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87|回复: 5

[养生分享] 睡觉磨牙不一定是长蛔虫,还可能是心病!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7950

发表于 2018-2-21 2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人为什么会在睡觉的时候磨牙呢?睡梦中牙咬切齿到底预兆了什么?是生病了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g! s* i! z0 J4 a- c, K
- V6 M5 u& A: Y% [
  小编上大学住宿舍的时候,熬夜玩手机的时候,总能听到隔壁舍友的床铺有“咯吱”声,好像在用力咀嚼什么,走近瞅瞅,原来这家伙在磨牙呢!真心知道到底梦到谁了,恨得这货直咬牙。早上起床问舍友,舍友却总一脸茫然……
& |+ D% `- C0 D; P% n0 R( a" ?
# d7 O% y- |" p" {8 x$ d  话说,很多家长朋友们都反应,自己家的孩子在睡眠中会有磨牙的现象,纷纷问是不是肚子里有了蛔虫,需不需要吃打虫药啊?
& G' K: }: ~- }* H8 P1 ?. i
! ^& |- g* S$ J% S/ c5 ]  磨牙是蛔虫作祟的观点深入人心,但其实磨牙不只是和寄生虫有关。! r; n/ B/ T! M8 o2 n
4 p( ]1 O$ x" x6 o
  磨牙指上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夜间磨牙除了蛔虫还和脾胃消化有很大关系,分清情况才能对症用药。
  i1 v) W+ L3 M
8 y# T3 ?5 A3 A) g! H! L  孩子梦中磨牙,不一定是蛔虫惹的祸. Z4 K5 Y" f  d* q6 o7 o. ~: b2 B
5 n; z; A7 K9 U3 H9 J; S
  有些小孩会有在夜间睡觉的时候磨牙的行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长久性和习惯性的举动。偶发性的小孩睡觉磨牙可以不用理会,但是如果长期性的习惯性的小孩睡觉磨牙则需要引起家长朋友的注意,那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小孩睡觉磨牙是什么原因?
" ]) \/ M/ F# ?. d  U5 k
+ R5 f1 c& t# W0 w  1、肠道寄生虫病。蛔虫产生的毒素刺激肠道,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引起消化不良,脐周围疼痛,睡眠不宁;如果毒素刺激神经,使神经兴奋,而导致磨牙。同样蛲虫也会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门瘙痒,影响孩子睡眠并发出磨牙声音。一般家长都认为磨牙的祸首是寄生虫,但是近年由于卫生习惯和条件改善,寄生虫引起的磨牙已经退居次要位置。
/ c' Q8 n; w! ~0 j5 I
" |* N1 `# z  O2 Y9 W+ k& F, f  2、精神过度紧张。不少孩子在晚间看惊险的打斗电视、入睡前玩耍过度,精神紧张也会引起磨牙。如果因某件事长期受到爸爸妈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也是夜间磨牙的重要原因。% R3 L9 z+ c" G  ~$ j( n  o
4 s0 I9 D- u/ l9 @& O% ?2 Z
  3、消化功能紊乱。孩子晚间吃得过饱,入睡时肠道内积累了不少食物,胃肠道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工作,由于负担过重,会引起睡觉时不自主的磨牙。
; k& r$ P# n, H1 Q# c+ l
" F4 p! m6 [) W/ A" G3 C4 M' d3 G+ ?+ r  4、营养不均衡。有的孩子有挑食的习惯,特别是不爱吃蔬菜,形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钙、磷、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由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牙。$ |# U! N# [: w7 T. [

# R: F( J0 z) ^$ O/ t' Q! i1 a  5、牙齿生长发育不良。牙齿替换期间,如果孩子患了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性个别牙齿缺失等,使牙齿发育不良,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合面不平,也是夜间磨牙的原因。  o# r2 [- H& @* h7 V: C: j  M' P' Y
% t6 n  [8 B+ k. J6 `3 X, m! q3 I! `
  6、不良的睡觉姿势。有的宝宝睡姿不正确,睡觉时候咀嚼肌受到压迫也可能出现异常的收缩,还有的宝宝喜欢闷在被子里睡觉,缺氧的情况下更可能引起磨牙。5 Z* ^) q: k& Y. n* T* E* d" @# w
- p) v! I( a' v" H
  7、神经系统发生疾病。咀嚼肌就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对磨牙有直接的影响,如: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等等。; {- _1 l2 R$ `; Q/ l9 n2 h
1 S1 q! Y- ~4 |" r
  8、临睡前宝宝太亢奋。睡觉前,如果宝宝处于紧张、激动或是恐惧等亢奋状态时,神经系统可能无法很快平静,那么晚上小宝宝也容易发生磨牙状况。有的育儿专家会有这样的经验,白天表现得越活跃的宝宝,晚上越容易磨牙,虽然只是经验之谈,却也能为我们找出一些磨牙的原因。- Q/ @$ ^0 A$ k: W8 ?( s! V

7 g/ L  \0 c$ u" W  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大人们也可能磨牙
" {+ k4 o' i9 E7 j1 s
3 i0 `: P1 A8 ~' U$ X  r, ~; n  说起磨牙,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小孩子的事,但这种现象在成年人中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专家提醒,过了换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如果常有磨牙的现象发生,就应该及时引起重视。
5 s; p9 ~& R! n# v8 {2 |4 v
4 ~. U* g' [1 V  郑州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随丽娜说,不少人睡觉都有磨牙的习惯,不仅影响他人的睡眠,而且一直磨下去可能会让自己的牙齿越磨越短,出现疼痛症状,甚至到无法进食。随丽娜表示,现在确实很多人认为磨牙不必看医生,她接诊的病人中,因为磨牙前来求医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是等到有症状了才会来医院。
; j4 }+ k, q& X# y9 |, m* k, R
' h$ ~6 Y0 @& z& k2 B/ ~# Q4 Z& c  随丽娜介绍,引起磨牙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人只是偶尔磨牙,不会影响身体健康。6至13岁儿童正处于替牙期,为适应上下牙齿磨合有些孩子会出现夜磨牙,如果情况不严重,家长只需要轻轻推醒孩子,让他换一种睡觉姿势,尽量减少磨牙次数。但过了换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如果常有磨牙的现象发生,那就应该引起重视了。5 A- h9 K+ Y2 ]
6 R8 {5 ]( m6 Q' B3 `  r
  长时间磨牙,牙齿表面的釉质被磨损,牙本质暴露出来,时间一久就会不同程度地发酸或疼痛,轻者对冷、热、酸、甜等过敏,严重时可造成牙髓炎、咬合创伤、牙周组织损害、颞下颌关节损害、咀嚼肌肉损害等。- D! u/ H. X& N2 m6 b( ?
1 S9 y4 d) d9 W2 H( j$ r
  随丽娜说,民间常说的身体内有寄生虫是引起磨牙的其中一个原因,这需要到消化内科进行祛虫治疗;而有些成人是因心理因素造成的磨牙,可以注意调节心理、减缓压力,必要时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如果是以牙齿因素为主的磨牙,对于磨牙习惯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以做一副牙套,睡觉时使用,以防止自己的牙齿磨损。; k* i! L8 i  @7 ~$ f" n+ N

! r9 R" d% W# f! q  磨牙磨得停不下来,搞不好是心病!7 k5 J/ ^, P+ Z5 i& ^

7 o# A: @* ?5 f. M2 z# \) J$ d7 y0 B  英国一家医院曾对80名16~45岁的磨牙症患者和80名无磨牙症的人做了对照研究,发现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9 c1 Y4 R; s, R) i8 v* |& m
! q- |$ s0 ], ]" `! P
  在磨牙症的发病原因中,心理因素影响很大。徐治表示,成人磨牙大多与紧张、焦虑、抑郁等因素挂钩。比如说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又面临高考压力,容易在夜间入睡后磨牙。儿童磨牙也和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有关,现在的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容易给他们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在梦中或睡眠中磨牙。
, n1 T: N: h! D! |! C. Y: q6 G, y* n  @" g- _' f
  中大医院口腔科主任李斌说,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弱,大脑皮层刺激肠蠕动,进而也可能引起磨牙;如果口腔中有松动的牙齿以致咬合关系不好,也会发生磨牙;牙齿排列不齐的孩子,晚上入睡后咀嚼肌会无意识地收缩以致磨牙;另外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导致磨牙。; y. ?% J9 L6 G, |; y3 |

) {% b" E, ]7 K! _/ h  长期磨牙对牙齿的伤害不容忽视。夜间磨牙时,嘴里没有食物,唾液分泌也大大减少,这种干磨牙不像吃东西时有食物和唾液的润滑,时间久了易导致牙齿过早磨损,遇到冷、酸等刺激后会牙疼。
) ]$ {/ b8 K5 K; c: v; T! I  P
% h' P0 L: i2 i6 o0 r  不再“咬牙切齿”,你需要这么做2 h9 z( B3 q- H. p3 Y
( B2 l8 M2 o( L7 }
  1、睡前别兴奋
8 W9 \! R% ?+ ^8 c" _7 D( R' R* j
( P7 a+ v9 W1 k0 H: ^  入睡前兴奋过度,致使入睡后神经系统仍处于兴奋状态,颌骨肌群紧张性增高也会引起磨牙。+ c: R. r$ E6 C' [7 R1 f2 R

4 j: D; L; a/ @* T% R. J9 F  2、晚饭少吃点) S% }! e# F7 a( }+ e
+ Q& X2 K* f5 Z
  晚餐吃得过饱或临睡前加餐,致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就会出现入睡后胃肠道仍不停工作,咀嚼肌也随之一同运动而致磨牙的情况。! m; Z/ U' D3 i2 m# S9 M. l0 C2 B

  A2 E/ r0 }, u- B: s! F  3、保持好心情9 b! T9 Q4 A0 u! m& ~: N

4 g: {; P* O( |6 G$ f  紧张、压力也可导致磨牙。3 O% r1 @3 ]: q$ @! m( n5 h4 A
6 ^) }8 W$ |8 I1 A& o1 x2 l
  4、及时做检查+ o' t* R; t1 C' v4 F# j
; C; v4 v4 `7 ^8 T3 \# D
  经常磨牙不排除是肠胃疾病和口腔疾病导致的,而且长期磨牙对牙齿健康也是没有好处的。最好到医院做个检查,确定一下原因。& k( b( m5 ^' s+ |

  U  R- y! W8 _- a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齐鲁兵360361 + 3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795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2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健康状况真的跟手指上的月牙有关吗

指甲上的白色月牙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传说中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吗?
, R, j" R+ s! ]. U9 M* ]- _
: b" c( _0 e6 e  小时候总要和同伴比一比谁指甲上的月牙多,甚至有长几个月牙暗含不同人生意义的说法。长大后各类科普文章标题更夺人眼球,“指甲上的月牙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这样看月牙就能知晓身体状况”,那么指甲上的白色月牙究竟是什么呢?
+ ^- V0 e& y. n) \. ]5 W0 s& y. c; [
, P9 t3 q# O' e2 @: m/ l3 j' [  指甲上白色的月牙是什么?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6 M+ n4 E, o2 J# t! H" G9 K( h* i# F2 f5 t8 x) ]- P, S% e
  我们手指甲的颜色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占据指甲大部分的淡粉色,另一种就是月牙的乳白色。月牙是我们根据乳白色区域的形状来命名的,它的学名叫做甲半月或半月痕。一枚小小的指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甲基、甲根、甲上皮、甲床和甲板。乳白色月牙的形成,主要是甲基的作用。
8 ?9 ]) k- R8 w2 h$ _: ]$ j; T8 Y. `0 C
  指甲不停的生长,主要依靠甲基中角蛋白细胞的不断分泌。角蛋白细胞刚诞生时又圆又白,新生的细胞不断推着陈旧的细胞向上生长。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陈旧的细胞在不断被挤压的过程中变色变硬,并逐渐被推移到甲床的位置。处于甲床位置的角蛋白细胞由开始的白色转为透明,细胞的活性也逐渐丧失。
# f4 Q+ p; K3 T8 Z+ K
( g2 e) P3 ]! w- ?0 K  为何指甲上乳白色的部分偏偏呈月牙状?
5 t/ L1 y; l. z+ D+ h( _) h1 w( v  w! T: f, S
  类似于植物的顶端优势,甲基中角蛋白细胞在指甲的中间部分生长得最为迅速,而两侧却逐渐递减。在角蛋白细胞失活周期相同的情况下,中间部分自然就被顶的略高,而两侧相对略低,月牙的形状自然就出现了。
' P: A6 n# a7 F, m; A% q' z+ `7 B4 @0 }0 j" \% V" n' S+ z8 Y4 m, V+ F+ X- d
  月牙多的人体质强,月牙少的人体质弱?/ ^8 z( k' `' G9 I+ J! S

) l5 _' Q8 u6 y/ p2 J" U% l; R  其实这是一则谬误。通过月牙的数量来判断一个人体质的强弱,这个维度并不准确。很多月牙数量不超过8个的人,一样活得非常健康。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月牙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就完全不相关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通过观测月牙生长速度和形态的改变,我们同样可以推测身体的健康状态。我们需要观测的是自己月牙的异常与否,而非与别人相比的不同之处。
9 q8 b0 g0 _0 v" h
6 L/ a. N$ m; I9 v  b, d/ i  1.短时间内月牙突然增多或突然隐退* n) }5 r0 s1 N! E5 |
$ _! K. }2 N9 x4 y% U
  当心你的甲状腺出了问题,甲状腺机能亢进会加速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指甲内的角蛋白细胞也不例外。新陈代谢加快,月牙就会出现激增或隐退的现象。
0 t* I' ~8 S: ~4 t
) p* v  [/ [4 k; @  2.月牙边界模糊并呈毛玻璃样2 c* v- W; o6 O$ P5 \9 U! F2 }2 }
. Q1 _9 D, O, S6 W* r+ k( n
  这就是所谓的“特利氏甲(Terry’s nail)”,当甲床血管分布减少、结缔组织增加时,此种症状便会出现。肝硬化、肝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衰、甲亢、营养不良等症的患者出现此症状的概率较大。
9 M* [: V, _. g; [3 ]) n( j
" S3 c3 l% F) ~' g9 @  3.乳白色月牙内呈斑点状缺失
% S" }, Z8 X& c7 x
' h- u/ z5 d( N& h, a- ]" V  当月牙内的基质上皮细胞病变,就会出现斑点指半月(spotted lunula)的状况。银屑病、斑秃和皮肤扁平苔藓患者较易出现此种症状。5 x8 v6 \) ~8 y, r" M
( S4 F2 d9 J, |* D5 W+ N
  你的手指上有多少个月牙?最近健康状况又如何呢?; N, J$ ^6 U! a; U# S& K0 R6 x
, w7 e  \& ]' b9 t7 v
 7 }6 {) |, F' l0 I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津贴 +10 收起 理由
齐鲁兵360361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795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2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呼噜的那些谣言你知道几个?

1、打呼噜是因为睡得香?* [" O3 X9 e3 {0 Q8 [, I7 {: _
: V8 w' q/ n. M0 k; W/ |& f+ C) r; A# x
  打呼噜并不是睡得香,而睡得响!打呼噜又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因为人在睡觉过程中不仅会发出呼噜声,更严重的还伴随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当患者熟睡后响度增大超过60分贝以上即是鼾声;口鼻气流停止≥10s即判断为一次睡眠呼吸暂停;睡眠1小时发生5次以上睡眠呼吸暂停,或者睡眠7小时发生30次左右睡眠呼吸暂停,即可判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m- B7 q0 ^( \6 S* g2 [5 o. X
; J& M- S# n' G( _9 w
  2、打呼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i0 b' X) H4 Y- G

, a* g- ^) d8 m) {# ~$ k5 L; ^  打呼噜意味着气道有部分狭窄或阻塞。打呼噜是由于睡眠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松弛,尤其是舌的肌肉放松后造成舌根向后面轻度下垂,导致气道阻塞,空气通过口咽部时引起软腭及悬雍垂振动,从而发出鼾声。
# b; x6 b8 C, r4 ^0 ]" u8 j  s
( J2 N' }/ B* I: R" B8 L
( c: r4 o# p5 |% f8 c6 v, l1 r  3、打呼噜是中年男胖的专属标配?
9 W) D' A1 Y- Q/ @( P
! R4 I% e( O6 F, Q0 P5 u* t; N  对于“打呼噜是中老年男胖的专属标配”,这存在一定偏见。打呼噜在任何年龄均可以出现,不分男女,无论老幼。只是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肥胖人群更容易打呼噜。这是因为肥胖患者颈部软组织(脂肪)体积增大,造成气道狭窄,睡眠时气道也更容易被堵塞。有时候,刚出生的小baby也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当然,如果小baby或者小朋友出现打呼噜症状,妈妈们一定要多加留心,因为打呼噜可能会导致孩子生长缓慢及智力发育落后。
6 F( M# F1 h* S* N9 B( I4 Z0 D8 U1 U1 A# X
0 e2 c% W( w# D# H% @8 `
  睡眠医学研究发现,凡体型肥胖、颈短而粗、软腭偏长、悬雍垂下垂、舌肌肥厚……(请各自对照)的人容易打呼噜。简单来说,就是咽腔左右径和前后径较小的人,更容易出现打呼噜的症状。当人过度劳累,或是饮酒后,下颚更易放松,会出现打鼾现象。
8 R" a- |/ G$ `- o9 N  I
7 I9 k! Z0 R4 l& |. G% f9 K6 z  4、打呼噜的危害只是缺氧?
& b: }$ g. }+ H+ |6 s0 ~# a! U$ d, f! G# N

5 t" X$ K+ W. \  {  打呼噜首先表现为缺氧。如果以每晚7小时的睡眠计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每晚约有300-400秒处于无氧呼吸状态(尽管胸腹呼吸运动还存在,但是并没有真正吸到空气),更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0 h8 X4 a' m& a
! T% f& y! k3 h: U
  白天更容易嗜睡。由于夜晚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打呼噜的人有时候会在谈话、看电视、坐车等场合中不自觉地入睡。3 i3 i7 x( e- a5 T0 y9 n; F" r
/ G" T: d# G+ n* N, z$ f  Y# C
  严重时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由于缺氧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大,因此打呼噜可能会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有报道称,每小时呼吸暂停大于15次打呼噜人群在夜间死亡率增加,未经治疗的打呼噜,病史在5年左右的死亡率为11%-13%,8年打呼噜病史者死亡率37%。
, e& Z5 W; u/ S5 e. O1 S
1 Z2 M* [9 O( \3 U6 m" d; q  降低性功能。男科专家指出,打呼噜因夜间反复缺氧,而使**缺乏足够营养及氧气,海绵体受损而影响勃起功能。同时血液中维持男性性欲、第二性征和勃起功能的睾酮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缺乏性欲。
# m; d9 h' Y4 g6 X# d
) t7 Y' u7 o# |  影响家人及室友。有数据表明,因为先生打呼噜,72.5%的妻子每晚睡眠少1-2h,或有30.6%的妻子从鼾声中惊醒,9.7%的妻子因丈夫的鼾声而导致神经衰弱,而因为打呼噜造成宿舍关系不和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9 Z$ M0 n/ Y# e/ I5 r9 X* J: [$ o/ Q, ]
9 t1 y2 R1 ?1 L  J) L4 h
  5、不打呼噜的小秘密?$ |1 b# n9 P7 G4 X, f( z1 B
4 @0 N( o3 t3 h8 y
  选择一个高度合适的枕头。过高的枕头更容易引起气道折叠,气道变得狭窄,更容易打呼噜。所以选一个高度适中偏硬一点的枕头可以有效缓解打呼噜。9 g4 v4 o9 K  f6 c" y

. G' a- l" y- F, h* J4 j: P  侧卧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仰卧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让舌根下垂,导致气道狭窄。侧卧能有效控制单纯性打呼噜,并且效果良好。如果家人或室友打呼噜,不妨想办法帮他们挪一下身体姿势。
% T" x: c+ p" `6 a* ~) C) M$ v2 A/ L0 W0 o
  不饮酒。饮酒后下颚更容易放松,容易打鼾。0 b2 x- k5 V! J% |- M$ ?

; F$ x% V6 k# j5 P6 ^$ k1 D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津贴 +10 收起 理由
齐鲁兵360361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795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2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50万人群研究成果:会做家务的人最好命!

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开展,共选取了来自2004-2008年中国10个地区(5个城市,5个农村)487334名的受试者,且均无心血管疾病病史,受试者年龄在30岁到79岁(平均51岁)。研究人员通过住院记录和死亡报告追踪受试者的健康状况,同时,基于以每天的代谢当量(MET-h/d)评估职业和非职业的体力活动,分析了发生心血管事件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体力活动包括职业体力活动,体育锻炼以及做家务等。
1 s5 k, Q7 w, T
9 D4 Q7 x0 D* d  代谢当量是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 a  E. ]7 j7 @! t1 A9 c/ c, G& ^& H" k9 u2 k( D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平均活动量为21.5 MET-h/d,而且主要来自职业活动(尤其是男性),体力活动水平与主要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在持续7.5年随访中,共有36184例受试者新发血管病事件,其中,5082例发生冠脉疾病,25647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252例发生出血性脑卒中以及死于心血管病的有8437例。  J! X6 |8 {% ^

4 e- p% o: K, j3 t/ C  在整个研究中,体力活动水平每天升高4 MET-h/d(相当于大约每天快走1小时),可降低相关主要心血管事件6%的发病风险(95%CI,5%-7%),其中,冠心病、脑卒中及心血管病总死亡的风险分别可降低 9%、6%与 12%。而且这种体力活动带来的益处,不分地区和男女。不过在高血压患者中,这种相关性较弱。然而,在职业体育活动中,平均每天体力活动水平在20 MET-h/d以上,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血管发病风险关联性大大减弱,特别是脑内出血。' I) }% }: I6 Q- P! \

8 `# k7 ^* B2 }/ P  当然,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经常健身,散步或者做家务,只要保证每天活动时间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脏病,远离死亡。如果有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自然最好,如果没有时间,那只能接受靠日常走动、散步、做家务等活动来保证日常活动量。7 f, `- |$ ~7 q! s/ L4 ?9 F
1 D* O0 b7 h6 h0 s+ }8 [
  不过,做家务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H. Q1 q5 E0 X2 U4 E
) U6 B, {. m# S( ?0 p
  做家务不仅仅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且还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2016年有一篇论文突然在中国的社交网络平台上爆红,发表于PLos One神刊,研究显示,做家务可以降低中国男性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
' k) c  m; }: i  h" G, _0 H  v, N( ]' V! i- D" _5 C& ~1 H
  该研究进一步区分了重型家务和轻型家务,把吸尘、擦地板、拖地、擦洗窗户、洗车、搬动家具、搬煤气罐等等归为重型家务。掸灰尘、洗碗、手洗衣服、熨烫、晾衣服、做饭、买日用品等归为轻型家务。' @. _: T( L7 e2 K

- u- o- l) c; F7 C2 f! s  该研究收纳了2867名受试者,为了保证家务和死亡率的独立关联性,研究者对年龄、受教育程度、自我评估的社会经济状态、能量摄入总量、吸烟、喝酒、BMI、居住情况和闲暇时间运动水平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校正。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的家务对男性都有降低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的好处,只是好处大小不同。但是对女性来说,重型家务会提高全因死亡率,轻型和重型家务会一起提高癌症死亡率。
. x) k" Y* [( x! ~* F6 N% m% L5 \0 G7 s1 C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津贴 +10 收起 理由
齐鲁兵360361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795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21: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骗好多年!“零甲醛”的家具根本不存在

“纯天然零甲醛”“环保无污染零甲醛”……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所谓“零甲醛”家具,商家把“无异味”“装修即入住”作为卖点吸引人们购买。% C1 b: J0 A, s9 B6 u3 a
) }, s0 f- c) V* ?7 N$ c1 e
  真的有“零甲醛”家具吗?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零甲醛”是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甲醛恐惧的心理而做出的营销手段。( |( X, U- ^5 A0 `  O; K
. @5 Z" [$ [8 K. f
  宋广生主任介绍,家具中的甲醛主要存在于以脲醛树脂为主的黏胶剂中,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黏合性,可加强板材硬度,并且防虫、防腐。目前市场上的家具,大多需要经过贴面、油漆、封边等多道工序**处理,其中大多会使用含有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的黏合剂,而甲醛正源于此。再加上储存木材需要用到的防腐剂同样含有甲醛。
9 \, ?0 T1 V5 W* ]* Z0 s; p1 x# }$ v3 j8 D2 v

# h+ q9 ?6 O) F- G5 k* e; n  即使实木家具使用环保型胶黏剂,也不代表“零甲醛”。只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含有甲醛的胶或没有人为地添加甲醛而已,并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成品没有甲醛。另外,虽然家具中的板材环保级别越高,甲醛含量就越少,但是房间内摆放的家具数量过多也会造成甲醛释放量超标。所以,“零甲醛”的家具几乎不存在,只是多少的问题!
( O' T  o. p1 L2 J$ G
% g. }7 ^! l( X- x( g  我国最新修订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17)规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为不高于0.124毫克/立方米,限量标识为E1,该新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现在市场上商家推崇的“E0”级家具的标准是甲醛释放量最高为0.05毫克/立方米。0 l: Q+ i6 g$ n5 w0 u1 S# v1 M

/ j  N: c# f9 S( _* \  宋广生建议,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装饰装修和换家具尽量选择甲醛含量低或者实木家具,家里有孕妇、儿童、老人和过敏性体质的人的,尽量简单装修。安装新风机可以净化甲醛污染;也可以通过开窗通风,保持通风对流;如果选择活性炭净化甲醛,一方面选择专用的除甲醛活性炭,另外一定要使用在衣柜、床屉和抽屉等封闭的小空间里面,这样才能够起作用。同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更换。此外,还可以给家里摆放一些绿植。例如,吊兰、绿萝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降解甲醛的作用。
9 g3 a8 P( I- a
5 M* C# B; w# ^0 O' F  宋广生主任提醒大家,搬进新家感知甲醛不能仅仅根据气味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存在甲醛,新装修和更换新家具房间一定要请专业的具有CMA/CAL的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以后再安全入住。网上销售的甲醛测试仪都是没有生产资质的产品,不要轻信上当。  ^* d& _+ [, `! j
, [( v/ C. G9 {% C& n/ P2 c" W
  
2 z" P7 w) P. G, u4 l+ p* m, L
3 H9 F5 E; X5 J7 s( |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津贴 +10 收起 理由
齐鲁兵360361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2 2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健康生活知识!还真有不少误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