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17 12: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条 建议:在“以转业方式安置的”文后,增加 “区分计划分配转业方式安置,和自主择业转业方式安置”内容;增加“自主择业转业方式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按照中发〔2001〕3号、〔2016〕13号文件执行”内容;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草案》附则增加“本法实施前,己经按自主择业方式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仍按中发〔2001〕3号、〔2016〕13号文件精神落实待遇和领取退役金”内容。2 u6 q$ V4 _. c' Q
! a& k3 Y. f4 q7 S
& | l# R h0 W2 t理由:自主择业安置政策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方式之一,落实20年,近30万军队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方式安置,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改革,减轻地方政府安置压力,作出了重大让步和牺牲,但(草案)只字未提,只有“逐月领取退役金”条款。从法理层面理解,“逐月领取退役金”只是一种保障方式,而不是一种转业安置政策。从历史发展上看,下步实行“逐月领取退役金”的保障方式,与2001年至2020年选择自主择业方式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领取的退役金,政策依据是截然不同的。法理依据不同,依然强行归并,刻意抹掉自主择业安置方式,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发〔2001〕3号、〔2016〕13号和国转联〔2012〕2号文件。国家《兵役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军官退出现役,国家采取转业、复员、退休等办法予以妥善安置。作转业安置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退役军人保障法》(草案)明显与《兵役法》《国防法》等现行法规冲突和矛盾,保持国家法律体系的统一性、一致性、连续性,不可不察。不然就是刻意避而不谈,有意伤害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利益,这样的做法,就是人为蓄意,知法犯法。* Y: q# f; W. [" ^* a5 Q& D, h
+ t7 n1 @% k2 z6 W# z y! n! H: o* K3 }; {4 O+ x, a: x# |$ g
第二十一条 建议:修改为“退休、转业安置、自主择业、复员、逐月领取退役金、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等安置方式的适用条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 s1 p8 k3 r3 Y9 v0 ^3 R: P& i7 A' S# M9 j) T+ }& Y& m8 B9 b
- i5 s T8 V1 X( S理由:军队转业干部自主择业政策落实近20年,对选择自主择业方式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军人保障法》应当有明确的身份定位和待遇标准,不能粗暴取消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身份,或简单合并到其他退役军人安置方式中,这是对历史极端的藐视和不负责任,近30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坚决不认可、不同意、不接受。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