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18-9-5 20:08 编辑 ! t& w2 X$ p. j* z: K* f! y; }) W: i r% R# |6 a N
6 ]. ~( W) i* L' U G4 S; J; D
l2 \: H# e- q( y0 R) [* B
+ f( E3 \9 a# k& L- q
0 ~7 w" @) { S3 b$ J1 F/ q
《难忘军旅》那年,我在民族团
2 b8 s* l4 w6 D
6 H# O4 }, p6 V& t Q
提起新疆,谁都知道,他的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六分之一,却在那年月仅有800万人口,现在也不过两千多万人,它是当之无愧的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那时常说的“十三朵葵花”就是对新疆世居13个民族的比喻。0 e z* C% w1 O! j. h w5 Y# h- h
, @. a, e& [9 @3 M; n' a H6 V 刚当兵那会儿看到民族朋友,不管是男还是女的,总想凑近点听听他(她)们的说话,再学上几句,最早的数“亚克西”最火,是好的意思,学会了就到处乱喊。这些小兵们也喜欢学说个“yanggangzi”。是女人或媳妇的意思。他们都特别稀罕这民族的语言。 + E& k! K0 {# p" T0 d + k+ t. h3 j2 Q, }+ K, M/ t! ]8 z0 Z! v. Q6 X9 p
后来要向民族朋友传达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半夜去敲人家的门,还得去用维吾尔语背诵,很难的。譬如“silaner.xitebakeyixilaner”(你们要团结起来)。 7 g7 c1 s5 F7 E }, f5 p- h* x( b. G5 A! ^
! |) r! M# \( e* i
又如“yinggelaweiyuanhui_yakexi”(革命委员会好)真是五音不全,不管他们听得懂否。# y! |+ a( S* W' ]+ N
8 K2 c" y1 j$ s3 X4 N
6 V* M" ~4 q3 {7 x( H9 t/ Z3 I 在工兵团呆了四年,钻山挖洞搞三线建设,营造防御工事,那个苦劲不用说都懂的。- @0 U7 P E e$ V$ P
) Z+ z( F0 G: {( q1 Q, [' u. a; Z
一九六九年年初,军区步兵五团(民族团)从甘肃平凉、武威、华亭、庄浪等区县召来180名汉族新兵,全部充实到特务连,紧急向工兵团求调十八名班长训练新兵,我在其中。! a8 _" b! h4 K$ ]+ W
: C, n" i d, v) A. H 两个多月的训练,主要是队列,投弹,射击,以队列为主。按照连长的说法:“主要是整顿一下纪律和军容风纪,培养一点军人的作风和姿态”。$ Z$ M. J# Y: `! J, ^+ c# ^2 |2 x
/ U1 x$ m- |" A% K2 L! R+ d, e7 Q2 Z 原来,民族团接到军区命令,军队介入文革,民族团包下民族集聚的鄯善、吐鲁番、托克逊三个省瞎县,促进革命大联合,尽快成立革委会。 ( D) a+ V% I. U' B4 _; _, K0 p+ Q ( j1 _$ I9 u4 A 团长考虑这三个县,民族力量只强不弱,但三县的城镇汗、回族居多。所以才紧急征来这批新兵,以解燃眉之急。 7 R. n& h) O7 _% T, x _9 @ p ! p3 T' E5 f! N
三月初的一天晚点名,连长传达紧急命令,三天后特务连将紧急出发。赴千里之外的三县支左。 % ^) `' F b& @, G i# V % Y7 W5 Y3 x2 D' Q$ F2 M. D: z: X' H 我们的三十多人来到鄯善县,由我摔十名战士以“军宣队”名义进驻外贸公司系统,另外由董文礼、刘培廷各摔十名战士进驻粮食局系统和贸易公司系统。全面铺开进行群众工作。解放老干部,成立革委会,抓革命、促生产,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进展。 - S7 ]& e5 o. o0 Z- [; J 5 x5 S/ ^, N1 X2 \7 L! j, {
五月初,我参加了支左办的紧急会议,对鄯善县公、检、法实行军事接管,总称“鄯善县公安机关军事接管领导小组”。在座都是军事接管领导小组军代表。从公安独立师接受一批退役士兵安排到民警岗位,再从我团调来一部分战士配合独立师的民警工作。加上经接管组批准留用的原政法人员,临时组成“侦破组”、“民事组”、“政工组”开展所有政法业务。其余所有原公、检、法的干部,民警,法官,检察官以及所有公职人员,包括各局、院领导,一律进班学习后再行安排。8 W9 K4 U1 J7 `) E
3 l; e9 f- Q8 X- G8 K/ I8 y
之前文中提及过克里木教导员,他是我们的接管组的副组长,和我都在政工组,他主要是管理学习班,我是分管审查在职人员档案。 & Y- J# i5 t: u& J; P% U: u5 Q* M
/ H* Z6 [4 {, r( y% f8 x. |" A$ s" t6 W- k8 u
今天介绍一位前公安局长玉素甫艾沙,他没有当过兵,没有上过政法院校,他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一位有才干的。从基层老侦察员提拔的民族公安干部。他虽然是维吾尔族人,却对汉文的报纸、司法文书资料流利畅通,看、读、写都很顺当,令我刮目相看。 , u# \$ {* Y+ t8 z& K + C8 S3 q7 X5 C* U% J! P, T 从我到军管会的那天起,首先认识的就是玉素甫局长,他高高的个头,但显得廋了点,虽脸上长着不明显的麻点,却他眼睛光亮,炯炯有神。他对上级军管的决定还是蛮支持的,因为他知道,新疆是和平解放的,政法队伍中人员成份复杂,所以他经常给我们反映情况,帮助我们熟悉每个人的现状和过去。由于此种原因,有人还晚上去拨他家的们,我们也查出来并做了严肃批评。% N' [- Z/ o5 ?
# ?& e. P( ~# F, n2 w
我当时和克里木同住在法院的一间办公室,玉素甫和我们谈工作较晚时,我就送他回家,因我有枪。 ' \$ T' k7 l; V; t, u7 a0 a0 P k/ S# L. x+ B P6 r
每年麦收时节,生产队都会派来马车接我们帮他们收麦子,今年被龙正洋、大热合木都、杨迪荣等人煽动干警们敲锣打鼓,赶走了来接我们的农民车辆,他们这是对军事接管的强烈抵触。1 K1 p. z; R# U/ x8 g1 a
5 C2 Z6 b }% x; l 收麦风波后,我们在玉素甫、时东城、孙玉琴等一部分政法骨干的协助和做了大部分人员工作后,还是如期到乡村帮生产队收割了三天麦子。晚上躺在树下,仰望蓝天星空,阵阵凉风吹来,忘记了倦意。玉素甫给我讲有关乃斯尔丁(阿凡提)的故事,听着听着,不知不觉我们都进入了梦乡。, N, Y" I" V- Z; R; c
7 C& u( r9 t9 ]9 Z- D0 _6 a 政法队伍中我们结识了不少诚实,肯干,品质优秀的朋友,如公安局的胡松强所长,汪松高指导员,刘兴政股长,程云法官,时东城检察员,还有检察院的大学生孙玉琴以及小热合木都,买买提吾尔等警官。/ {- U; M5 {5 V
- ~1 m* ?$ }8 a& B- C9 W l
到了年底,县革委会魏主任(原县武装部政委)因是现役,不再兼任地方职务而卸任,玉素甫接任县革委会主任,后又升迁到哈密地区专员,地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市长;刘兴政任哈密地区公安处长;时东城任哈密地区检察长。 ?9 ]: _6 O0 Y; z* B7 l) l# V
" T N5 u) G2 O1 f' C8 ` r 我探家返回部队途经鄯善时,曾看望玉素甫艾沙,他让妻子领着**回娘家住,和我通夜聊天。回部队后为给复员兵送点新疆特产,我又专程找到玉素甫,他把条子批到火箭公社袁文照书记,帮我给以解决。再后来玉素甫曾让时东城来洛阳看望过我。. @" y# O2 e6 q$ Z4 C! B2 `( x
9 q- v" S$ I- I2 K' c 他们工作都非常忙,我不忍心打觉他们,由于工作经常变动,慢慢我们就失去**。我曾给乌鲁木齐市写过信,却没得到回音,% P! I x3 \2 [) ^
- M, [ f b4 F6 S
六九年八月十三日。铁列可提事件发生。苏军伏击了我正常巡逻的小分队,致使我边防站长裴映章,连长范进忠,副连长杨正林在内的三十八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震惊中外。 ; N4 K! A# ^7 Z1 ?5 V7 w, [* J" m # V4 {# m# u' R7 R" |! x1 t
苏军在临时控制线部署了七十个师,我军不得不重新布兵排阵,我民族团接到军区命令,于年底全面撤回支左部队,接受军区整编,军区副政委曹达诺夫任整编工作组长。民族同志全部整编到步兵一师,陈兵于伊宁边防。特务连调入军区新成立的敌后侦察队,我边防部署后兵力已达四十个加强师。 7 r8 m: V* N& m$ H9 g: Y9 i% Z 4 f9 `( m! o3 ^3 h. Z4 M/ I; C
民族团,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一段民族大团结的见证,一段浩然正气的友情长存,一段真实的人生记录。这是难忘的岁月,这是永恒的回忆,这是抹不掉的烙印。! W) c* W* V- p6 Q+ `& c) z' d% m
7 d) r- S/ 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