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8280
|
发表于 2018-2-17 18: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渝委发〔2007〕61号)
. [, e0 T- D/ c, n; E3 |1 L; D2 Y, r# G9 m$ Z: f/ b4 C
(一)符合我市安置条件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规定平时服役最低年限和任职最低年限的予以安置。
" y$ n6 @) _5 g, J; K/ y* N (二)符合我市安置条件并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满15年以上的远郊区县(自治县)军转干部,虽不符合主城区安置条件,但经主城区用人单位同意接收的,可到主城区安置。
: O4 s7 [7 t k3 H4 [" C (三)夫妇同为军队干部的,双方或一方转业,可到任何一方的部队驻地安置,但应在驻渝部队服役满1周年以上;在驻渝部队服役满2周年以上,并符合随军条件的未婚军转干部,可到部队驻地安置;离异未再婚且原配偶符合重庆市安置条件的军转干部,可到部队驻地安置。" s5 j$ }0 L+ h' J. i$ Y+ B w
(四)军转干部的配偶婚前在我市持有非挂靠常住户口满5周年以上的。虽不具备本条前述条件,但在我市编制员额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与企业签订中期或长期劳动合同,并按国家和市里规定参加社会基本保险的,除本条(三)外,初次结婚时间满1周年以上;再次结婚时间满2周年以上的予以安置。
$ K9 k6 D( F; f2 m1 @' X6 U/ J (五)军转干部的父母或配偶父母(以下简称“父母”)在我市编制员额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或退休,与企业签订中期或长期劳动合同或退休,按国家和市里规定参加社会基本保险或领取退休金、基本养老金,并持有常住户口,且能证明其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其父母虽不具备本条前述条件,但持有非挂靠的常住户口满5周年以上,且经常住户口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证明其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可到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 S, I% }5 U7 A* o" o (六)军转干部已婚的,其配偶已按三峡库区移民政策安置到本市区县(自治县)落户,可到其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其父母已按三峡库区移民政策安置到本市区县(自治县)落户,可到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 m# D. b+ O) J( M+ n (七)远郊区县(自治县)入伍的军转干部,其配偶或父母工作单位及其工资,或退休金,或基本养老金供给关系虽不在主城区,但在主城区购买独立合法产权住房5周年以上,并取得主城区常住户口2周年以上的,可到主城区安置。
1 y5 Y+ h3 U" p) M8 J (八)市外入伍的军转干部,其配偶或父母工作单位及其工资,或退休金,或基本养老金供给关系虽不在我市,但在主城区购买独立合法产权住房满6周年以上,或在远郊区县(自治县)购买独立合法产权住房满4周年以上,并取得我市常住户口3周年以上的,可到住房所在地安置。+ d, y4 Q" S8 p; c
(九)军转干部虽不符我市安置条件,但其配偶或父母在我市创办企业并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且证明其上年度向所在地缴纳所得税10万元以上的,可到其企业登记注册所在地安置。 ' s* U. S" ~1 r! r
(十)军转干部虽不符合我市安置条件,但具有国民教育硕士以上学位,或我市急需且国家认可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军转干部,经用人单位或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并与市军转安置工作部门衔接的,可到我市安置。
/ I" P. g# a$ S' _% y( G 本安置地区去向条件未规定的事项,仍按渝转组〔2003〕1号文件规定执行。# l! S7 D/ ^1 d2 G/ F
; G2 W& W* H" J9 H" O; K
: p7 {& j5 D5 e7 R3 p' ^. O
重庆庆市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条件的意见(修订)
2 S0 U+ I/ p+ l- O3 O- S (渝转组〔2003〕1号)2 o3 t' y+ b. F" Z* P
% j) @. @0 s8 ~8 D4 ~. M( W
7 p) x( }4 K. I 为了切实做好我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条件提出如下意见:
$ F; e \6 p; n( s% B+ I: d 一、重庆市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条件
2 ]4 Q# e7 C7 j4 x* |$ z5 o (一)常住户口在重庆市,且从重庆市入伍的(不含市外户籍从重庆市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入伍的,下同);
6 T* x# j, I1 u (二)配偶常住户口在重庆市的;# v) m0 G. r: _( ^: [ C0 A9 \# h
(三)夫妇同为军队干部,同时转业,其中一方出生在重庆市或从重庆市入伍的;双方同系市外籍,一方转业,留队一方在重庆市驻军服役,且具备配偶随军条件的;
& u! s: ?' J. A% ^( B" _$ |, y (四)军队转业干部在市外入伍,其父母(配偶父母)在重庆市有常住户口,且有县以上人事部门证明身边无子女的;2 [- v: Z) ?/ T7 T( H0 I: w
(五)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其父母原籍、入伍地或离退休安置地在重庆市的;/ m. A' |7 V, O. C
(六)军队转业干部父母或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在重庆市有常住户口,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 p5 G- x( ]! x7 L8 u0 D 1、自主择业的;& J( K* w3 G0 H
2、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或从事飞行、舰艇等艰苦岗位连续工作满10周年的;
9 e9 S6 K- E- A# Z! \& J, ~5 F 3 、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R+ J8 P7 W+ f' M
4、因战因公致残(二等乙级以下),且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的。
* H; } p, W$ I# `5 w (七)对不符合重庆市接收安置条件但具有博士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特殊专业技能的军队转业干部,确系重庆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急需,本人愿意到重庆市安置并经军转安置部门同意的;对在本区县(自治县、市)不能对口安置、合理使用的具有博士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人才,市内其他地区或单位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急需,且同意接收的,可以跨区县(自治县、市)调整安置。6 b, n- X) F+ M4 i5 d6 a" R" K
二、主城七区(本文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部新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同)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条件(注:2006年增加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为主城区)8 N: s/ ]3 x$ F: v! R1 X
(一)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由主城七区接收:
7 {8 T% @6 \) U2 |& X6 }* ` 1、军队转业干部入伍时为主城七区常住户口,且从主城七区入伍的;' o2 Y) @/ Z" ~$ a4 p
2、非主城七区入伍的转业干部,配偶婚前为主城七区常住户口的,结婚时间须满2周年。其中:军队转业干部再婚前的配偶为主城七区常住户口,再婚配偶婚前为主城七区常住户口的,再婚时间须满1周年;
, b% }" W, K$ ]1 M4 A 3、非主城七区入伍的军队转业干部,配偶随军调(迁)入主城七区,取得主城七区常住户口须满2周年;/ N, q3 J( c# T9 W) K) e1 Q" E9 o
4、非主城七区入伍的双军队夫妇,同时转业需进入主城七区的,其中一方在主城七区驻军服役须满2周年,且符合配偶随军的条件;一方转业,留队一方在主城七区驻军服役满2周年,且符合配偶随军的条件;- I% r8 s; P n* K8 p% r2 C# Y& B
5、父母(配偶父母)调(迁)入主城七区,取得主城七区常住户口满1周年,且有父母(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区人事部门或父母(配偶父母)所在中央驻渝单位和市、区属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出具身边无子女证明的,可由出具证明的区或单位负责接收;% |! U( u9 }+ G; j$ H* g! O3 J
6、在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周年,且从艰苦地区(岗位)转业或获战时三等功、平时二等功以上奖励,其配偶或父母(配偶父母)在主城七区有常住户口的; l. T5 D' F6 P1 i$ j3 O9 |; r
7、军队转业干部系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入伍,入学前在主城七区有常住户口的。+ Z9 g$ q3 f$ Q
(二)军队转业干部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属主城七区接收范围:7 z$ t2 L5 q: Y. c: l, v/ B
1、军队转业干部由主城七区入伍,配偶系非主城七区常住户口、在非主城七区工作的,原则上由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接收;
+ R# E7 C0 ^6 u4 S+ O f# I9 f 2、军队转业干部由非主城七区入伍,其配偶采取投亲靠友或购房等办法取得主城七区户口,或配偶的户口所在地与配偶的正式工作单位跨区县(自治县、市)分离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入伍地或配偶正式工作单位所在地接收。
# U9 \8 q% R+ n8 I 三、军队转业干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重庆市不予接收
, {* X' w/ f1 I2 g/ O6 S (一)上年4月1日以后提升领导职务的;当年1月1日以后调整职务或专业技术等级的;当年4月1日以后晋升军衔或调整文职干部级别的;- V* ?/ F. G# _
(二)当年3月31日以前满50周岁的;
+ V" d* \4 W$ w2 u- t4 Y7 N (三)军队干部服现役时间未达到《现役军官法》规定最低年限的;
; M3 ]$ E; z; u4 ] (四)二等甲级以上伤残,正在住院治疗不能按期报到和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 u. A4 h, v$ i, g3 `* ~# \ (五)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留党察看期未满的;4 C8 M# U% G5 `1 [ s
(六)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
; Y) J r' N. F( q+ s (七)被开除党籍或劳动教养丧失干部资格的;4 k/ e' M2 u0 R8 W; F2 \
(八)其它原因不宜作转业接收安置的。
% o: R. k0 f7 e/ e# T2 F( t 四、军队转业干部从报到之日起,6个月内发现其患有精神病、麻疯病、癌症等严重疾病以及有本《意见(修订)》第三条情形之一者予以退回部队。
5 A! Y& n" j1 f R 五、对不服从地方分配或超过规定报到时间3个月未报到的军队转业干部,军转安置部门将其档案退回部队,2年内不再接收;对因不符合重庆市接收条件,以弄虚作假,**失真证明材料等手段达到进入重庆市安置目的的,经查证核实,档案退回部队,3年内不再接收。, a9 _/ `& o. z8 C) \
六、地方工作人员在军转安置过程中徇私舞弊,参与弄虚作假,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党纪政纪查处;对军队人员或转业干部本人弄虚作假,出具、办理失真证明材料的,除向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专题报告和视情况给予通报外,可商请部队查处。
% n2 M+ @' r' I W: F 七、重庆市或主城七区接收条件的未尽事宜,比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及本《意见(修订)》的相近条款执行。
3 Q" {6 a3 `' }! U# V1 p+ } 八、本《意见(修订)》从下发之日起实行。以往有关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工作的规定,凡与本《意见(修订)》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修订)》为准。7 w, ~ k) s# d* V
九、本《意见(修订)》由重庆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负责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