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只因这七个问题,基层军官想转业# O" O3 O; L7 P& z7 }
原创 2017-12-15 南山南 再出发8 p3 v& P4 }, ^, C4 Z7 g$ G( `
本文所称“基层军官”是指工作在野战部队、边海防部队旅(团)以下单位,驻地在县城以下的军官,驻京沪及省会城市的直属单位军官不在讨论之列。另外,本文也不讨论理想信念、奉献意识等精神层面的问题,只从现实层面分析。
* Y2 I. W% k" ?* s4 ^* A) s L7 Y7 c/ m7 R n; c2 d
7 L, I8 q; J$ t) H6 t- P2017年1月22日,西藏阿里,巡逻官兵手脚并用向前爬行。刘晓东/视觉中国# Q$ S/ Z: o* W
- m8 \* G) p- B9 F有人总结了地方公司员工不想干的原因,不外乎“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重”,或者“钱给少了,心受委屈了”,这些原因放在基层军官身上也同样适用,不过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反映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个方面:5 v, E: l( S& Y
3 P4 D' O( a0 w5 @3 O. f- j
1
9 d& p4 {9 C. T* R$ R无法照顾家庭,亏欠家人太多% l5 |. T/ ]/ O; }' T
4 T& d' `" P" Y! R
, g$ H3 \ e3 Z% R m5 I& W1 t; a基层干部两地分居的现象十分普遍,且越偏远的地方比例越高,无法照顾家人成为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痛。天南海北每年只能休假回家见老婆一次面,夫妻长期不在一起感情自然会淡漠;有了孩子以后,无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中,只能看着孩子在手机中长大,等了一年回趟家孩子把自己叫“叔叔”;年迈的双亲疾病缠身,自己也不能在身边尽孝。
- _! i& O5 w( d7 t7 {/ ]* q1 K% I. o
边境、海岛、深山这些地方是不具备随军条件的,家属若随军无法生活、无法工作,孩子无法读书,只能选择两地分居。如果能在城市工作这些就不是问题了,家属有地方上班,孩子有学校上学,父母也可以接到身边照顾,下班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基层干部一年到头只能一个人生活,没有爱人、孩子、父母在身边,没有一个完整的家。
5 V' i- W0 Z# d- i: v" V- F# S; R4 i: \% B# K
2" j) |* U$ H5 a" H
职务晋升缓慢前途渺茫
6 D5 t# _5 `) ]! _( f6 A
6 o$ Y6 j+ Z. t: G
8 N% |4 D% ?7 J- f P, M基层干部晋升难是众所周知的,不像机关院所一个岗位可以从副连干到副团,基层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岗位你就只能在原职务踏步等着。机关等单位能够保证三年一调,甚至相当一部分可以提前调职,但是基层很多干部到离开部队也才只是从副连干到了正连,还有个别从毕业到转业都是副连。在基层,有干到35岁超龄的连长指导员,有超过十五年军龄资历章已经无法挂下的连职干部。并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确实人多岗位少,能晋升的少之又少。0 R D. S" [$ y j
) F8 N4 @, A8 q" I# t! ~3 M
机关院所干部的职务晋升则相对顺利,年限到了自然晋升,同样是30岁,在基层很多是正连、副连,在机关院所多是正营、副营。而且年龄对晋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次落后次次落后,年龄偏大了在以后的晋升中就更加不会被考虑。在这样的形势下,基层军官看不到晋升的希望,选择转业是最明智的做法。9 Y0 D7 w/ v5 ^8 h/ y( {( H( M8 ~6 c
" R6 f$ q/ `3 d6 }+ o. L1 J; u# }8 X3
* D) H7 k( |% i0 P2 S, @3 i享受不到各种福利待遇
3 p- y) K; C/ \/ j+ t- E
3 I1 f8 I- b: M* e% W/ [8 s- c# c
+ {% g! O% E' W$ i5 s从工资上来看,条件越艰苦的地方工资越高,驻艰苦地区的基层干部比机关院所的干部每个月要多一两千元的补助(高原会高很多)。但是在福利待遇上的差别却远远不是这一两千元能弥补的:7 a8 n- B' f# J2 o
; R: q, J( ^9 B
经济适用房,驻城市的机关院所医院等单位才可能有,支付成本价就可以买到,一套房子就节省了上百万,基层干部没有机会享受;: I: u, l, y: Q3 e
/ y# E: J, f4 f0 r6 O3 I
各类补助,院校教员有课时费,医院军医有绩效工资,研究所有科研奖励等,而基层干部训练再苦再累也只有工资,真正到手的收入远远落后于机关院所等单位的干部;
( V& }$ \) ~( M. M N, ^, p1 M/ C6 D* d I
子女教育,驻城市的大单位会有所属幼儿园、学校,以低廉的价格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基层干部的子女就享受不到这种教育的便利和优惠;& [, x* P" Q" q& O, l: Y% V
' ?. _5 N& T; h. a6 e- z转业安置,大城市工作的干部可以安置在所在城市延续稳定的生活,基层的干部驻地通常是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多数还是要安置回老家,辛辛苦苦干那么多年依然没有进入大城市的机会; _5 _4 y- [0 b5 R9 a
H2 r% {0 d1 v$ l* {. r+ N即便是面向全体军人免费的公交地铁,也只有驻城市的同志才能享受到吧,基层军官也就每年休假有机会体验一次。边海防的军官,从连队到县城来回一趟的车费都要几百元;* y# g8 D5 E) K' I: x
……
7 b- w: W4 h& H6 d! |. y. k - v% E8 |' z: r n! m
福利待遇有很多,然而基层军官几乎都没有机会享受。基层军官得到的只有每年只有几万块钱的工资,处于付出最多获得最少、工作最苦待遇最差的尴尬境地。与“好单位”的那些战友们相比,他们只有羡慕的份,难免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 g+ j( r( H9 W% O5 S" u$ S( r' @# F# ~7 E. w% J1 V6 f
4
. \" [. w9 {- x6 c' d) g9 M* B0 |与社会隔绝生活环境差& C! l0 }4 T) e& Q: s% M8 _! q
. H( |8 ]# v! `2 e, z: q
8 V, L0 Y9 _ F7 k3 @# v& a1 W% x很多基层单位驻扎在非常偏远的地方,或荒漠戈壁,或高山海岛,至少也是远离城市。“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官兵生活的是只能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具备水、电、通信的地方,放眼望去周边除了山就是海,电影院、步行街、快递、外卖这些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 T; O K1 K1 l2 p7 q
; j# o9 X5 C+ \4 G2 _: V8 r3 g基层军官长期远离城市,享受不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他们生活在边疆、高原、海岛、深山,没有机会与地方的人员交往,没有朋友,无法积累人脉资源,离开营区后认识的就只有家人。他们的观念也会远远落后于社会,说出来怕大家不信,很多的基层军官根本没有用过手机支付,没有骑过共享单车,不知道什么是滴滴打车,更加没有用手机订过外卖,这种观念上的落后才是真的可悲又可怜。
3 R( q. ^7 Q+ u+ A8 t
* G2 D' k- r5 S( U4 W$ a% B这些基层军官在考入大学的时候都也想的是以后能在城市安家立业,结果发现工作的环境还不如自己儿时想要逃离的农村,生活条件还比不上农民,便会像读书时想要离开农村一样想着离开基层。
2 e, U, G) @8 p, c
' ~% o4 o% ?* a5
6 n" v0 k6 j, r, b/ {* {' d, V0 \. g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 _5 k# K2 Y t/ v& _2 M' r8 ?. s+ f5 S( {3 K6 B; W T9 p& o
$ M. C1 a$ Q% p9 ]+ [- Z2 q基层干部是要直接管兵带兵的,除了每年休假那一个月,其余时间是24小时工作,承担着训练、管理、教育等所有工作的责任,又当爹又当妈,一项工作没考虑周全或者安排不好就会被劈头盖脸一顿骂。一日生活制度也好,官兵五同也罢,这些都是基本要求。军事训练贴近实战,政治教育常讲常新,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督导检查评比汇报,整顿清查试点集训,考核比武拉动演练,还要担心手下谁给你冒了泡闯了祸承担管理责任。
9 B$ f7 w, H* k8 J/ _
4 w P- m0 X9 v: \0 k) s哪个基层干部不羡慕一周五天每天八小时按时上下班的生活,谁又愿意二十四小时像紧绷的弦随时待命,然而工作是不能有丝毫松懈的,只能像个陀螺不停的旋转,因为一停下就意味着倒下。军队的制度是惟上且等级森严的,这让基层几乎承担起所有的压力,但责权不相称。所有的工作等着你去落实,所有的责任你都要承担,手中只有一点点权利,没有一点周转的空间。
' b2 T1 ]# w! N1 L( q9 K
" g3 _( {8 {+ D$ P d% _% k: ^, [+ `- I6: [9 g( x5 t+ g: ^9 d/ \
婚恋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a1 [/ }) X% p# o# n C
; ?% I, }. q0 \" h- Z5 E: J! J( c' I; c( H* h3 F: N0 ^
在婚恋中,驻地偏远给基层干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发生了很多因距离遥远导致的分手悲剧和婚姻破裂。当前愿意接受长期分居的女生越来越少,愿意放弃工作随军到艰苦地区的家属也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环境所限基层干部没有机会接触到地方上的女青年,恋爱结婚的主要途径就是家人和战友介绍相亲,很多成了大龄未婚青年。很多人年龄大了没办法,在老家或驻地找个条件一般的就将就了。现实就是,很多基层军官家属学历不高没有工作,与城市军官家属平均水平差距巨大。
6 d+ I) @# h4 A2 {, ?
6 p. L- i/ V" b) y试想一下,一个在城市工作的军官婚后可以和爱人生活在一起每天下班回家,而另一个在高山海岛工作的军官一年只能回家见一次面,你是女孩会选哪个?而且在城市工作恋爱上很占优势,周边有无数优秀的女孩,有时间接触了解;在基层工作就只能熟人介绍然后电话**确定关系。很多的基层干部,认识女孩后别人一听说在很偏远的地方就不**了,还有去驻地见面车都没下扭头就走的——环境太恶劣,女孩子无法接受。8 n! a, U5 H4 i( P. A" I. Z* G! x4 d; ]
7 a/ s# s: J0 s* _% L" Y" l) U
78 x' a0 D7 J6 x' {# J' a
所学无用,早离开可以重新开始: J2 @) f h+ S; {& `9 X: _
5 o# c" `) G0 H2 u& y4 W- f% `# E; R
我们的很多基层干部都是高学历人才,大学时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到了基层工作后,博士硕士也都是战士,日常工作多是跑步、抄笔记、打扫卫生、养猪种菜,专业知识很少能用上,慢慢的就荒废了,变得什么都不会。与机关院校科研单位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知识是军地通用的,基层军官的技能离开了部队对口的就只有保安和保洁。
c7 x& K) o# ~: q" V* `+ d
1 u- Y' ]' D9 R1 i. R基层部队晋升是金字塔型的,大多数人到了一定时间总是要转业的,不像别的地方可以一个岗位干到退休。基层军官研究的是打仗,这些技能放到日常环境中就是屠龙之术,没有用武之地。早转业还有二次学习的能力,趁着年轻还能拼搏,也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从长远职业规划的角度将,早转业是现状下最优的选择。' H, j7 t5 o$ ]4 E
3 f+ F) m9 L) }3 B3 h" i! A
大大号召我们“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一线作战部队去”,这些地方最需要人才,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然而一些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到机关去,到院校去,到北上广深省会城市去”,这是人之常情,如同毕业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城市上班而不是去农村种地一样。机关院所与基层相比就像是城市与农村,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就像是白领与民工,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人们自然会选择逃离条件差的地方。: N9 U i& @& ^2 G1 q* x; i
4 Y0 Q& o4 |! x' A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的道理,基层干部想要转业也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当前资源分配不平衡下的无奈选择。如果现实困难能够解决,付出能看到回报,努力能看到希望,基层干部自然就会扎根基层安心工作了。
, @! O5 i$ t$ u, R
$ x) b$ S! X: G' ~8 l- P我们必须承认,艰苦地区和作战部队的基层干部处在守边固防、备战打仗的一线,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做出了更大的奉献。他们朴实而坚毅,平凡而伟大,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部队建设,为了国家舍弃小家。即便一些人基于现实的考虑想要离开,他们依然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我们没有理由去说他们不安心不称职。毕竟,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要求别人,在自己享受权利的时候去批评别人没有尽好义务,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却要求别人做得开心快乐。% e' R) z9 k& c- j3 r5 J8 l: w
* q2 r0 z) k+ ^ Z1 o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观。2017年12月9日《解放军报》报道“百余名师团级干部到边关海岛交流任职” “逐步走开作战部队与院校双向交流、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干部内调交流、机关与部队换岗交流的路子,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加强干部交流,有利于打破旧格局,让资源重新分配,让基层干部看到希望。4 |4 I( y. e- V0 A& V# u
$ F+ Q$ e6 r+ E
无论是基层还是机关院校,都是为部队建设和国防事业做贡献,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各有各的苦和累,在看到自己牺牲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付出,不必争论到底谁付出的多谁得到的少。现实中大家在选择用脚投票,待遇优厚环境好的单位大家更容易安下心来长久工作,环境恶劣难以满足愿望就会有人想着转业离开。可以通过完善政策措施、调节资源分配来引导人员流动的方向,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5 y- d0 f8 _& ^% q2 n! @) `* ] l3 u
. h& ?1 ~3 I* ~0 Q2 @: |# ?- e7 k
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基层的待遇一定会越来越好,基层干部也能真正得到实惠,看到盼头,扎根基层安心工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