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p; k% Y: i5 k* h" R$ H目前2021年度退役摸底测算正式展开,目前通知的截止时间是3月31号,但是各地的一些安置政策都没有**,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样的经济发达热门安置地区,以及部分的省会城市等的安置政策都没有什么实质性“消息”,具体标准都没有细化量化出来,而且军改之前就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或者“约束要求”,等于说目前的“测算”完全是与地方的“安置”脱轨的。" g( v7 @2 C1 f) }0 M& G+ r( o
7 |% ]( H, b; E2 }% I
实事求是讲,为了生活,尤其是退役、转业之后的生活,能够安置回这些地方的官兵也不在少数,别说大政策会限制许多人的“退路”,曾经身边战友发生了无数鲜活的“案例”表明:很多政策微小的变化就能牵动一个个人的心绪心情,一个个家庭的未来幸福指数,甚至决定很多人一生的发展走向……6 |7 }" _, z3 ~0 S& W4 i
4 ^2 Z) ^0 `- a以笔者为例,笔者在东部热门地区服役多年,但是军改期间移防调整,两年期间调整了多个单位,今年好不容易排上队上报了摸底测算。当咨询当地的退役事务局之后,之前符合当地君改期间接收政策,但目前2021年明确告知这个结婚不满2年的不能安置进行政编,因为军改之间的优惠政策到2020已经截止了!!!也就是说,如没有新政策放宽条件,大概率还是恢复到以前的条条框框。目前摸底截止时间均为3月31号,但地方一侧的安置细则均没任何消息(照目前趋势大概率4月份后才能**),会不会出现确定列入退役计划,却因安置侧地方接受地的政策调整导致无法安置到心仪的地区的风险呢?确实闹心!6 g7 U+ d# m. ]5 P2 d( s' X9 u4 k2 H
# e T5 ~3 z) o) f
在新的安置政策以及地方安置细则没有**之前,退役测算能否给出一个指向性的安置方式、安置地政策、或者“粗略指南”来参考一下呢?夜间射击训练还得配上相应的“白光镜”或其他夜视装备不是,不然不是“纯盲打么”!——所以,强烈呼吁和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听到看到,让我们这些底层青铜白银有个体面的“告别”。
* i* }+ H4 F1 t! ~( z( ~, @( |
, d8 }5 Q& n! {$ r* l% ]$ e. |+ y* ~; k& W2 ~0 V- A8 T
! L& U0 [4 d3 {' v' _9 U" n
" K4 A k8 O% T
01/ ~' I3 C5 H5 b G5 r3 @/ i
建议顺延军改安置优待
/ X, F2 s# \. s; d* C% r; v0 s( A) R6 H/ ?) Z0 U
7 l; G/ e3 S& J$ k) j: Z; P0 ?$ v! e( p6 u* d" q6 z2 _
虽然体制编制改革告一段落,但2021同样是政策制度颠覆性改革的一年,完全可以适度的延续军队改革期间的一些放宽政策,毕竟现在政策制度改革依然是改革,而且强度、烈度甚至影响度更大。改革之中多少战友被迫拎包就走,离开家庭,离开驻地,离开长期生活工作的一个地方应该不在少数,应该说他们是改革做出牺牲切身利益的,但可能目前在安置方面也很难享受到改革的政策放宽红利了。现在很多城市对地方人员都是放宽落户了,但是对军人退役落户、安置等等设置各种条件,当然驻地因为一些安置人数条件受限也可以理解,但是同等程度上,以后转业越来越少,只有军改期间的四分之一,况且目前的军官基本实现了“本科以上学历”的层次跃升,为什么符合条件就不能进行政编,非要按这个事业编做限制呢?真是辛辛苦苦忙到头,结果还是归零。再有一个都说现在要让军人成为尊崇,在起码在选择安置的时候,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合理的优待性,比如,你看地方上干部要求援藏援疆都有各种优惠的政策可以**,再比如大学生士兵,他入伍了两年,回去退伍依然可以保研,依然可以考各种事业编,有优待。这也是一个考量,虽然说不能人为把所有的官兵都往发展优势的地方去引导,但是大趋势人都是向上向好发展的,如果对方的家庭基础生活基础在那边,在符合一些国家政策的同时,那何不相应的放宽一些落户条件,结婚时限等,加大对突击假结婚的查处呢。特别是强烈建议从军委总部以及退役军人事务部顶层层面**明确延续军改期间的一些合情合理的放宽政策!* V6 I7 Z" g7 s5 [6 ]
/ e2 Z% Z; @( R' i* _ ) l: e! M9 ?+ }# |; Z" e- R
1 q! T' l( b& H
02. ?/ q9 }! z+ A+ q9 a& z$ h
建议长期服役地也能安置' N0 j1 @- z# P, j& f, |
( r: `1 V) e3 B
' C3 `( H' Y/ J
4 m4 x8 P% j, m* _! S4 f
6 _. F$ A _: l' l3 X! n- T8 E' M2 a. R建议新增长期服役地作为转业安置地区的一个选项,让更多官兵有选择余地。目前各大城市抢人大战白热化,很多城市都**了各种放宽落户的条件,甚至不要求学历,不要求落户时间等等,这一系列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我想既然说军人牺牲奉献,理应尊崇,不说区别优待,起码得同等享受相关落户条件。毕竟大多数军官政治可靠,学历阅历不低,应该是作为一种优质的人力资源,更应该享受到这一部分的红利,这也是军人尊崇的应有之义,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是无可厚非的。很多为了选择好的安置地,不敢找老家的媳妇儿、拼命找大城市户口的姑娘,最后有一些后续生活并不幸福,很多还无奈**假离婚。而且,既然以后要增强干部流动性,不能让家属也总在频繁**随军吧,毕竟随军要调动户籍、更换工作、换房子、换学校。所以建议,在此基础上,军官可以在其长期服役过的地方随意选择安置地。至于什么叫“长期服役过 ”,建议时间可以取年一个职务等级考量(个人建议4年左右,或者其他更合理)。这样一些干部在职务变动时,不管去边疆也好、海岛也好顾虑会少一些,也更提现了军人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部分观点来自新绿网粉丝留言)。! I2 H0 L3 I: Q) y3 a4 m
# s4 {0 m M$ L
3 Z/ e2 o' D8 r$ k
0 _+ V* d- r$ Q; ?! {& Z03
. f: V7 P% F6 a# U% `% A0 }) k建议不要让悲剧重演( H1 P# u4 z" G
: `8 ]" ^, d: K# S5 c+ i" d
% S0 K, i" S) Z: L& n 最后希望笔者遇到的,还有其他战友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发生在自己身上真是进退两难,想要团圆只能是事业编。回老家虽然是行政编,但又是两地分居。哎!私底下跟几个要好的老转朋友交流,人家说你命不好呗,是啊,只怪自己命不好啊。该享受改革红利,放宽条件走人的时候,自己偏偏又在作战部队,属于扩编发展的单位。怎么轮都轮不上,,当自己符合条件上的时候,却因为种种的限制,又享受不了改革的红利,因为改革自己远走他乡,因为改革自己两地分居,因为改革自己颠沛流离,又因为改革自己享受不到安置优待,只能和家庭幸福越来越远。可能这就是牺牲小我的利益吧,只能如此的自嘲,也希望政策越来越好,也希望以后的官兵能够在退役安置上有更多的去路,更多的选择,希望咱们军队越来越强!
4 p" q9 t+ E. {# t: Q2 U
3 R# a, G K% ~. q l6 P原文已发人人军策公众号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