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19-11-13 07:30 编辑
5 A) y- l+ e2 [. q! R: T* }6 y7 g5 X( S8 h# ^9 s9 K( M" e) R
路边墙上一宣传栏上写着“公而忘私”,闲人遐想,并拿出手机点击这词。 7 g7 i; e% Q# V6 M
# D! N1 H6 m! ?8 F
) ~$ N5 H/ B1 M+ H 360国学中说,此话出自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 l( T6 t4 c; q, w/ ~! N! z; O* I' h2 m
心生疑惑,再查,出来另一个【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y" D9 y, w/ H+ N
5 h* t" z; K. t* u6 D9 u# L. E; C 舍小家为大家,历来为众人推崇的道义;二千年来,仁人志士与大众一样,为之努力着,做正事,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9 T! [' U) v) K2 N1 v" y: g& q$ d) Y/ `, p6 W v/ D
3 Q$ J5 c. H/ J0 G. h# i 公而忘私,你有,我有,他也有;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这种精神。日常生活工作中,你上班沏了一杯茶后,开始忙碌一天的工作,快中午了,才想起歇歇,一眼看到那杯茶,一摸,早凉透了,竟然忘得干干净净的,没喝一口。但大是大非上的公而忘私,做到真的很难。 * s% F) Q I- Y# r/ p5 o/ E
. E8 c4 L: O# ~# F' ~* i6 B
" L' M% j. K9 m7 _$ e' H- }) I9 o( Q
前不久,老兵版里的河南老哥彤朔说的老兵老大姐马旭,自己与老伴长年累月省吃俭用,俩人吃穿得像拾荒人,却把积攒下来的上千万元捐给家乡,这种公而忘私,就很不平凡了!
/ }+ ]6 Q0 F" q/ `5 L1 h4 S
% {) O2 s6 S6 B* K8 v$ w6 j 再往前,军营里的雷锋,建国前后无数的革命先烈,没有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就难有新中国,由此看来,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公而忘私”有多难,有多重要,有多伟大!所以那些在大是大非舍生忘死、舍生忘我的人都是人民的功臣,都是伟大的人! + Y: I, b4 ?$ c1 Y3 L U6 t)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