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488|回复: 9

焦作91医院有人知道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4 12:33:34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如题,要去这儿看躁郁症,可能要住院,兄弟们给点建议。
7 {% N& E* w* r2 n- k还有,住院咋样,手机可以用吧,会不会被电?
发表于 2018-11-14 14: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抑郁症哪有被电的?只有分裂症躁狂的会被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5:13:54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住院能不能用手机呢?不会和jsb住一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14 2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09:19:39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拔草教导员 发表于 2018-11-14 21:07
$ ?/ s7 o( y+ l( y" |/ q尽量避免进去 如果真有需要的话另说  我所接触的 有几个带过之后 或多或少自身精神都受到影响
, d" I+ z6 ~/ I7 a# F  C
需要证明一下自己确实有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15 09:39:17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5 1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某战区级单位,近两年共有95名基层军医选择复员,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建制连的编制。在战时,这样的数量完全可以撑得起一个战役规模的野战医院了。所以,听到这样的消息,无疑是感到痛心和惋惜的。
! j* h4 u& w9 s! a- {# ]' Y' C, c; K; o  a# V' O
进退走留本是常事,但这95人是复员,不是转业。这意味着,当中很多人不够转业条件,大多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干部;也意味着,他们宁可不等相对有保障的转业安置,也要复员走人,足见其毅然决然、决心之大。8 c0 |% ]" A' v- I

' j' `8 U7 f2 D, T3 S&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事情并非发生在郭徐流毒时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一支普遍高学历的、年轻干部队伍的人心不稳?是个人原因,还是环境因素?是政策原因?还是运转不畅?是他们再也等不起了?还是已经丧失了信心?
0 m+ F; m, R- c  q: R
4 W+ p  J! K1 G0 O必须承认,这么多的基层干部选择复员走人,一定有我们的思想政治建设没有跟上的重要原因,导致他们理想信念不坚定,以及职责使命意识的淡薄。
/ O; h  x. V8 f* O
" w# ~/ y( x' z9 N8 S8 S) B- i) L但这么多同一个圈子的人集体做出那样的选择,只归咎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未免不客观。/ o9 o1 |4 x. B/ r" \" A
$ ^% M! y# l' E3 y8 r; u# O7 m3 k7 F
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有益于我们管中窥豹,搞清楚当前基层官兵思想现状和真实的利益诉求,以利于更好地把改革推向深入。8 w6 Z0 f* K+ X) l4 N
, y8 p% [1 O( ]6 R
那么,基层军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真的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吗?
# W  N3 n9 x/ y: B/ l3 u, Z  U* t( r7 _  T
2.
5 X( r  ]- f" o  R  A# f2017年,解放军报依托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搞了一个名为“关于基层军医,你怎么看”的网络匿名调查,共有2228名基层军医填写了问卷。
2 N' @  k4 B! N! s$ K7 @
4 x* U% b* W2 P. {8 T9 O1 I+ {结果显示:84.78%的军医为本科学历,13%为硕士以上学历,95.5%的军医被分配到营连卫生所或师旅级卫生队,而91.1%的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都在8年以下(请读者思考为什么?)……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年轻、高学历的干部群体。
5 P3 s  ?: F7 @1 {" j. w, c2 R6 k8 @0 f# S7 i
统计中,有78%的基层军医认为自身价值不被重视,被边缘化。除了立功受奖没份和上级关心不够,更多的人是在为“没人看病”而苦恼。更有59.1%的军医认为自己的岗位在部队“完全没必要”。说基层官兵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一个大专学历的卫生员就能应付;而再大一点的病,基层既无相应医疗设备、官兵也不放心,要么去体系医院,要么去地方医院,都令基层军医岗位形同“鸡肋”。3 `4 L; Z; {& T$ ~+ n
5 w1 f+ V/ Z$ b. _+ U
有88%的基层军医认为自己的医术下降,担心丧失立身之本。由于基层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科班出身的军医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之基层的病种病例较为单一,使得他们很难在基层一线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7 t* Y6 H, \3 p, O+ w: p2 F
( j& w: N# z3 u4 Q+ V一名基层军医说到休假当中,导师问可不可以替他完成一项手术,而被自己心虚地拒绝了。曾作为导师得意门生的他,既怕砸了导师的牌子,也怕因为手生弄出医疗事故。军医们常调侃的“老待在基层,连包皮都不会割了”,虽然未必是真,倒也说明一些问题。
9 V' h- g0 }0 q! V1 ~. i
2 G9 Q' q* L$ m4 U$ s在群众眼中,军医的水准一向是很高的,电线杆上贴满“老军医包治百病”广告即是明证,如今的现实却是军医连手术刀也不敢拿了,真不知让谁难堪、又讽刺了谁?
  A$ B" p. K  B# D% `* W
. L- T% M+ o" l/ N5 H6 R6 n- ?  ]还有75.2%的基层军医,打算通过考研“改变命运”。与眼前艰难无望的困境相比,他们更怕“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未来。
+ R  `+ x  Q" `! Z8 y
4 I4 C% K7 M1 |; b5 [更有94.3%的基层军医有转业打算。在部队待遇显著提升和改革强军前程可期的大背景下,这一比例远远超出部队基层其他岗位和群体。在通过正常手段无法实现转业时,“义退”即按义务兵复员更成为年轻军医的主要选择。这种情况,显然是我们都不希望的。
; F3 Z# Y5 f+ t. P( N' I0 ^! r4 H6 P: e3 Q
3.: `& C2 A$ [% N+ g
有人说,国家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军医,没干两年就要死要活地走,是否太过“无情无义”?
! a' o8 p; p, u, ]2 c% C2 P& e" m# v- g! v0 k# w
其实,也不全怪他们。他们的“无情无义”,更多是因为无奈和无力。舍弃自己的理想,舍弃相伴多年的事业,用复员这种“什么都不要”的“惨烈”方式走人,并不容易。背后也许是道不尽的无奈、不舍和伤感。
0 w+ t, ^* V' X$ `' b  m$ q& g! N0 N8 @2 ^
《红十字方队》这部影视剧,点燃了许多年轻人的军校梦、军医梦。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分录取,低分待遇,无病可医,技艺生疏……还有抄不完的笔记,开不完的会议,拔不完的青草扫不完的地……& h6 D) r/ Q: H4 H& i
  `0 Q5 B! u, D! S6 E
有军医留言道:“40%的时间在训练、修路、种树和拔草,40%的时间在开会和政治学习,还有20%的时候在从医,但也仅限于治疗感冒和脚气……”如此境遇,又怎能怪他们由梦碎而至心碎?, z9 M7 }5 m' G% S: H6 L2 E

3 t/ X0 w) O' Q9 f3 \没有到大医院交流、轮岗的机会,缺少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无病可治,没有途径可以提升,想走又走不了,要么以编制要么以学历卡着,某些领导还放出话去:“谁越想走,就越不让谁走!”只有考研……然而考研也卡!而且考上之后又如何,能确保自己不被重新打回基层吗?如此境遇,又怎能怪他们集体走复员这条“窄”路“险”路?
5 Z' M  d5 O7 Q# Z/ Q" d
8 R  l7 m0 w: J" P" e7 z最关键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在部队干一辈子,同样也会离开部队回到地方,重打锣鼓另开张,自己的专业技术一天比一天萎缩,还够不够安身立命都不好说。与其如此,何不早走一步,既不至于业务生疏,又能够积累经验和人脉呢?
& X# _/ C5 e! {8 l2 O) [8 ~2 l- k# k& w# p8 \: x7 r
人最怕攀比又习惯攀比。当年高考分数不比别人低,上的同样的医科大学,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也不比别人差,何以毕业若干年后,学民医的在大城市潇潇洒洒,学军医的在穷山沟苦逼邋遢?3 Y6 ?' l, h( t  E. \* q$ L
& i$ T- @& g5 U! E6 L2 `# s
医术是医师的看家本领。如果在地方医院,随着时间推移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一名科班出身的医生往往经过5至7年就可以成为科室骨干,可以说“越干越值钱”,与基层军医的“越混越不值钱”形成巨大反差。
9 `. v# |, {% g8 V$ o$ ~
! K; J! I  r! e9 F而且别人平日忙归忙,总归忙的是价值实现、价值增长的事情,且收入可观、有妻儿可以共享天伦,为何我却在忙着一地鸡毛,收入差一大截、还要跟妻子儿女天各一方呢?这样一比,就算连搞十次教育、连抄十页笔记也难以疗伤吧?
7 O( g$ {& S4 f. R# @' c" T" G7 {! S8 f" ^) {$ o
“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凡事皆有因果。
  Z( L! [9 x/ U& O0 k7 x
* z# V; `+ D+ s. X* ^4.
1 d+ O4 ?4 X+ E% o; o7 e还有人说,既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何不取消基层部队军医的编制,放开他们的走留?——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 m  o& U' P& t: e
* a  I( {+ J2 g; G9 h; T/ a4 k+ u$ `军医的作用,是平时用不大上,但关键时刻往往又非常重要。比如2003年的“非典”,小汤山医院的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来自军队医疗体系,很多人是写了遗书前去报到的,也确实有人牺牲在一线。如果没有这些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军医们,很难想像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取得胜利。
8 O- N1 C1 {! G, E9 q, w2 U4 |  `
" v! [) l2 U& m9 J, ~6 K) ^0 D5 \4 t; \2008年汶川地震,同样如此。一旦国家出现危难,一声令下,军医们就立刻开赴前线,一夜之间就搭起一座野战医院,军医的身份和他们超强的野战外科专业,也让他们在救治工作中比地方医生更有效率,更深受灾民的信任。( j6 M# l1 v0 q5 _" M7 G9 {1 k1 d/ K

  u% k, E7 w) |* D“危难关头,还得是靠解放军!”这是无论党和政府还是人民群众的深刻共识。
2 X& r8 P6 v7 S2 [+ w2 t7 C3 X  ]
加之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的诸如基因武器、生物武器等新型战争样式的威胁,以及高科技战争条件下不可想像的战争烈度,都警戒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剪羽翼、自断双手,废除掉军医大、军医院和军医们。
( J1 `0 X0 e6 E* d
8 h) v" A5 Y: O$ N8 D军医在平时是军队卫勤保障资源,在战时和抢险救灾当中就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v0 V! h4 _; B: k- q* `
) x7 d$ S5 N# Q: G% o
因而,我们的反思,就应该更广泛地集中于如何改革我们的军医培训体制、如何建立科学而有效的军队医疗体系、以及如何让军医发挥作用而又不抹杀他们的个人价值上,而不是陷于“有没有必要存在、有没有必要培养”的无谓争论。
! [# ~# v) b# }' `& f
! a1 `/ @+ h% M* Z/ ?2 j5., R' y/ f/ u( C9 }# y7 `2 |
比如,关于基层军医的定位。当前对基层军医的定位准确不准确?包括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到位不到位?部队把他们首先当军人,其次才是医生;而他们把自己首先当医生,其次才是军人。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导致使用管理上的一些观念是矛盾和抵触的。而实际上,基层军医应是卫勤指挥军官+全科医生这样的定位。: o, E' b0 T- |. x- ~" H' t# `4 J
5 i1 z' {+ g0 s4 S: i
解决军医不适应基层、基层留不下他们的矛盾,最根本的是加强改革,使军医这一职业定位更加准确,职能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实际和作战。
; _. c* h& I+ N9 x6 z  |* N% j, [
. |7 o9 i5 y; v  K比如,军医大学要不要培养那么多技术军官。有人说过,在中国,军医的医生身份更突出,而在外国则是军医的军人特质更突出。还有人说,也许那些医疗士官学校毕业的卫生兵,比军医更适合基层也更能发挥作用。去年几所医大分别改为各军种所有,应该是体现了一种专业性更强、更贴近应用的趋势。但我们的军医大学,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培养那么多的军官身份的军医了?如果以无军籍的方式统招、然后在毕业之际尊重个人选择,以进入指挥岗位确定为军官、普通技术岗位确定为文职的更多方式,进行合理分流呢?$ X1 D: u3 k. W! A3 _. b
/ A( h0 q  G% Q
又比如,军队医院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提升军医技术水平的问题。临床医学最讲究实践经验的积累,没有大量的病例参考积累,医术很难提升。现在尽管不让军内医院对外经营了,但那是限制营业性收入,如果是采取面向社会义诊的方式呢?再一个办法,就是准许军内医院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服务,全国那么多退役军人都没有几个“荣军医院”,这样一来等于是双赢的结果。至于要不要收费和收多少费,只要全国全军统一管理起来,那都不是问题。
: A$ C) o+ D/ s, c5 N2 y# n. b# S2 a9 ~) {) c' c
还比如,如何推动军医人才的流动。当前现状,一面是大批的高素质的高考生被吸纳进军医大,但是这批人才的最终流向却几乎都是基层,很难进入更大的军队医院平台提升自己、发挥作用;一面又是驻大城市军队医院的人才流失和人员老化,不得不从外面聘请大量地方医科大学毕业生,何以厚此薄彼如斯?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我们的军医大学分配体制、军队医疗系统的人才流动机制,都存在问题吗?
+ F+ C, b  A9 s6 Y" j
5 D. j0 L! ~! p' u  J+ P/ L要打破“一分定终身”的毕业分配制度,实行全军全系统的定期轮换和轮岗制。人既然生而平等也应该“分”而平等,不能有的人天生就是蹲基层,而有的人却可以轻松进入大城市大医院,并且一成不变。再一个就是加强大型军医院与基层卫生系统的人才交流,在基层某一级可以设立“军医工作站”,由保障医院选派得力人员进行轮流值班,从而既能保证基层官兵想看病时有人看,也不至于造成军医一辈子“耗”死在基层得不到提升。
' ~1 d8 D# n# O" }/ ~5 O; U
8 f) r0 Q% K, Y$ d- e' I另外,就是要大力探索军民融合式卫勤保障方式。平时和战时要有所区分,在确保一定战略储备的基础上,平时可以多向社会化保障方式靠拢。当前,基层卫勤系统改革、体系医院改革正在进行,很多办法看起来都很科学、前瞻。但一定要力戒“不管就乱,一管就死”,以及手握权力的人只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改、而无视改革大局与强军全局的问题。改革的最终成败,决定于有没有觉悟和勇气向自己动刀。
# a4 r4 ~# t; {% u- y2 e+ k6 s6 S0 ?' a' z5 o
6.5 \0 t5 y$ ]* K: u
基层军医大量复员,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基层存在的年轻高学历干部人心不稳、想走想转的问题,并不仅限于军医群体。
5 M+ f( N! \1 G0 ^- {
6 U/ f& k+ B5 T5 [! A7 x军医的问题突出一些,是因为:他们的学历含金量相对较高、思想也更为活跃和激进;对自身专业更为看重,也自恃有真才实学,不容易做出改行军事、政工、后勤等的选择,客观上军事职业发展路径更窄更受限,因而在遇到瓶颈时也更决绝;确有一技之长和真才实学,即使不需要计划安置也几乎都能找到一个还不错的饭碗,使得他们较之一般群体少了很多顾虑。/ k4 T7 b6 X+ \8 y

/ S5 n4 m* W: P) V, ^% i而其他基层年轻高学历干部的想走想转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只是由于任职年限、行政命令手段以及各种口惠而实不至的诱惑,使得他们暂时保持了“稳定”。不过此次国动系统从野战基层招文职,从基层年轻干部报名踊跃的情况看,“兵心不稳”已经可见一斑,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了。# k  s% @+ y5 P0 z
+ ]! d+ q2 I  a& W4 \/ }
明明改革正在进行,尊崇正在推进,传说中的福利待遇改善也近在咫尺,为什么基层军官还是想走想转?一名基层军医的心声或许说出了答案:( s+ C( q4 }5 n  v# f7 D4 x3 o: u

, t3 g' R7 b' Q" G0 e4 W4 T我的生活里充满了等待,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可惜等着等着就老了,等着等着梦就破了,等着等着路就看不见了。曾经,我骄傲地考入军医大学,认真学习,积极考研,努力工作……可时光渐渐过去,我却从一次次希望到失望。如果这是病,或许我能治,如果这是命呢?如果需要我,请你善待我;如果不需要,请放我离开……7 P  y3 w9 U$ m6 t$ G5 [. ^, }
' e: H8 m! b; @5 C" @0 d7 R7 _( D
读毕,令人心酸。我想,这应该代表了很多基层官兵的心声吧?
) K8 ~4 }7 _4 W. G$ G. M$ k/ c  I1 i1 D2 {8 P
如何让个人价值实现与改革强军同频共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年轻干部认为自己没前途、没价值、没地位、没意义、没后路、没待遇的问题,是改革要抓紧做好的下篇文章。毕竟军心士气才是战斗力生成的内在基础。% ?8 x2 }! |4 C
& _# C5 U8 ~; R
希望持续深入地推进改革,破除那些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希望有那么一天,所有如他们一样的年轻人,梦想都能够实现,人人都能被善待,价值都能被重视,理想之火永不熄灭!即使一定要离开,也始终心怀感恩和眷恋,而不是酸楚和埋怨……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拔草教导员 + 8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18 18: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6 11:01:10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送过一个战士去,住了三月,手机没收,工资没收,给你一点零花钱。都在铁栅栏里关着,一个个目光呆滞,连主治医生都感觉有病,三十六七了也没结婚(女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0 17: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a315dy 发表于 2018-11-14 15:13
# e! J7 y# Y; q3 K那住院能不能用手机呢?不会和jsb住一起吧

' W3 V$ r2 z* I有可能,得看你的表现了。。。表现好的住单间,表现一般的大通铺,实在差的没有表现的交JSB调理。。。。呵呵中。。。
0 G: v9 P8 x  F# k'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