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文士贝 于 2018-7-8 19:06 编辑
0 v! L( C' Z6 ^, s- a1 P$ S3 ]9 k9 X
, s! ~$ ~$ {4 W& {# e: N% Y8 c$ g! L' r" {2 {+ G' S
2 ^+ Z+ ]+ ]; y% L3 s5 G, P8 O
, E1 M* @7 j- @# w6 O
“毛楼”
3 h& E% z3 Y: Y
“毛楼”,有的也叫“夹到子”这都是我童年家乡的方言土语,也就是厕所或卫生间的意思。 在我的儿时 ,在我的家乡,农村人居住的都是土垒墙,茅草房。不管家境好一点的,还是家境差的,都有一个比较宽敞的小院。家境好一点的,在院落中盖有下屋、仓房等。家境差一点的,大多数人家也必须要有一个仓房。下屋,一般都盖在正方的东侧,以东厢房的形式存在,人口多的人家也可以住人,人口少的人家就做存放东西的仓库了。仓房,一般盖在正房的西侧,根据家境条件可大可小,是存放粮食和杂物的地方。 在我们那里,在我的儿时,不管你的家境好坏,都必需在居住房屋外的西侧或后侧搭建一个“毛楼”。 “毛楼”的搭建,也各有不同。家境好一点的,四周有围墙,上边有盖。家境差一点的,四周也就是用高粱秆子等物圈起来就行了。“毛楼”的里面是一个一米左右宽窄、一米左右深度的土坑,坑的上面樘有几根木杆。人们上“毛楼”时,蹲在木杆上施便既是。 我这里说的“毛楼”不光是说它的坐落,更主要是说,儿时的我们那里农村的风俗与落后。在我们那里,那时没有人把厕所搭在屋里(现在有了,但是也不多见),都是搭在住房的外面。夏季还无所谓,到了冬季,特别是寒冬,当人们脱褪子大便时,黑龙江的刺骨寒风,你就可想而知了。就是夏季的深夜,漆黑的夜晚,虽然“毛楼”就在院内,有些胆小之人也要会伴而行。也有些人家在寒冷冬季的夜晚,在屋里预备一个盆,解决因夜晚小便外跑的问题,第二天清晨端出去倒在毛楼里。 我记得每隔一两个月,不定期的,就要淘一次“毛楼”。我第二次辍学后,没少帮助爸爸干这个事。“淘毛楼”不管是大人还是半大孩子,就是最讲究的人也不敢保证赃物不崩到身上。人们把掏出的粪便,用土拌在一起,待殴好后作为农家肥,而且人便殴出来的肥还是最好的农家肥。 说到这里,不防再多说几句埋汰的话。现在我们大便完事后,用的都是手纸,甚至经济条件不同,用使用手纸的档次还有区别。在我的儿时,在我们哪里,有句歇后语叫“土拉块开屁股眯门子了”,用 “土拉块开屁股” 只是一种歇后语,其实那是没有实事的。但是,我们那时用的绝对不是纸。那么用什么呢?小棍子、苞米瓤子、蒿子秆、高粱节杆等。在这些中,把高粱杆节劈成两半,用此开定是比较好的。那时凡是开屁股用过的棍子,统称为“开定棍子”。 2010年我回到儿时的家乡住了几个月,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人家的厕所还是在外面,但是大便后,普遍都用手纸了,儿时的开定棍子没了。 回忆童年之事,又写了这一帖,这不是卖弄什么,主要是说明今日的社会进步。 吃、喝、拉、撒、睡,是人生的大事,不管职位高低,不管穷富,涉及人人。为此,我们的总书记也在关心此事。 忆过去, 看现在, 福气满满, 无处不在。
2 ~( ?4 p" t: _! i2 D- T( f7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