医生号脉免费,只要开工前来,基本都接),男性,40多岁,号脉之后,医生说他心脏病很重(后来说过是“雀啄脉”),这老兄根本不信,因为他没有自觉症状,在号脉之前一段时间还24小时“背包”检测检查过,没查出什么毛病。结果没到半个月,这老兄死于心脏病。
4 l$ y5 S9 s4 R) E* q还有一个老太太,指尖端开始发黑、干枯,到西医看过,说只能考虑截肢,而且即便是截肢,也极有可能继续发展,就是一点一点地往上截,没办法找到这个中医(他接的患者基本上都是四处问诊之后绝望的)。就在那个脏兮兮的、连基本消毒条件都没有的诊所,这个中医居然做了个外科截肢手术!截掉了一节他认为已经没有挽回可能的指节,剔了一节指尖,然后又转入他拿手的针灸……最后老太太的手没有像西医判定的那样继续发展,而且能用来包饺子了。
& l* X- l2 l8 e* r i; _还遇到一个急性胰腺炎(好像是这个病)患者,在大医院治疗完了,院方让病人出院,可是病人说我没好啊,我还吃不下东西呢!院方说你好了,各项指标都正常了,赶紧出院给人腾床位。就这么出院了,可是还是吃不下饭,辗转到了这个小诊所,自然还是针灸,正面扎完、起针,再扎上后背,没等起针的时候,这病人觉得饿了!1 N$ Z2 n3 n4 A$ i
再次就诊% B5 ~! R2 r* }6 ^
家属在那里治好了膀胱多动症之后大约两年多的时候,左肩后侧起了个包,起初没什么感觉,后来开始疼,而且逐渐长大,到医院看了,说是毛囊感染,一个简单的小门诊手术就可以,但考虑到当时已经发炎,需要先消炎。家属有慢性肾炎(就是那次急性肾衰竭之后反复检查发现的,也不知道得了多久),对于消炎药是相当慎重的,而且这个部位如果消炎药能起效,估计人得挂掉。所以我们就再回到了那个小城市找这位中医。他看了之后,告诉我们这叫“搭背疮”,通常这种感染会向外冒,直接把皮肤撑破就好了,但家属这个是特么向里面长的!所谓“胸前深似井、背后薄如纸”,长成这样说明已经很深了。既然不想用消炎药,那就用钩针吧。所谓的钩针,不是什么女工的钩针,就是一个医用采血的三菱锥,把尖弄弯,然后开掏!没麻药!没麻药!!没麻药!!!家属就这样连续被“勾”了三个月!!最后掏烂的伤口能放进去食指第一个指节,跟“刮骨疗毒”差不多,你特么说她矫情?!这都能忍住,膀胱多动症忍不住,病没在自己身上,永远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2 B' m* W6 Y0 g! X3 y \; k还有一次,家属好像是因为感冒还是什么病忘了,突然就什么味儿都闻不到、尝不出来了!没办法再回去,一遍针扎下去,问题解决了!
2 F a7 f9 B/ |8 n C亲身体验
9 ~& y# {# T- e! m5 S( @, j因为工作关系,加班熬夜在那时候是家常便饭,甚至有连续60个小时不合眼连轴转的纪录,一直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那么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身体有点儿不对劲儿了,加班喝咖啡提神只能喝一杯,第二杯之后就会觉得心跳加速、心慌、浑身无力,等咖啡劲儿过了就自然痊愈,没有其他症状。但这咖啡不喝,加班咋整?拖了一段时间,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于是跟大夫约了个时间,我也去号脉试试。早上去的,大夫什么也没问,一改工作时候的“嬉皮笑脸”,很安静地为我号脉,左右两只手都号了,大约用了两三分钟的样子,手从我腕上拿开的同时,又开始笑嘻嘻的了,说我没什么大事儿,吃点儿成方药就行,写了“柏子养心丸”、“六位地黄丸”两个药名,告诉我最好买北京同仁堂出的,每种药吃15天,交替吃到入伏(当时好像是三月份)。我能说什么呢?开吃吧!什么时候喝咖啡不再难受我记不清了,就记得这样吃了两个月之后,有次连续两天工作应酬喝大酒,都是彻底断片儿了,第二天早上被起来居然精神饱满!反正我是以前、以后都没那种感觉,但是喝咖啡一直到现在都没觉得有什么不适。过了几年之后,我又犯了别的毛病,就是肠胃不好,经常拉肚子,又找到大夫,也是号脉之后开药,同样也是中成药,这回是蜜丸,也是从开春一直吃,这次吃到了中伏,但最后因为瞎忙和有所好转也没有再复诊。最后一次是没什么自觉症状,就是开春没事儿去号脉,这回他说吃成药不行了,给我拿的自己配的药,是粉末,干吃的,我吃完了依旧没觉得好和坏,药钱没要,我请他吃了顿饭就算两清。
+ i* E. J' i4 l0 g8 L% Y领悟中医* }1 y; Q: R' ?( t y
经常有人说中医不科学,理由大把不用重复,在下不是专门学习或者研究中医的,只是有些感悟。个人觉得中医恰恰是相当科学的,其理论基础是阴阳平衡,这是最基础的哲学好不好?有正就有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哪方面多了都破坏平衡,运动与静止、量变积累到质变,万物如此,你能说这不是科学?所谓五行理论,无非是“事物普遍**”的另外一种说法,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都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运用啊,中医可以说是完全用辩证法来指导的医学实践。8 v8 ~! i# p( _' L
由于更多地关注在内在的平衡和相互**,所以中医能够更早地发现那些未出现任何表征的失衡,当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针灸、药物等刺激、帮助机体自身修复平衡,即“上功治未病”。西医就是那种发现了危墙直接上柱子支上,中医则是能从墙最开始有迹象就着手修复,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出现危墙的概率就很低。对于中医来讲,出现外在的“症状”,已经是人体失衡的第二个层次了,用药讲求“君、使、臣、佐”,主要治疗什么方面,为避免“是药三分毒”应该辅助哪个方面,同样是纯熟地运用着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思想在指导实践。
_, g7 o$ K% c t7 [中医之难,难在脉象。为什么说脉象学难学?基本脉象就那么20多种,医书上再怎么说,都是描述的感觉,语言在描述感觉上是贫乏、间接的,所以有“全其所知不能全其所觉”的话,这些细微之处的差别,只能是老师号完了,告诉你这就是什么什么脉象,然后自己慢慢品味、琢磨出诸多脉象之间的细微差别来,没名师带、没悟性、没积累,根本学不好脉象学。就算学好了那几种脉象,时节、性别都会造成不同,同样的一个脉象,在关羽身上就是正常的,在林黛玉身上就是病态。就说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叫板中医“号脉验孕”,你觉得一个“如盘拨珠”的滑脉就一定是怀孕?男的一样有滑脉好不好?!号到女性滑脉,中医肯定是要问问“信水”的,你只允许一个“切”,连“望、闻、问”都不许,跟砍了兔子三条腿然后要求跑得快有什么区别?不只无知,更是无赖。
+ Q- f& I' y3 P3 ^' h, p) u# e没有脉象“辩症”,“施治”从何而来?建立在阴阳平衡理论之上的中医,无论是在器官的命名、范围上,还是在对病症的称呼上,与西医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认识的层次完全不一样,你西医的病症基本上就是单独就一个器官说事儿,中医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起来看哪里不平衡,双方对所谓“双盲”、“大数据”的检验起点就不一样。不信?“甘阳上亢”,你西医给我找个一对一完全对应的疾病来看看。你西医看化验单说白血球高了是感染打抗生素,如果离了这张化验单,西医医生不也一样是胡蒙乱猜?脉象学,中医的三根手指,就是中医的生化、电子仪器,是西医医院的整个化验、CT、核磁等等部门的合体,如果你没有了解熟悉到能够纯熟运用这三根手指的精妙,你跟我谈什么“双盲”、“大数据”?难道能把你横切两半,然后指着你剩余的大腿说,“看啊!没有脑子、胸腔、腹腔,就一个装着生殖器的胯骨和俩大腿,一定就是个到处跑的J*B!”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科学”?!
& y( T8 ?& N0 d L也正因为中医更多地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关注内在的相互关系,所以大多数时候,是把病症看作“表征”的,在诊疗过程中也就更多地注重从整体平衡的调整入手,内在的矛盾平衡了,外在的表现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在很多时候,治疗的过程会很缓慢、漫长,甚至病人有种“自愈”的错觉,这大抵是因为病人的注意力在“表征”上,而内在的平衡的变换自己却无从得知。对于外伤,中医也自有其专门的办法,比如中医整骨就是一个专业,一个战友曾经两次受益于中医。第一次是儿时,冬天在井台边玩耍的时候滑倒,后脑撞击到井台边沿,昏迷几日(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没那么金贵),后遇到一游方郎中,用畜用马蹄针扎了过来,第二次是在军校拉练,从车上跳下来崴了脚,当晚连鞋都穿不上,野外住训远离城镇,找到一个老太太,让他忍着疼帮着正骨,完事儿立马能下地。至于其他的中医“传奇”故事就不说了,因为都经过了第三个人的描述,未必十分严谨准确。
$ r6 B) T) D$ G$ f9 L中医讲究“辨症施治”,不是关注在外在的“表征”,特别是中医认为性别、天气等都能影响内在的平衡,所以尽可能地要求“一人一方、一时一方”,就好比同样是下雨,有峰面雨、对流雨的分别,同样是哭,有喜极而泣、悲伤不已的差异,而判断这个内在的原因,就是医生的功夫和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脉象了。当然这是十分理想的情况,在中医医师水平参差不齐、诊疗费用高的情况下,有些温和、禁忌较少的药物就会被制成成方来售卖,这就涉及到中医的另外一个分支,药师。药师在中医学中的作用可以说与医师相辅相成,是两大支柱,医师的工作是判断症状,然后根据症状开出药方,药师则对医师的药方结合现有药物的药性、功能进行研判,比如医师的药方中某些药物目前没有,那么就可以用已有药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达到医师所期待的效果,同时,药师必须对本柜的药性强弱有清楚了解,对医师药方中用量进行斟酌加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龙胆泻肝丸造成病人肾脏衰竭,问题就出在药师身上,原药方中的“木通”应为白木通,但由于关木通价格便宜,所以在上世纪初期被药房用来大量取用,问题就出在这里,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有中医研究人员指出这个问题,并因此获得省级奖励,但并没有引起药厂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好的药师会发现医师药方中的问题,拒绝配伍药物,但如果医师的水平得到认可,哪怕是“十八反”这样的禁忌都可以用。前面说过的那位中医,他手写的药方在药房是畅通无阻的,有时涉及到药量加减,药房会直接打电话商量,但是同样的药方拿到外地,就有可能出现药房拒绝卖药的情况。/ j: @# H4 W- w1 U: m
好的中医是不怕药方给人看的,因为这个药方只针对特定的一个病人,这个药方是针对这个病人的脉象而来的,没有脉象做依据,这张药方对别人就是一张废纸。虽然在医案之中有海量的药方,但这些基本上只是个基准,医师要针对病人脉象进行细微的调整才能收到更好的功效。所以,好的医师敢给病人开药方,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药方即使满天飞,也抵不过自己的“辨症施治”的本领。中医用药通常十分便宜,20元左右一付的药比较多,除非添加了十分贵重的药材,至于那些一付药很贵、再把药材打成细粉交给病人的,基本上都是为了遮掩其暴利的事实。此外,好中医开出的药方基本上没有大方,就是用药的品类都不多,因为这涉及到“君使臣辅”的相互关系,像这个补气益血损肝,那个滋肝健脾但损阴……超过20种,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直接把人逼疯,所以那些什么上百味中药之类的,基本上都是骗子。
: p9 q. v1 {6 K中医对中国的贡献有些时候被贬低了,证据是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当年并不长,但是,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被有意忽视了。在中国庞大、与欧洲面积相似的领土上,有战争之乱、昆虫之祸、水旱之灾,但却极少发生“黑死病”那样席卷全国的微生物病患,如果说这个例子还不够,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口大迁徙过程之中,中国人受外来人口带来的疾病的影响也是很轻微甚至不见的,而相反的美洲、非洲则都由于人口跨州迁徙造成了疾病流行,甚至毁灭一个种族的历史事件。在西医依旧野蛮的时代,是什么避免了这种灾难?是中国人体质特殊?显然不是,因为即便是现在,外派到中东、非洲国家的人员,依旧要接种大量的各类疫苗。
) b0 I( Y, O; [: \是什么毁了中医?
# e. w2 _. m8 L1 m1 }* o7 @" l病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是毁灭中医的第一凶手。哪怕就是现在,几乎所有的病人都认为“药到”就应该“病除”,作为中医来看,出现“表征”已经是第二阶段了,即便是西医,也认为很多病症也是多年累积的结果,平时没有“防微杜渐”,病发之后哪儿可能有一厢情愿的“灵丹妙药”?当年西医带着抗生素、维生素、激素三大法宝汹汹而来的时候,中医那种漫长的“固本培元”自然显得落伍,即便到了100年之后的今天,不是还有很多人迷信着“抗生素”消灭一切疾病吗?不管什么病,到医院打两个吊瓶就得好,不打吊瓶就是没治病,打了吊瓶没好就是瞎收钱。平时不养生、不关注健康,甚至连基本的体检都不参加,对自己健康状况盲目自信、自欺欺人,关键时候没人救得了你,中医西医都不行。
0 N$ P" n: }" A& d江湖骗子是毁灭中医的帮凶。任何医术都有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部分中医从业者,不甘心自己被冷落、被束之高阁,想证明自己也行但却力不从心,所以打起了歪主意。故意搞些偏难歪怪的“药引子”,甚至连“慈禧太后的头发三根”这样的都写了出来,活脱脱一付“你没搞到药怪我咯”的无赖嘴脸,现在,也有很多打着中医旗号的张悟本之流,根本不会号脉,不是拿着化验单去开中药方,就是背了几个药方照猫画虎,见效才真是见鬼了!这样的中医有一个就能毁一片,毕竟坏消息传播范围是好消息的5倍以上。, K/ y. V: e+ \& Y3 f2 x5 D5 I
药材市场混乱是中医式微的重要因素。同样一味药材,产地不同药效不同,自然生长和化肥农药催熟的肯定不一样,更别说还有拿“关木通”替换“白木通”的了,药材市场的混乱,使传统中医验方变得十分不可靠,需要大量的对比测试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差异,而目前,哪里有人愿意从事这样繁琐、复杂、庞大的工作?因药材问题导致中药效力的下降自然影响了对中医的信心。
% K/ L& z6 a5 m5 ^! x- t4 T6 y经济导向是中医式微的推手。国人从来不重视无形的知识产权,抽血化验、CT检查、核磁检查花钱都认可,毕竟那么大的一个设备摆在那里,几十、几百、几千都理解,但根本不理解一个中医用10年的时间去摸索、研究脉象学而后成医,既然号脉收不到钱,谁愿意坐这个冷板凳?哪个医院愿意让这样的医生坐堂问诊?医院富丽堂皇的门诊、住院部怎么建?扪心自问,谁愿意用10年的时间去修炼那三根神奇的手指,然后每次问诊只收10元钱?即便是最盛名卓著的中医医师,有几个愿意接受1000元每次的号脉?“划个粉笔圈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9999美元”的故事都听说过,但是有几个在现实中愿意如此“没有性价比”的付出?我所认识的那位中医,他也是万般无奈之下才转投中医,号脉之所以不要钱,大约也是因为他依旧在积累自己的经验,但我想即便他最后名扬一方,他也不敢把号脉的价格提过1000元。! ^! D; X( g$ ^2 b9 w4 t
跑偏的中医
1 R: ]+ ?# {) w* T8 a: y中医在很多人心中依旧是有效的,甚至有些带有了传奇色彩,在这种环境下,有些借机造势的就出现了,常见的“祖传中医”、“宫廷秘方”、“中药注射”之类的最为常见。
6 s, D s% v2 q1 g+ W2 L: M祖传中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毕竟中医是相当注重经验、更严重依赖师徒传承的,但依旧是那句话“无脉象无中医”,关键是子承父业接受了多少脉象学的培训。如果只是侥幸得了基本医案,那么这个“祖传”实际上就是自作多情而已。( z9 R# W6 V" y, C& t P; n; S
宫廷秘方是最能唬外行的,你想,皇上用的方子,那是多少中医精英的智慧啊,错了!暂且不说有些打着这个幌子骗人的,就说真的:越是宫廷的方子越没用!皇上可能是因为肉吃多了食欲不振,你一老百姓可能就是观音土吃多了撑的,病因不一样!再抛开脉象确诊的基础不谈,咱先说说宫廷里用药怎么下方子,太医“请脉”之后开药方,太医院其他太医、相关主管官员都要审核,通过之后才能下方抓药,这可是一丝一毫都错不得的大事儿,自己掉脑袋都是轻的,谁敢在这上面走险?所以务必四平八稳、百密无疏,平和温补为主,在药材选配上,也得突出皇家气派,有些土掉渣的药自然用不得,得换上个配得上皇家贵气的药材,这样的药方急症断断是治不了的,就算是常态虚证,也得长时间之后才能见效。所以,宫廷秘方,听听就算了,千万别信。* X- j3 l5 e/ Z! G; V4 E1 E% J
中药注射越来越常见,对此个人持严重保留意见。中药过去的用药模式是水煎口服,药物起效是经过了人体“化工厂”**的结果,千万别自诩当今科技多发达,人体经过上亿年进化来的精密消化系统是完全仿造不了的,其中的有效成分也不是几根试管就能确定的,或许我们能做对一部分,但距离完全正确还有相当的差距,如果真能做到完全模拟人的消化系统,那么宇航员上天还要排泄做什么?做出来100%消化吸收利用的食品就好了。中药,在当前还应该按照传统方式来吃,切莫急功近利。顺便说一句,那些打成粉自己煎的,或者是煎好了直接吃的,都未必合适,有些药煎的时候有先下后下之分,一股脑煎下来,有些药性还没煎出来,而有些就失效了,这样的中药当然效果差甚至没用。
- x) q. a- e2 ?$ B) M3 W' p中医未来发展之路4 s; R) Z- X* v6 K1 a+ Y, o/ l( T
这就算是痴人说梦了。中医最擅长的是“防微杜渐”,是通过修复人体自身增强其抵抗外来疾病能力。那么中医就应该做其最擅长的领域,把中医问诊纳入国民医疗防治体系,用医保补贴的方式来大幅度提升中医医师“三根手指”的含金量,鼓励那些“坐得板凳十年冷”的中医医生专研业务,用高收入的经济导向来吸引、留住中医从业人员。简单地说,学中医的时候是清贫的,一旦成为国家认可执业的中医医师,稳稳当当地中高收入。只有真正的中医多了,假冒的才少,中医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