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许久没有考虑过你今晚所说的问题:“生命的意义”“爱”“庸俗和雅致”,听你忽然提起一时间竟然有种诧异。% S- b0 F- {8 G
0 y* p) i, O$ K. w: o想来原先自己也曾时迷茫的,当初自己也四处追寻着灵魂的落脚之处。可是究竟是什么时候不再去想这些天边的星辰了呢?好像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我想这种“健忘”也许是件好事。我自己感觉,这恰好是一种从弱到强的安静的变化过程。这里所说的“忘却”,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机制。“善忘”的人是达到了一个纯粹的自我阶段,终于懂得何谓许诺,何谓负责。正如尼采那种很有意思的观点,“活在当下,努力把握住命运安排给现在的我的每一次绝佳的机会”,或许就是我所认为的生命的意义吧。
% h6 o$ L* R# ~9 `/ B
4 V9 z2 U' O% G1 X2 I$ X! D关于“爱”的话题,我个人认为爱有很多种。相比较起亲人之爱来说,恋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应该更特殊一些,史铁生说“性”是爱情的仪式,周国平的爱是并行轨道上的“孤独”,他们都是很好的描述。柏拉图式的爱情世所罕见,超越于世俗洞穴中的灵魂千里难寻。但这不能当作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停止追求“爱”的号令。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己所认为“美”的权利。你说你从X那里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美,这很好。而你又说却“惊奇”的发现有美就必然有丑,然后发现了美的存在的同时,发现了世界本身就是丑的,最后发现人生也是丑的。我想说:其实,你发现了美与丑的对立和统一,却在不经意间忽视它的评价标准。我认为呢,不像严谨的科学一样,美与丑之间没有严谨客观的对立,你喜欢的就是你认为的美,你厌恶的就是你所认为的丑。就像为什么梵高印象派的画作能卖出天价、象征主义的诗歌意境更深远。追求美只是一种表象,我们所追寻的,不过是自己的心之所安,心之所向。
+ e/ |. U" Z' v8 s
9 Z/ j$ y. G- l8 }最后再谈一谈人的高下雅俗。尽管我们所接受的教导一直在强调人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可我仍然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终是平等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来世间走一遭,以心为向导,有外物引路。做自己做的事情,活自己活的方式。弗洛伊德揭示了人本身仍然只是个动物,换句话说,人类的阶级社会和蜂群里的分工其实并没有本质差异,都是生物的习性而已。人活着的时候既是自己的同时又是一些别的东西,而死了之后就完全是别的东西。而生命所蕴涵的时光对于众生来说是平等的,活出自己的方式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r) \1 i% y$ U% B7 D4 u1 Y) ^
6 d$ T. m- }/ v# x- j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祝安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