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19-11-21 17:42 编辑
, F% o3 t7 |% R3 j( j
! @9 D. B# z: ~; _ 全国抗战之初,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只有4万6千多兵力,抗日根据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员。”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许多人就是唱着这样的歌曲,奔赴延安,奔赴抗日前线。 8 m9 x* r7 M) Y! i
: i% [4 l- U2 n1 c2 ?" H" m. j 延安成为领导全中国抗战的一个中心。 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不断壮大,正面战场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 全国抗战初期,战场上伤亡的巨大,已经超出国民政府的预计。 从全国抗战爆发到南京失陷,官兵损失447114人;从南京失陷到徐州会战,官兵损失597090人。 仅在全国抗战第一年,兵员损失就已经超过100万人。 不断扩大而且无法预估时长的战局,考验着国民政府对人员物力的动员能力,国民政府需要发动一场“总体战”。尽管中国人口基数众多,但要招募到能投入到现代战争的庞大士兵队伍,却并不容易。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战火从黄河北岸发展至长江两岸,又延及珠江流域。 全国增加至十一个战区,参加的中国军队已达两百个师,伤亡官兵也越来越多,沦陷的省区越来越广,可以征兵的范围越来越小。 东北,日本早就占领了; 华北、华南、华中,沦陷了; 只剩下西北,它本身就地广人稀,征不起多少兵; 贵州,人员相对少一些,当然也出了很多兵; 云南,也出了兵,相对四川少一点; 四川,作为西部大后方根据地,当时有7千万人,这是一个很大的人力资源,所以四川征兵是征的最多的。 为了鼓励当兵,当时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四川的妻子对丈夫说:你去打鬼子,锄头给我,我来种地。 四川的姑娘对小伙说:你不当兵不嫁你,留你一世打单身。 征兵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农村青壮年,在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中国,吃苦耐劳、身体健壮的农民是兵力的主要来源。 各地征兵征来的新兵,都在川祖庙里训练,不到一个月,就要到战场上去,接着第二批人训练,全部都是农民。
' m. h( K' {8 @( _" {! ?
$ a9 u- J( ]% n6 `- i1 N 新兵一开始练习走正步,枪要等到快上战场的时候才发。 由于各地和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一些还未成年的学生也参了军。 1938年第10期的美国《生活》周刊上,一个中国年轻军人成为封面人物,他稚嫩的脸庞和与年龄不相符合的眼神,让人动容。 大后方的子弟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走上前线,他们训练差、装备差,脚穿草鞋、衣服破旧,川军还被戏称为“草鞋兵”“双枪兵”。 他们除了配备的武器以外,还有一只“烟枪”。 四川因为比较潮湿,人们都爱抽烟,竹子做的烟枪,烟枪是统一做的,烟杆上都刻有口号:“马上长官传下令,不除日寇不回乡”、“好男儿上战场,打日寇”。 川军在疲惫的时候埋头抽烟,就能看到烟杆上的口号,烟和口号一起提神,所以川军的斗志,在当时很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