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1 1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作业。建议第18条改为:- B) B: f; S$ e* R
对退役的军官,国家采取退休、计划分配、自主择业、复员、逐月发给退役金等方式妥善安置。7 \! p3 D2 Q+ E) A3 K
修改理由:; p) [# W& `) L1 Q4 O- O/ }
一、将“转业”改为“计划分配、自主择业”的理由:, @' F9 j5 r9 s6 V8 f( |3 \0 m
1.该条规定违反现行《兵役法》、《军官法》及**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制定颁发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文件。上述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军官转业安置方式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实行计划分配安置方式,二是实行自主择业安置方式,这两种方式共同构成军官转业安置方式。
3 J; _' u! p% }; u2.本条款中对军官转业方式仅表述了“转业”,结合后面条款的解释应为“计划分配安置方式”,故意遗漏了《兵役法》中规定的另一种军官转业安置方式“自主择业安置方式”。这明显是不尊重历史,更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破坏。应当在本条款表述中对“自主择业安置方式”加以明确。
4 f6 _1 O) z' A) r' b( e3.如果对军官的“自主择业安置方式”不进行明确表述,一是造成重大遗漏,将二十年来已经选择“自主择业安置方式”的30万军队转业干部排除在本法的保障之外。二是容易人为地造成混乱。30万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身份定位、退役金发放标准、相应的政治待遇将无法确定。30万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将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v' w3 C5 p; y( P) q" h7 a, G
4.“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方式于保障法生效后开始实施。即“逐月领取退役金”仅适用于保障法生效后退役军官的安置方式。保障法生效前的退役军官,应当适用退役当时的安置方式不变。这也是“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当在第十八条中明确表述“自主择业”这一军官转业安置方式。2 S5 J. S, M- N: V
二、将“逐月领取退役金”改为“逐月发给退役金”的理由:; s5 @ G: U1 `" X# r
1.“发给”是政府的主动作为,是服务保障到位,责任主体在政府;“领取”可理解为是退役军人的伸手讨要,不去讨要可能得不到,责任主体为退役军人。- l7 h. T6 J9 ?& Q' j
2.“逐月领取退役金”改为“逐月发给退役金”,体现对退役军人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实现“关爱广大退役军人”的立法初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