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此次自主择业调资文件,对今后自主择业的政策走向进行的大胆猜想,仅供参考:
5 K2 `* q$ }' ?+ j( ?6 }1.自主择业政策取消,取而代之为“逐月领取退役金”。“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最低年限为15年。
6 G- i3 t0 S8 R3 L2 G2.大幅降低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标准,大约为现役的40%-50%起步,服役年限越长标准越高。
( V, b/ [# s2 m2 c/ G% s3.士官纳入逐月领取退役金范围,士官满15年即可,但是士官的退役金起始标准低于干部。' A/ d2 W/ d2 |4 }" S4 u
4.逐月领取退役金人员满足退休条件后,统一纳入社保,每月领取养老保险。"
8 L5 o8 M/ S! B, H* v4 {分析:
1 o0 m4 \# c4 @4 G% t1.根据目前国内社保缴纳标准,以服役15年为期限,退出现役后再缴纳社保15年(正好相当于工作满30年)可领取社保养老保险。
% b8 [) v; @2 f' J1 \3 x2.将“逐月领取退役金”与现役文职一并**,达到退休年龄后统一划为社保保障,能够稳定现役文职队伍,堪称完美!8 O" _. U7 r; f2 w3 R# l
3.因今后再无自主择业这一政策,上层将视形势发展选择:6 C% D$ i0 u1 I# T. W" L8 o0 ]
方案一:30万自主择业干部划归为“逐月领取退役金”群体。4 M2 J. U+ i4 e# z) O5 e# I; d0 r
方案二:30万自主择业干部划归为退休干部群体。$ J: E/ Z; [/ f4 h
如实施方案一:划归为“逐月领取退役金”群体,主要难点在于退役金标准相差较大,以及怎样顺利转入社保。
! i* z! c/ Y* K# H3 O- B解决方法:1.逐步降低自主择业干部与“逐月领取退役金”的待遇差距,向“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最高标准靠近,一旦两者有交集,即可实现顺利过渡。, I% W3 B- R) P! H9 n+ T; e
2.年龄满足退休条件的自主择业干部采取一次性结算退役金方式,注入社保养老保险账户,实现与社保养老保险的顺利过渡。/ w9 {+ \1 p4 L8 l
同志们,看出来了吗?这就是为什么上层冒着违反中央【2001】3号、国转联【2012】2号文件的风险,也要硬推此次调资文件的真实原因。(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吗?其实他们早就知道!!而且提前做了风险分析)" ' B+ {3 P+ d3 W0 f& [0 Z2 i+ H$ Y
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标还更远大!所图更多!$ V9 O7 c ~: \/ |$ c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取消乘系数,我们面临的阻力也远远不是修改调资文件这么简单,而是要努力使方案二成为现实!
) D6 r! X8 h3 }9 N6 r1 p9 P否则等待我们的极有可能就是方案一!!!
( a' r5 I$ {7 |
. x0 S/ N$ R# X& L$ U8 G& |2 ^
G$ ?2 R9 A8 V S( v3 q, _补充事实依据:
/ [3 _6 p7 L. X; f此次召开调资文件会议上传出的将自主择业干部和退休干部统一管理,真实原因有两个:
3 a, a9 w, p1 Q6 s1.如果按方案一实施,最大的难点在于已年满60岁自主择业干部的保障问题,因此将目前60岁以上自主择业干部与退休干部统一管理可能性较大。而其他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自主干部极有可能按方案一**。 T% q9 q5 s1 T7 y1 A: R; a
2.上层依然在方案一与方案二之间抉择,因此将自主择业干部和退休干部统一管理,以便于后期如按方案二实施) f, | A7 a( r/ O' k* `- B
因此此次调资文件能否顺利落实将是决定着30万自主择业干部命运走向的关键性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