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6 X+ P" O- F% A7 u$ k
6 F/ N1 c# B( [' _ D. T8 o$ k 烧柴禾的日子1 t. L; O, _, J% D: a
% g+ x0 D0 `7 r8 O7 Q, a 往事是值得回味的,回味往往是一种享受。过去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正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离我们淡淡远去......
; _4 [* v# M' i4 e! Y+ x. N 静下来的时候,我时常想起过去那些个烧柴禾的日子,仿佛又找到了那种烟雾腾腾的温馨感觉,淡淡温馨中总能找回失去的乐园。
F( ?: M! R, Y6 E& B 印象最深的是做大锅饭那种烟雾缭绕、热气腾腾的感觉。方形土灶,圆口铁锅,木柴、玉米秸秆、棉花棵子、碎谷壳在锅底“噼哩叭啦”地响着,红色的火苗一舔一舔,锅内的水沸腾着,母亲俯着一张被柴火映亮、被蒸汽濡湿的脸,在木窗隔透过的熹微晨曦与浓稠暮色中忙碌,腰上的围裙转过来又旋过去,早沾了一身嵌在灶台纹路里年深月久的烟尘。母亲双手快速地和着玉米面,一边往锅边“叭叭”地贴着玉米饼子,一边腾出一只手往炉灶里续柴禾......母亲那种埋头“造饭”的经典形象,是当时乡下众多家庭主妇的一个缩影,她们总是在忙完了田间的农活之后,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顾不得洗脸,淌着汗水,便围着锅台,给男人、给**烧火做饭。所以,总是在灶间、在铁锅与柴禾的碰撞间,我对母亲们的“勤劳”有了深刻的解读;所以,总是觉得,由柴火“**”出来的玉米饼子特别地香、特别地甜、特别地好吃,淡淡醉人的迷香中,有泥土的芳香,草木的芳香;有露珠的清香,阳光的清香;有男人汗水的淳香,有女人汗水的幽香;有虫鸣,有鸟语,有风啸,也有雨滴。举炊烹饮日月间,那怕一口再简陋的锅灶,再粗糙的粮食,凭借母亲的慧手,添几把柴火,也能烹出香喷喷的饭食。
) p( `6 H0 W0 M- v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炊烟,是童年乡村的标签,也常常成为我回忆的线索,冬天的灶房总是热气腾腾,给我的童年平添了许多温暧。每每从灶屋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那是母亲一声声温婉的召唤,也是一座座宅屋每天吐故纳新的几缕悠长而拙重的呼吸。9 {" P) ]/ n T: C0 l
那些慢慢蠕动的淡淡炊烟,是平民生活的象征:琐屑、艰难、顽强,更有些力不从心,那些从事田间体力劳动的汉子们,总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蹲在四间地头上,手里卷一纸烟,悠悠地抽着,眼睛瞄着缕缕升起的烟柱,抹一把眉峰间淋漓的汗水,嘴角微微上挑,露出一抹隐约的笑意。有了炊烟,就有了温饱的希望啊!1 ~9 ` V: X, f
烈柴烟淡,无风自直。有了柴禾烧,炕头自然热。总是在冬天,在北风呼啸的黄昏里,在雪花飘零的静夜里,坐在热烘烘的炕头上,是庄稼人最好的享受,不过,他们是闲不着的,伴着一盏煤油灯花,撮一簸箕玉米棒子,一家人围着簸箕,用手剥玉米粒儿。大人往往一边麻利地剥着玉米棒,一边给**讲三国,水浒,西游记,聊斋,**们听的津津有味!一个冬天就这样伴着玉米粒儿从指缝儿的流淌度过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