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72|回复: 0

朱亚东:重回故里访“朱熹” 赤心不改仍“少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4 01: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0 }) K2 r7 R! z1 p- W! o,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o) S7 M( j* p$ L/ i    2017年9月4日重回江苏镇江儒里老家,迎着绵延细雨踏上故土,幼时记忆中的草木芬芳仿佛又馨香起来,心中感慨万千,再回首已是半个多世纪。一路弯延径至老宅旧址,村头“儒里中沙村”的招牌依然醒目,除“馀里”(读音,儒里人将“儒里”念为“馀里”)的乡音未变外,其他早已物是人非。记得70年代末父母为我及兄长置办婚事,而将老宅变卖,岂料再回首,昔日的安居之所赫然变成如今的萧瑟模样,已然成为一个修旧利废的作坊。老宅前开阔肥沃的庄稼地也失却了往日的景象,被犬牙交错的小道与参次不齐的私宅所替代。6 G; G2 v5 O& t& v/ h
! ^  U% K0 G: W( [/ k1 H$ \( B2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z2 j  A4 f& D( P9 G0 m
朱亚东归乡受到朱氏宗祠管委会主任朱利民先生热情接待

  [3 R& F3 i; f& l" |, Q    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第二个年头,祖母因病离世(祖父已早她多年离世),六岁的我跟随父母及兄妹举家回儒里老家奔丧,那时从上海乘燃煤火车出发至少也得二天。那时,三开间的老宅,屋后是茂密的竹林、小河映着竹荫由西向东缓缓流淌。竹林里埋有一口化粪大缸,玩皮的我一不小心将一头公羊牵进了那口缸里,惹得大人一顿训斥,所以印象至深,成为我儒里记忆中那个最遥远的“锚点”,父母携子奔丧、践行孝道的德行亦从那时影响着我。- I5 b! t+ u! w
7 i' G3 p: e% e2 V&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f( a, V8 S+ k; C" A
朱亚东于朱氏宗祠正门留影

8 L7 A5 d: E: s8 T# \    叶落归根,人生亦如此,到了一定年龄“寻根”的愿望便愈发强烈,所以,此行不仅是故地重游,更重要的是找寻自己内心“孝道”文化的根。距老宅不到一里地的“朱氏宗祠”便成了“寻根”的最好去处。拜谒“朱氏宗祠”,时值修缮,不对外开放。不过依然受到80高龄宗祠管委会朱利民主任的热情接待,倍感亲切与温暖。据朱主任介绍,“朱氏宗祠”系由始祖朱熹嫡孙亨朱文通(元朝山东提刑)弃官来此隐居所建,而后世代繁衍,朱姓众多,人称“朱家圩”。清朝时乾隆私访,钦题“儒里”,美名至今,寓意“儒人之故里”。而儒里人之所以将“儒里”念为“馀里”(读音),系与清时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咸丰年间长毛造反,途经朱家圩遭地方民团,扬言要杀光朱氏族人。自此,儒里宗亲改变地名读音以混淆视听,规避杀身之祸。9 X0 m$ u6 Z0 p9 w6 w8 ^

1 q6 y" m( T  B1 Q3 a' S;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 {, u' s% W1 Q- ]1 a
朱亚东与胞妹朱鸿英于朱氏宗祠文保碑前合影

7 z2 \% U# [: J" O    移步祭堂朱熹汉白玉塑像前,心怀敬畏,遂行祭祖跪拜之礼,发愿要将朱氏忠孝传家的“文化血脉”承继、发扬下去。在正厅右侧巷道末端竖着一块汉白玉“孝”字碑,碑上的“孝”字乃始祖朱熹手迹。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学习书法,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少长尤擅大字,此幅榜书“孝”字造诣尤深,气益雄浑、力透石背,朱子风范彰显无遗;观其字形,可从中发现孝逆两种情境:用手挡住字的左半边,可见一位孝子向上拱手作揖,恭敬有礼;用手挡住字的右半边,字的上部就出现了一猴头逆子,伸拳踢腿,忤逆不孝。先辈才识、书艺,足令后人敬仰!
( D" k3 F/ |% I+ H

1 l$ o$ J  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3 T2 ^! ?6 r: Q# M. T3 G
朱亚东行祭祖跪拜礼

% |0 R& W+ v5 A7 l    “孝”字碑下方镌刻着朱熹诗作:“当官廉为首,为民孝当先。回首自兹去,刚直立人前。” 此系,始祖对朱氏后人的教诲,时至今日,读来仍心生浩然之气。回想2011年3月出版的《朱亚东草书卷·孝经》,愈发觉得祖荫庇佑,冥冥使然,或许,先辈的孝道及书艺本就浑然一体流淌于我的血脉之中。
% o$ j8 N- }/ S

+ _5 j. C' B3 X5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o, I4 ^& B' e! o9 z. P. g
朱亚东于朱氏宗祠朱熹书孝字碑前留影
* `- g5 a' I5 Y( \/ {
    别过“朱氏宗祠”朱利民主任,漫步折回老宅,一路微风和煦,田园风光尽揽。仿佛光阴就在那一瞬间晕开,又见那远去的时光风景,又见那个年少烂漫的我。再次体味“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的真谛,原来这说的是种心境而非容颜,我的人生路已走过一甲子,唯有承继“孝道”的初心未变,踏上故土,仍是那个“少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超越单纯的血缘关联,虽历千年,传承有序,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子文化”虽因始祖朱熹得名,但文化的传承无疆界,不分姓氏,“朱子文化”属于世界。
& W( W' Q- V" W  Z2 }  L

/ @: K* m4 a% {& I0 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 U% |" o& w7 `
朱熹八世孙牌位
1 q. L# v; u* ?0 i9 X) z4 J/ \

& o5 N5 I7 E5 c5 l8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O* u+ T- B8 Y9 b: l8 J
自书诗植桂吟石碑

1 K2 }7 W0 D( d; W
2 C! }" Q- k  m6 k)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c$ n% D  e0 q7 M
咸淳五年皇帝宋度宗赵禥诏赐匾额:阙里世家
! s: U5 R% G8 Y. j- w7 ?
. ^. k' o7 M& j9 z4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G9 p' F1 ]0 {
朱氏宗祠简介(文保碑碑阴)

4 h0 V1 i8 ?. F
8 B; b: @$ w8 [* C; q+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p" v+ a5 g) J2 ]! L9 _# P# E
朱亚东祖籍地: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中沙村
# \5 G# l. P* F* u

: L# S, y: s4 n, x5 Y-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o5 u+ L6 Z  O. h( N) R
朱亚东于祖籍老宅前留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