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340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养生方法五花八门 这两大误区一定要警惕" g( v) M$ ^7 P/ a3 A
# A$ V1 T1 r/ |' R" i
  医学指导/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周岱翰教授% G1 w0 h/ z9 v; i* G% ]
' Z5 f1 g. b# @$ N/ c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各种渠道**的养生方法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有些人照着做非但没有效果,甚至还引起不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养生的关键是什么?该怎么看待备受推崇的食疗?……本期,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请来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周岱翰教授一一为大家解读。& d7 }9 G8 S+ ?/ c
- `# W& c- B' n# X& e j, G  养生助延年益寿 也要重生活质量( v/ D( ]2 R1 g% l- ~1 k
( M; A; ]+ A% A3 d% w  “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这是好事,但有没有想过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周教授指出,现在很多人虽注重养生,但容易走入误区,对养生的目的没有正确认识是原因之一。比如,有些人一听说五谷粥养人,便几乎天天吃、顿顿吃,并讲究各种禁忌,这也不吃、那也不碰,过得像苦行僧一样,虽然觉得寡淡无趣、很辛苦,但为了“长命百岁”,还是在苦苦支撑。
8 A$ N- j2 l9 y% h
0 V9 V j& H' Y4 n- z  “有些人因此过得并不开心,生活没有质量,这还怎么养生?”周教授说,正如《黄帝内经》所述,人的生命要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而得当的养生,确实有助于延缓从“壮到老”、从“老到已”的过渡。推迟老年病的到来、延长寿命是养生的长远目的,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活得舒服是近期目的,两者都不能偏废。! \- L1 x6 g% b6 Y0 [ y
6 ^9 n0 M; e7 w8 N' ~( f
  忽视“三因”制宜 生搬硬套小心伤身
. {$ W: }) y% x! n$ ?4 G, @5 {# j% B
  周教授认为,要形成能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防病益寿的个性化养生方法,《黄帝内经》阐述的“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基本的指导原则。3 t9 D2 V# A2 T
7 h9 F" [4 G; Z$ h) r( `9 Q
  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各有不同,养生不能忽视这些个体差异。( R: C; A; w. S! s' f8 d
- l; P, H, L% T  因时而异:一日之内有昼夜交替,一年四季有时序变化,所以养生应顺应天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 \- Y, u8 A/ O3 L8 _. m9 s) G+ [) B2 M& L: Y
  因地而异:地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体,比如岭南地区高温时间长、四季不明显,春夏多雨、天热地湿,岭南人脾多虚弱、病多痰湿,养生应将这些地域特点考虑进去。6 x& n3 p0 m. B; Q2 P5 t
2 v' N P1 D( Q$ @
  “了解了‘三因’制宜,就知道为什么养生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个体差异和所处时间、空间的变化去调整。”周教授强调说。有些人照着别人介绍的养生方法做非但没有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问题就出在生搬硬套,忽视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O [) Q2 P( [, n" I
' I0 e# d3 t8 }0 R4 R' H  食疗治病?千万莫痴信- ?8 e- m/ F: E: o! @3 l [; j8 c
) g) d7 J4 V9 B8 T. t# X3 N  “民以食为天”,虽然养生的内涵很丰富,但食疗几乎是最受关注的养生手段了。+ p6 i. j. W: v* o, }, M/ a
3 o9 G/ e+ j* s+ h3 g6 e" a# [
  “中医药学的学术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食疗亦不离其宗,强调要因人因病辨证施膳。”周教授说,中医临床食养学不但着眼于食物的营养,还着眼于食物的性味,认为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例外。因此,必须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食,不要道听途说,人家吃什么有用,未分寒热虚实、不加辨证就跟着吃,小心养生不成反伤身。! t4 c4 |$ y* y6 J0 v5 l5 l
' z: z& P, D3 s) p
  另外,不少人对中医食疗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它能替代药物治疗,有些人甚至病了不求医、不服药,痴信“食疗能治病”,对此,周教授引用唐代孙思邈的论述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他进一步解释说,合理的饮食是“安身之本”,日常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配合五畜肉类的补益、水果蔬菜的辅助以充盈各种营养成分,才可能有健壮的体魄。虽然中医倡导“杂合而治”,食疗可以辅助、弥补药物或其他疗法的不足,但代替不了药物所起的作用。近年来,国外报道有人因为滥用所谓的“**”或“防癌”食物而出现了“健康食物痴迷综合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种现象应引起警惕。
- w- Y [1 @) F0 I" n$ \( q J/ ~4 v8 E
9 X4 T% i5 `2 k0 H8 I) E$ D- S  太多不切实际的欲望易伤身
( G/ o! r0 M: s0 h0 P) @, j& i ]9 F2 F% Z! J5 ^
  周教授说,养生更应重视“养心”“养神”。而提到“养心”,古人有“清心寡欲”之说。当然,有适当的欲望和更多的追求本非坏事,但若太过不切实际甚至是不当的强求,就要及时反省了。
: U! A" B) Q2 t0 Z& x. f0 w1 r7 ]5 ~ T2 f, B. m& U
  “多欲易伤身,这不是药补或食补力所能及的。”周教授说,现代社会物质的大量丰富又撩起人们更多的欲望,离古人提倡的“清心寡欲”“无心得大还”的境界越来越远。对于多数生活早已超温饱和小康,但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都市人来说,适当地卸下精神包袱,养精蓄锐,少做些无谓虚耗精力和心神的事,可能比吃什么大补的药食都更重要。7 f- c6 y' g7 c1 t
7 ?7 }3 ^5 A5 c/ R: `' A6 u  他认为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恩和自强的信念。感恩是文明社会人性的光辉,感恩父母、祖先和国家,易经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则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贡献社会,精彩人生。对生活,对工作,不要过于计较,不要总为个人私利打小算盘。
6 F6 Q2 y8 k" k4 Z5 g- X; T: m% R5 z; c' \
  以下两大养生误区要警惕
) J3 _! y) {' U7 j4 @
+ b& A+ g1 h* Y, ~, W  误区一:“不该吃的东西”再喜欢也只能忍了
) e3 f5 H |- v' C- O. {' A
+ J S, B e j- u x6 T1 K  什么是“不该吃的东西”?有些病人需要忌口,有些是道听途说吃了会影响病情“伤身”的,是真的不能吃、还是不能多吃?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所以,每次出诊,都有病人问:我很想吃某样食物,不知道能不能吃?或者什么时候才能吃?$ A ~) F% h2 @' Q \
! h6 j$ P X( P# T6 z4 s
  周教授常会笑答:“那东西又不是**,吃一点又何妨?”8 s- @* }: F* V1 z3 [4 o
) @, k: k: |& ?" V9 @* V' q
  其实,除了对某些食物过敏不能吃,或像痛风之类对高嘌呤的食物要慎吃少吃之外,日常饮食在讲究均衡的原则上,还应尊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比如有的人偏爱咸,太淡了他一点也不想吃。如果他患了高血压,确实应该少吃咸,但太淡了他可能什么都吃不下去,没了胃口,营养跟不上,身体还更差,还不如就让他吃咸点,只要总量控制、吃少点,问题也不大。
- T7 h7 [, {. F0 G; M
/ m5 I( K+ a. y( _* {) d- |" |  误区二:吃素“辟谷”刻意减肥防病
4 r! z7 \0 G, N7 I( c; F; ?+ J
% X; `( N$ a" U  现在生活条件好,一日三餐营养很足,有些人管不住嘴吃多了导致肥胖,确实容易增多“三高”等疾病风险。有些上了年纪稍微有点发福的老人因此一味节制饮食,刻意吃素甚至禁食或以不恰当的“辟谷”来控制体重,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
3 m% f& k/ h. k) C0 `: S! m1 F9 c) u
  周教授说,肥胖的确可引起多种疾病,但有人天生就体形偏胖,只要是在可控范围内,就不必刻意减肥,刻意“清淡”度日盲目求瘦,以免营养跟不上、身体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差,甚至损害到脏器功能,就更得不偿失了。) n$ a3 f: }2 k" M
1 M4 H j9 H6 |, }: O0 i) ^
. \0 z& e9 i: B; R. C& N4 _; @9 w1 k+ r6 E- P( Q& L
|
评分
-
参与人数 3 | 经验 +80 |
津贴 +100 |
收起
理由
|
狼行千里123
| + 50 |
+ 50 |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
蓑笠翁
| |
+ 20 |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
秋日诗语
| + 30 |
+ 30 |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