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眼间,军转安置已经结束,一路走来,感慨万千,苦于文笔不行,未敢贸然下笔总结,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写些东西,对龙管、小特老师、天湖版主、沉香姐姐、雷哥等老转的热心帮助表示感谢,也为自己的军转之路画上句号,希望对即将转身的战友有所帮助。 一、关于接收政策 上海安置接收政策网上都能查的出来,重点说说随家属进入上海安置的情况。外地部队随家属入沪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婚前上海户口还是婚后上海户口,家属婚前户口结婚且满一年是没有问题的,家属婚后户口,也有4种情况(其中1种情况是自主择业,网上都查得到)可以进入上海安置的。至于家属婚后上海户口且非驻沪部队,是否可以通过离婚再复婚的方法进入上海安置,这个情况不太了解,也听别人说过是不可以的,具体情况自己可以去打听一下。关于上海户口问题,社区公共户和个人户口都是上海户口,买了房子,把社区公共户口迁到房子上就是个人户口。在校大学生的学校集体户口是不属于上海常住户口的。具体有关户籍情况,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去派出所详细询问。有关驻沪部队、随父母进入上海安置、双军人等情况,网上都查得到。另外,上海安置分市区和郊区两种情况。郊区指松江、青浦、嘉定、崇明、金山、奉贤六个区。郊区采取属地安置,市区采取双选和指令相结合。确定转业后,可以去重点了解一下。 二、关于考试培训 考试共四门课程,公共政策、公共行政、依法行政和**写作,发放教材,统一培训和考试,考试一张试卷,选择题70分,1道论述题30分,共100分。考核成绩20分,只要正常培训,按时上下课、打卡,及时提交心得体会,这20分就会有的。合计考试考核共120分。个人认为没必要报辅导班,培训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区别很大,要简单很多,认真看几遍书,记住一些重点,应对考试足够了。考试成绩一般都差不多,想考高分还是不容易的,需要下很大力气。双选入围线只看考试成绩,成绩前70%的营以下和专技干部可以参加双选。政法系统(法院、检察院除外)、企业一般不看成绩,所有人都可以报名。进区安置的(不管是郊区还是市区)营以下和专技干部,考试考核分和档案分都很重要,一般是考试考核分乘以0.7加上档案分,得到的总成绩确定身份(公务员、参公还是事业单位)。当然,不同的区情况不同,有的区安置的是全是参公以上,有的区有一定数量的事业编。档案分低又很在意身份的转友,如果是市区安置,双选时慎重选择进区安置,如果是郊区属地安置(保底参公以上的区除外),可以重点考虑所在区政法系统。 三、几点建议 一是自我定位要准。个人认为,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单位只存在传说中。做选择时,主要是看自己追求什么,钱多、事少、还是离家近。公务员、参公、事业单位都能接受,还是想要去公务员、参公单位。是想去市直委办局、大学、政法系统还是企业。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条件有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高学历、年轻、专业资格证书等等,找准了自己的优势,然后对自己进行定位,做出选择。离队后,双选开始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打听了解,也可以找往年的老转取经,如果有意向单位,不要轻信道听途说,也不要停留在自我认知之中,多方打听一下消息,最好能找到安置到该单位的老转,当面请教一下。例如,一开始我对银行比较向往,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安置进银行的老转大哥,趁人家空闲间隙,当面请教了一下,解开了不少心中的疑惑,也对安置进该单位后的岗位、待遇等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的抉择**了很好的依据。 二是心态要放稳。转业安置,不仅是能力的比拼,更是对身心的综合考量。离队后,刚开始觉得难得的空闲时光,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下。时间久了,难免觉得空虚,心浮气躁,也可能会听到谁谁有关系,某某多年轻,某某学历多高,谁**了某某单位等等消息。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去在意这些,再优秀转友,也只能选择一个单位,好单位很多,足够你去选择,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把目标定好,心无杂念,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只要最终去了理想的单位,就是成功。 三是做工作要趁早。离队后,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军旅生涯进行梳理总结,例如专业证书、参加过的重大活动、取得的荣誉等等,逐步开始**简历,**简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停的修改。同时,可以根据单位情况的不同,**不同版本的简历,将来投递简历时,做到有的放矢。培训一般是7月份开始,培训开始前后可以先给一些意向单位邮寄简历(具体地址网上都查得到,一般寄给单位人事),邮寄的简历单位都能收得到的,如果担心单位收不到,也可以拿着简历送过去,不过人事的老师一般会让你放在收发室,他会去拿。至于投递的简历有没有用,能起做大作用,这个不好说。个人看法,有些事可以先去做,别去想有没有用,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是投递简历要广撒网。双选会持续一天,有足够时间去投递简历。建议多打印些简历,双选当天广撒网。投递简历时,可能会遇到拒绝的情况,也有某些企业提出的条件让不少转友望而却步,个人觉得不必太过在意,双选,本来就是互相选择。我投递简历时,也被拒绝了不少次,有直接拒绝的,也有委婉的回绝的,理由是专业不对口、工作经历不匹配、学历达不到等等,对于这些我付之一笑。我的看法是,我是来选工作的,当然需要能力和岗位相匹配,这家不合适,就去投别的家,过程不必在意。 五是面试一定要诚恳。首先,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接到面试通知,不管想不想去这个单位,最好都去面试,军校毕业后,大多数人直接分到部队,一般没有投过简历、找过工作,刚好可以通过军转安置弥补一下这段经历,同时还可以积累一些面试经验。多面试几家单位,多几段经历,更有利于做出更好的选择。其次,要提前到达面试现场。提前过去,可以和接待你的人事老师聊聊天,熟悉一下环境,打听一下几位面试老师的职位和**的具体岗位,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面试时一定要真诚。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一般是先笔试后面试,笔试有的是一套试卷,几道案例题让你分析,有的是给一个题目,让你写一篇文章,一般不低于1000字。笔试时,不管水平怎么样,案例分析会不会,能不能答好,千万不要放弃。面试时,不卑不亢,充满自信。我去某企业面试时,**的纪检岗位,让写一篇文章,在部队时,从未接触过纪检工作,写到一半甚至想过放弃,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作答到最后。进入面试环节时,我诚恳回答问题,转身后,一切重新开始,是岗位选我,而不是我选岗位,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岗位,我可以去学习,作为军转,我会放下过去的荣耀,但是不会放下过去吃苦耐劳的精神,整个面试过程紧张又不失轻松。或许是由于我诚恳的态度,面试后的第二天,该企业通知我签单,给出的待遇也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四、一点感悟 确定转业后,我来到上海,生活平淡而充实。我是外地入沪,转身的这段时间,查了不少资料,也找了几位老转请教经验,见仁见智,决定终究要自己选择,钱多、事少、离家近,能占两条绝对是好单位。作为外地来沪,结束了两地分居,进入上海安置,我已然十分知足。我相对年轻,档案分低,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就不高。双选会上,我重点投了中央驻沪单位、大学和一些企业,接到10家单位面试通知,有法院、中央驻沪单位、企业、高校,因时间冲突,推掉了3家。期间,也意外地接到了市直某办的电话(双选会我未向委办局投递简历),因我属于郊区属地安置,所以将实际情况告知了对方,没有去面试。我觉得,政策以内的事可以去争取,政策以外的事勉强不了,也没必要去勉强。面试的两周,基本上每天都在奔波的路上,也目睹了上海地铁上下班高峰的情形,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难以感受。最终,我收到了4家单位的签单通知。有大学、企业,也有政法单位,待遇好的离家远,工作轻松的工资低,离家近待遇好的的工作辛苦,综合权衡,工作辛苦与否不是考虑因素,我还年轻,多吃点苦不是坏事,顾家养家是我的首选,也是我的初心。 十年青春十年梦,一生过客一生行。从08年考入军校,18年退役转身,我与爱人异地了十年,一路走来,倍感珍惜,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恩。感恩组织的培养,感恩领导的栽培,感恩同事的照顾,感恩那一帮兄弟的帮衬,更感恩爱人的一路相伴。安置之路,感谢龙管、小特老师、沉香姐姐等老转的关心指导,感谢联络员的一路帮助,能遇到你们,我荣幸之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安置之路,曲折漫长,有时难免会迷茫、惆怅,心浮气躁时,想想当初选择转身为了什么,或许心态会平稳很多。最后,将一首诗分享给所有的转友,祝你们顺利上岸,找到心仪的工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6 o2 _) I+ ~) p4 R0 C& z- E7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