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16|回复: 3

[家园生活] 【读书】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0 23:01:02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锦鲤妖 于 2020-2-20 23:08 编辑 0 K/ f# H9 X8 d, q7 g+ T: i
- B" I3 Y; N4 J9 I0 n. P
0 t- g% r- g! ^  _% ^8 s( X7 T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 }$ f/ e0 d. \7 c, N6 n, ^5 R  }, |( f* B! h
                      梁  衡

! j$ {) s' M( h9 P" @% ~  ^0 n
% D  A" A& O. z, `" o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z/ \, m2 ^. ]$ C6 V% C/ h+ q
4 S7 F  o" k- s; q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
* X. \  o$ ~* i1 p9 `0 l8 [! S) Z, ^& R: E" H  h( R# g
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回望山下,街市远退,田园如织。* t7 |; |9 _( i8 W0 W4 L/ N
8 q( T- Q/ R; k' r; J6 U& I4 Y
再鼓余勇,直迫山顶,这时再仰观那寿字犹如一艘多桅巨船,挟云裹雾,好像就要压到头上。同行的一个小伙子贴身字上,还没有寿下“寸”字的一竖高。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正如古墓中出土的魏碑,今天我们看作书法精品,当年不过是死者身边一块普通的石头。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3 X; T) e* a6 F; _
6 t# u' y3 G+ g  u
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川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从此,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作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惟有这山默默无言。我想当年云门山神看着那个花钱刻字,顶礼求寿的衡王,肯定轻蔑地哼了一声便继续打坐入定了。我环山走着,看着这些从唐至明的遗迹,看着山下缭绕的云雾,真为云门山而骄傲,它蔑风雨而抗雷电,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则徐说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它无求无欲,永存于世。  X9 g( G/ G) o. r

1 }  Q/ f) y1 b# m" D1 x7 o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
7 ^. H8 m; ?3 I! G0 N% \
  g; L2 p  c" }7 `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宋仁宗皇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
5 F# F+ P( h1 H- `
  q: Q* Q% D" q; [《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地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后又顿然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 ^6 u3 S8 z# H
2 W$ O. u2 r: m' A7 f" l
    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我在院中徘徊,面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一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
! u5 d1 k! _+ T2 `6 I$ h6 R9 e7 q. o
    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牌楼,突兀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牌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门,雾霭中翠柏披拂,奇峰傲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肩动历史车轮的人。1 n; `; H/ B$ d* X/ y1 W1 I
! u. z8 J2 w$ ~( s/ Y  ~9 \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3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3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2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衡王:+ o+ c- o& p# U0 }
初代衡王,名朱祐楎,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七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1538年8月30日(嘉靖十七年八月七日)去世,谥号恭王。% @) T1 P5 Z) A% a! v! ?+ T
衡王在青州传六世、七王,分别是恭王朱祐楎、庄王朱厚燆、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庶和末代衡王朱由棷。1644年(清顺治元年)末代衡王朱由棷降清。1646年(顺治三年)衡王世子被处死,衡王府被抄。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3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3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23: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肩动历史车轮的人。' M: z, K4 T+ j) G
3 L4 f4 l; f0 [$ @8 y! m

  S( N7 V! P5 J; [- D. A1 r. T4 A2 f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4970

发表于 2020-2-21 09: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锦鲤妖 发表于 2020-2-20 23:265 y; _! {; e+ `3 [# E0 \
青州衡王:
* S8 [5 J. X* x" b" z  s初代衡王,名朱祐楎,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七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1487年(成化二 ...
5 r- P/ N5 i- i3 z6 [6 X2 N
感谢战友文章,我有几个战友在益都,也就是今天的青州。有机会一定看看。- {# u" n. c0 \9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