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29 1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军人家庭,户口待破冰
$ A3 j1 ?* H; P1 e4 t. e& g战友宝哥,娶了不爱红妆爱军装的女士官。
+ e. @& s; ?7 l+ H* x: N2 u0 x- s7 n/ t2 b y9 i. }: d+ J
“采访一下你,结婚后是什么感受?”& z% c; c/ w% @6 m$ O9 Y/ L
/ w9 g/ C- B2 H5 W* E# z, k5 P* |“我知道你们都羡慕,但是双军人真的挺难的。”
" w& u, d4 m. z4 C. a( C1 A8 [; a8 ~! W/ B# C1 U
同样的问题,我问了宝哥的家属,我叫她,李姑娘。, \) g3 K" S2 U0 q( o
3 ^: B2 u# M3 j: D7 q“现在想起来当初嫁给他,觉得挺傻的,但是我不后悔。”2 _8 p8 I1 m1 z* k* Y
$ C, c; a7 ?, f我会支持她,跟她说,应该再肆无忌惮一点---永远不后悔
. @& p# X1 f% c: D* z N. r
9 N! G+ B c3 C" y( r你呢?: k* ^4 ]4 m# Y, w8 B7 f, n& s
0 ?5 {- m. s7 R! K+ q你是不是也觉得,双军人也挺难的......9 y- r3 T6 A+ `; g9 G( M
% I7 F2 a0 H. {- Q, \& a3 m好久没有和宝哥联系,问他最近在忙什么,自从他转业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后,在单位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G/ ?+ P' [4 m6 s$ @* B
|! ~9 Z4 f6 A G& g“还能忙什么,在家照顾老二呀。”# x- g1 z* `: P& J0 ]5 s8 o
) L, q2 d$ d5 k
“恭喜呀,要个二胎压力肯定也不小吧?”
2 s W* L2 N s% B/ o
; g9 A2 P0 H c) H/ _7 B, Z“压力是有的,没办法啊!我和你嫂子都是独生子女。”" a' e0 }* ?7 n4 P9 q( z$ v& x
4 a8 ~+ F9 ~+ b2 y1 [
“能理解,像老张和他家属一样,也是二个孩子。”
. M* e9 V9 g% N% @- ?* y4 V# B5 e3 d4 K [6 W
“一儿一女,尽管有点累,也值得。”
" O4 T, X' v7 h, u" k/ K7 A4 `4 C. T. z, U
老张服役前,在单位干的不错,天天忙呀,家属这边也是忙,一个是单位的技术大拿,新装备调试离不开老张;一个带着女兵上新通讯设备。
$ K# \& ~ O+ H; G& k# `! y/ z7 g% r0 ~
吵架也是避免不了,见面也更少了,似乎成了双军人的宿命。+ O7 v/ x. i( f) u6 ^0 T7 h
% a2 N" H) q, v; L2 z# v- @) Q0 p
一胎生的是个女儿,他和李姑娘对孩子的照顾很少,除了休产假和节日、周末的时候,孩子,基本上都是两边的父母在轮流照顾,好在双方父母都能理解他们,父母之间也挺有默契的。4 }. d: G/ v* N3 m2 m, V
S7 x9 Y. [2 b3 j9 K1 W4 l再后来,要二胎的事,还是双方父母提出来的,但是李姑娘起初死活不同意,主要是不想再当“甩手掌柜”了,思来想后,老张主动选择了转业,也到了四级军士长的天花板,家属还可以再干4年。6 f- p4 o0 q( @% N+ O4 f
. O& b2 _4 m3 Z2 P8 F0 l' _, m老张说:“孩子,不能缺失父爱,生女儿已经有了,老二不能再有。”
. r% r' N; d8 ^9 M# G! m8 P( X0 @9 s9 `7 \1 M0 j
其实,双军人的烙印,谁也不想贴上标签,都是为了孩子。# W) P: o5 d7 I- {8 T
- S. Q4 H+ g9 g1 }0 C4 |
有的时候,不是因为这身军装,而是因为身为父母。3 \7 B# G6 Q W' |
- u7 F- M6 y" V% u2 d; e/ U
说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山风姐姐告诉我的一件事。+ |% W+ t! j( v) [9 D, w
8 ~0 J6 T V' Y0 ?' N她说,身边有一位姐姐,今年生了二胎,因为是双军人,孩子在上户口问题上,让她姐姐挺闹心的。- j# `1 c7 s! `0 J9 X9 z: [
8 M% m! r" F" S
“第一个孩子还能跟着公寓房上户口,然后到今年二胎就不给上了,只让上集体户口,说是北京市新的政策规定。”最大的的问题却是姐姐是双军人,两个人的单位都没有集体户,孩子的户口跑了一个月也没有成,开了两个单位无集体户口的证明,请上级机关也协调不成,到今天也没能给孩子一个户口。. r& R2 l) i/ D; b/ s
# |0 T, q- ]* x1 s5 K
单位也无能为力,姐姐长叹一口气,双军没有户口,怪双军吗?# h* V8 ?9 O0 O. X1 d
5 p4 ?3 _5 f' u* i孩子上户口问题,可不是小事。
2 j3 O2 X+ P& k4 o( o0 R8 \+ H
q" O7 j$ X5 X9 W想当初我也是为了小孩上户口的事,没少折腾。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着急,上火,心思都是为了孩子。其实,关于双军人子女上户口的政策,我大概了解了一下。无外乎三种情况:
- \7 s* u& W/ i6 a# }
( N4 j; o* H& t/ E4 h一是,双军人的子女是可以随父或随母上部队驻地集体户口的;! s* d+ W0 X7 I. q0 b W' w
2 ?0 d% \1 |4 a5 k4 P0 o二是,孩子是可以独立落户的:
$ s5 k5 j' X V
W; f+ K8 t7 o" c4 I# ?, i0 O% H4 Q5 R在部队驻地城区、县(市)区范围内,父母有《房产证》的,可单独立家庭户; j; q: V/ B5 R5 y% V8 x, E
4 H h2 l" D, Y% [) n) C' [4 V4 B: F
三是、也可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申报出生落户。
* E4 C5 o1 I" F0 x# j, |; Q6 O: \1 R0 y! E
但是,双军人子女落户问题,会不会牵扯到驻地所在城市户口政策?
. r, h( B O+ t1 N% c+ F
/ H9 `! Q- [# [比如,这位双军的姐姐驻地在北京市西城区,按照上面第三种情况,二胎是可以落户到她母亲那,不用落集体户的。7 |' p; o( U2 i. c6 I7 D$ d
2 j! g0 ?( g2 V3 q* w; x
没有户口,孩子看病和医保都会比较麻烦,上学也受歧视,就算是集体户口,也有很多不方便。怎么办?还是多希望在双军人子女落户的问题上,出点力,解双军人心宽。
% k& Z2 H+ }: ?2 h: m. h0 R: J: q; G& Q# ?; @
当然,除了孩子,双军人婆媳关系,也值得关注。8 m6 H/ s% h: l4 z0 C) l$ J
" _4 i8 z; A" a% [; p. \前段时间,跟一军嫂聊天,她和爱人都是军人,在谈到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上,她也是很无奈。她说,婆婆让她不要再部队干了,说“你一个女人,就该生娃带娃做饭。”
; h! |3 W r1 G( b& y2 c1 _, J5 f. H7 K9 m$ z& Z
跟婆婆怎么沟通都不听,她说,她为什么找军人,双军人太难了。结婚前,是没有多少纽带的两个家庭,结婚后,有了孩子,婆媳之间就有了血浓于水斩不断的牵绊。
& M5 g: ~5 A! j
. C! \; ~# I/ S: R" w: d我们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爱,也是相互的。要相信父母的格局,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大。当然,也要理解子女的处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难。# {6 C G0 B* X2 D% m5 x$ ^
, D" ^/ ^4 B" _# g难不难?婆媳关系,全世界家庭都会面对的问题。4 ?' d+ E, @, L! V' {) K4 y
3 G& \$ G, |& X- E. X o) p
之前看过一个短视频:讲的是一男的和媳妇、还有母亲在一块吃饭,儿子说:“这么好的鸡腿该给谁呢?”媳妇笑着伸手准备过去接,儿子却把鸡腿夹到母亲碗里,母亲接过鸡腿,笑着还问了儿子一句:你的呢?9 _4 R8 i2 H& Z2 Q# e( G j; }! [
l5 w9 X6 ?; a. F% F4 s6 ]- E9 h F有一网友的评论获得点赞超过万,是这么说的:“母亲应该再把鸡腿夹给儿媳妇。儿媳妇再把鸡腿夹给丈夫。”9 k4 z5 ~" a8 B$ N2 l R
! ]" @/ D8 b8 _9 R9 [% W4 I9 A虽说是鸡腿该给谁的问题,却道出了婆媳关系背后的问题。
# \, {! t7 k$ e& p/ i d: D( q% a+ S+ l2 X, W
人怕尊重,事怕商量。同为女人,何必女人难为女人呢? g; s" B8 o7 w: I \' C/ k: |
! Z' h2 Q4 @: l$ r$ ~/ F很多相识的朋友总会或多或少的投来羡慕的眼神,是啊,双军人,收入翻倍,儿女双全,只是没有人注意到,连轴转的工作,有的双军人过上了“同城周末夫妻”。% d( t) B, c" W0 D4 b; a
7 C# P$ g4 `, k/ }, @) a" n+ ^
同城的军人夫妻李中尉和上士小陈,一个在郊区服役,一个在市中心服役,
}2 \$ ?7 `* ~' ?
& g- d+ V. x* g0 z2 s按道理说这已经算是很近了,但两个人时常轮休不能在一块,一是单位任务属性不一样,再加上两个单位人数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有时候老李可以轮休,小陈不能轮休,实则上过起了“同城周末版夫妻”,有的时候甚至连周末都没有了。& v& [1 @( D& L% d
/ V4 g5 v8 p$ }$ A随着这两年部队关于下调了军人在驻地或内部结婚年龄,双军人占比例随之增多,但是同一个单位的很多已婚双军人,特别是遇上一些比较紧急的保障任务,跨度时间比较长,别说是轮休,就连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
" T* N: M+ `3 I, f/ \$ p/ X
) A' w# a. V# b8 Z' T/ H; o再加上长期两地分居,带来涉及子女教育、户口,老人赡养、夫妻感情等方方面面的痛楚与矛盾。当军队移防换防成为常态,这种矛盾一定程度上还会有所加剧。
# E; b$ T" g( z3 g- H4 j# S) ~' y' N. Y L4 e0 c3 D
昨天三剑客推送的七夕文章中,很多人都在说军恋难,这还仅仅是一方为军人,那么双军人的困难更加可想而知了。
- i& j. p2 {: o/ ]( P9 f- p3 Q6 s/ b6 m0 W" }; ^- F1 x: ?7 _* Y
让军人安心服役,全力以赴提高战斗力,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必须并行。# _- j+ S- K4 ]7 ]% S
% U/ a/ D. Q7 Q/ |3 X, c& c: Q! n6 e1 \
如果可以,完善一下双军人家庭特殊津贴体系。
% y# r" n0 E! p% w( \' y. }2 i
可以根据军人类别、专业、岗位的不同,特别是建立反映双军人家庭差别的特殊津贴,充分体现双军人家庭在不同岗位上的劳动特点。 g# C$ |) [! F$ a
" C# f8 Q( \' J2 j6 t) N4 i
职业化前夕,双军人家庭的关注,已经上升到部队不得不统筹考虑的大事上。
2 r) p7 P4 _& K+ U3 T$ D- U% Z$ g7 _4 m5 G" g7 f9 t
还有人说“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虽有夸大夸张之嫌,但却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双军人家庭的不易。如果有一天,异地双军人的孩子来到驻地,叫你“叔叔”,而不是“爸爸”,到底是孩子有困惑,还是你有? Y6 z p+ g- T8 W& i4 H
0 p2 [$ l5 ^, g e- t8 M A
给双军人的小孩顺利的办个户口,只是让军人不觉得低人一等。
' f9 g, \1 }/ Q4 s: Q) h
0 y8 `% [3 u9 `2 O% B0 j e+ n主动上个光荣牌、按时限发国防服役纪念章、逢年过节八一有个群发短信祝福……也许这些干大事的军人想要的都是这些小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