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yz_81 于 2020-6-23 12:07 编辑
8 K5 v( n8 u$ a+ E6 \+ ^
1 a0 j7 S, m0 Z* b4 U向人大提意见截止到7.21,可以重复提交+ p( L: ]8 U# W( I, F; z0 E& d3 o
7 j( p/ n7 C. K4 M
各位赶紧抓紧时间做作业吧) i, C5 \% a( N2 Z
" W( W% U+ m* W1 S在这发牢骚,谩骂,批斗,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8 b5 `8 Q% l- k: L H# F5 [ [0 t, Y1 Q4 r9 [
http://www.npc.gov.cn/flcaw/
. g: ^+ U$ W3 Y3 ?
, b& E1 l3 a+ Q/ E* w3 G1 X! I- t x
参考模板如下:; Q# x0 W, W8 L$ l5 d
. l$ V. a4 W' s! `4 H- P
* q5 C* K, y! r8 w4 W* w2 n* f一、关于转业方式的设置和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身份定位问题4 a: B3 `' Z1 N. w
建议:
! ^. H1 e/ C- L, J6 P! P9 B, _1、第十八条,第1段建议修改为“对退役的军官,国家采取退休、计划安置、自主择业、复员、逐月领取退役金等方式妥善安置。”(在“计划安置”之后增加“自主择业”)。 理由: 2、第3段建议修改为“以计划分**式转业安置的,……” 3、第3段之后,增加一段:“以自主择业方式转业安置的,由国家协同安置地人民政府按 理由: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及其配套规定,确定其相关保障待遇。”6 P- v' k' ~) i+ G
(1)军官转业安置方式有两种:计划安置、自主择业。自主择业是军官转业安置方式的其中一种,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第六十三条“军官退出现役,国家采取转业、复员、退休等办法予以妥善安置。作转业安置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由此可见,转业方式分两种: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本法中应予以承认和继承,不能将“转业方式”狭义化为计划安置,应承认和继承转业方式分为两种的定义,这既是解放军军官转业安置工作发展历史和相关法律、中央文件的尊重,也是对自主择业军官身份的重要认定。9 V2 E; V1 f% l T8 P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第四条规定:“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E$ X5 G3 @' Z h6 O4 a4 f6 h5 u
《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设置的自主择业转业安置方式,是改革开放后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方式的有益探索,对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也予以承认和继承,因此《退役军人保障法》立法中,应对这一特定时期选择自主择业方式转业的军转干部给予明确,以保障拥护军队改革、自愿放弃官位和编制的近30万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合法权益。
% c3 y0 h( c8 V( m! f9 C! q" a! c(2)第十八条第2款“以转业方式安置的…”不能完全涵盖自主择业转业安置方式(理由同上)。! a+ @ w- p% r# F0 b+ t
(3)原第5段“以逐月领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该类安置方式并未开始实施,亦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设置的自主择业转业安置方式具有不同含义,不足以代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 b/ q2 _5 r* D5 K/ n
二、关于退役军人待遇中止、降低、取消的问题
) F( A6 m( d z7 L6 r4 N( f. }, {. ]《草案》七十一条规定:退役军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且影响特别恶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中止、降低或者取消其相关待遇。本法条存在问题:4 Q0 `/ F0 j6 m, x
1、把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也列为中止、降低或者取消相关待遇的法定情形,处罚门槛过低,过于严苛。在退役军人行列当中,包含大量的军退干部、计划安置(公务员、参公、事业编等)干部和自主择业干部,他们的身份地位是和同级别的国家公务人员相参照的。对于这些群体相关待遇因故中止的处罚应与公务员参照。而国家对公务员(含退休公务员)的中止、降低或者取消待遇的处罚门槛,并没有涉及违法治安处罚的内容。可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位退役军人和其他人因故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上升为治安事件,对方可能被警察批评教育了事,而退役军人可能会因此中止、降低、甚至取消为国牺牲奉献几十年换来的待遇,而且对退役军人来说,这个待遇是他下半生的唯一保障,这样的行政处罚成本是不是太高了一些?是不是意味着退役军人以后遇到挑衅、不公之事,也只能忍气吞声?还何来的“全社会尊崇”?我看是社会的二等公民还差不多。就因为当了二三十年兵,所以退役以后要受到更为严苛的约束?简直荒唐至极。这一规定,既不合情理,更不合法合逻辑。 2、处罚机关层级过低。退役军人中的不同群体、不同待遇究竟如何适用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以退休人员和自主择业人员为例,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师团级干部,难道他们待遇的中止、降低、取消,也要由正科级的县级退役军人事务局来决定?那样岂不是太过儿戏。 3、本条“治安处罚”就可以中止、降低或者取消退役军人相关待遇,将极大地增加基层退役事务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将会导致各种行政过程中的不公和腐败行为,人为制造问题,人为制造矛盾和对立,与“依法治国”、“和谐社会”理念严重冲突。4 W1 D' B4 C+ s1 c
3 e. _0 K1 A- o: B! m4 _
建议:$ d2 L# w/ p- r
(1)取消违法涉及治安管理规定中止、降低或者取消退役军人待遇的内容。统一明确为“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或者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的处罚门槛,与公务员受处罚的条件一致起来。
: i! B: f! w. y% c- Q(2)明确规定哪些群体、哪一级别相关待遇的中止、降低或取消由省级(含)以上政府退役军人管理部门,哪些群体、哪一级别待遇的中止、降低或取消由市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决定。
" K/ o2 P5 ^* T5 L+ ^; V( H _4 F# l! L% v; S9 X
三、关于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能设定与违规违纪责任追究/ H+ ?/ P% B4 Y8 k2 F6 B- N) E+ @- v
一是要明确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能,是服务保障机构还是管理机构,亦或者两者兼有。具体责任履行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
! ]! R$ C+ q) N/ K `. @1 ]% ]二是责任追究上含糊不清。在第九章《法律责任》中,对退役军人管理部门违反《退保法》相关规定的行为所负责任和应受处罚明显规定过轻,有偏袒包庇之嫌。挪用、截留、私分退役军人工作经费的、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这些情形严重都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只是规定了“责令改正和给予处分”,自罚三杯了事。相关的党纪国法体现在哪?本条体现出起草者的极其无知和其党性、法律素质的严重缺失。 建议:对法律责任相关条款要重新修订,处罚标准从严掌握,处罚内容从细划分,像“严肃处理退役军人违法违纪”一样,参照现有的相关法律,列出具体条款来严肃处理退役军人管理保障部门人员的“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和弄虚作假等行为”。: A4 m: m6 w0 F
5 f5 @+ y% C& d3 d( i& I
综上: 1、立法要尊重前续法律法规、并行法相关精神,切实保障根据之前法规选择自主择业方式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合法权益,这是立法的基本原则和遵循。
& S# Z* Q; r- L* I7 L( w; A' j2、要切实体现本法制定之初衷“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本法第一条),在保障退役军人合法合理待遇方面,增加刚性条款,少用“应该”、“原则上”等虚词,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写。 3、既然是“保障法”,就不要字里行间体现出对退役军人的严苛对待和恐吓。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 [) y' L# P. i) d9 L
) c# Y/ m% M1 H1 Q5 E'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