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19 2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手机用户xe78521 于 2020-11-19 21:44 编辑 % m) T) n/ k( [' r6 J2 T5 Z2 t5 \
% J% A7 M0 A# O& i& E0 [
5、转业干部的安置地点2 \, ^& f/ K) V. h' J F7 \) n9 _
+ S; I h4 ?6 f& t. _) k: A* z* z 安置地点是军转干部的转业去向,也是回归地方的落脚点和归宿,能否作出对自身有利的选择,一方面要正确评估自身需求,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另一方面要吃透政策,在诸多可选项中找准适合自己的最佳答案。7 {, Q0 I- j! z
% N5 K2 A* m0 C" @6 [ 军转干部可以选择到原籍、入伍时所在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这是常规动作,也是基本准则。
5 O l! A( c, V
! ?6 I' |: E; R$ B 也有一些具体规定。如想到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安置的,一般需满足这样的条件:已婚军转干部,截至转业当年的3 月31 日,配偶必须已随军且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满4 年,上海市常住户口满3 年,其他省会( 自治区首府) 城市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常住户口满2 年。
' X( Y2 [- M/ ~, c3 m
0 r6 h8 p7 [) h( ^1 r1 n 未婚或离异的军转干部,可比照驻地军队干部配偶随军条件予以安置;军转干部已婚但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可以到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军转干部可以到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军转干部的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可以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5 f/ f/ {# j4 P' H8 u3 v
9 q0 K5 p6 O( @8 K+ ~. y 选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可以到本人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也可以到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如果选择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在边远艰苦地区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 年,或者荣立战时三等功、平时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因战因公致残的,也符合到上述所在地安置的条件。
0 e: A4 [1 V6 X0 u. r1 r( O* c R Z' @' Y$ A0 k+ s6 ]. k
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的,可以到任何一方的原籍或者入伍地安置,双方或者一方转业,可以到任何一方的部队驻地安置。- [, r9 n0 H2 ?+ b; R7 M
) m" E3 U1 m' Q* ]; C7 k8 A 如因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扩建单位以及其他工作需要,或者符合安置地吸引人才特殊政策规定条件的军转干部,经接收单位所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跨省( 自治区、直辖市) 到该地区安置。这些是对特殊情况的说明,广大干部可以对照执行。
: ~3 C' }$ Y2 S1 l j! g* K9 m$ m; q! S7 p; b; ~ S! d& e" T
军改期间,安置地选择的条件有所放宽。所在单位被撤销、合并、降格、改编、移防的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其配偶取得部队所在地常住户口的,可以在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或者离异的,可在服役地安置;不符合到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安置条件的,可以到原籍、入伍地或者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地级城市安置。! p) V; A( l: B0 \0 ]
; }% |& r& J2 _( g
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满10 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不符合到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安置条件的,可以到原籍、入伍地或者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地级城市安置。, P, @: f" b7 |$ i, L0 q$ @! E
+ a; m% o7 R* d" C' Q ——政策依据:中发〔2001〕3 号、中发〔2007〕8 号、中发〔2016〕13 号5 j$ ~: N* u$ x: g5 j( J
* H2 |- x+ U( W1 |1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