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8 0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征 于 2021-1-8 01:26 编辑 3 k9 N( ?; p( v( d# Y
1 L; X% {+ l- t/ J2 Z
% F3 ?; J- v" n! c$ L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近就便入学,是转业工作的基本原则。
% O! A& Y* }' x$ U 这一原则是由转业安置协调机制给予保证的。
2 |* m6 }! N5 T- d **转学的正常路径,应当是当地军转安置部门,也就是现在的退役局,有义务通报情况,并出具函件,到当地教育部门,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下达指令给予安排学校。
: U/ m7 u6 e* I, v1 e$ Q+ |3 } 由于长期以来,各路转业干部为了择校“各显神通”,这一机制在一些地区实际渐渐就不再程式化,以至于后来接手的转业部门人员也怠懈掉了。" f3 f; Z4 ]* a
这个情况,遇到难题,还是先去转业安置部门告知,并请其出面与教育部门协调为好。
7 v- o; | s# R 至于插班或者班额已满问题,表面上是学校的问题,实际是教育部门的管理措施问题{班额由教育部门规定,学籍也在教育部门备案并进入系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好一点的学校,一般都是满额或者超班额运转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由教育部门出面默认满额和超班额转入,以及在内部系统里调整插班学籍,都是比较快捷的路径。# c" a* u% [9 k1 @* g" k* }1 C
至于有人说,直接找校长会更好,那实际是受到现实中某些成功的案例的示范而出现的。这类情形,一般是校长比较强势或者帮助你的人物比较适中才实现的。
, W$ S7 I% F4 Y# Z" W; V& h- q' s+ Y4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