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永久乡愁 邢台在河北省率先立法保护传统村落 6月8日,邢台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邢台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邢云摄 河北新闻网6月8日讯(河北日报记者邢云)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亟待传承和保护。从邢台市人大常委会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邢台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日前由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专项保护,在河北省尚属首例。 邢台西依巍巍太行,东连京杭大运河,有着3500多年的建城史和灿烂的文明史。截至目前,邢台市已有40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省中国传统村落总数的19%。散布于邢台境内的众多古老而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沉淀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是邢台历史文化传统的直接载体,是中国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同其他地方一样,邢台市传统村落遭受修建性破坏、自然性毁损和无序开发破坏的现象日益加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邢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彭琳洁说认为,《条例》的出台是回应人民群众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期盼的重要法治举措,对于将邢台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 、规范化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目前,国家和省级层面尚无传统村落的专门立法,传统村落也没有直接的法定概念。《条例》明确将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作为调整对象,并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目前尚未认定的,预留了空间,形成了国家名录和地方名录相衔接的分级保护体系。规定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年代较早,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能较完整体现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记者了解到,《条例》共32条,主要对传统村落范围、政府部门职责、规划编制、分类保护、维修措施、建设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条例》厘清了各方职责,对市、县、乡镇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村民委员会作出分工。《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公布后一年内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保护规划应当落实和深化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并与文物保护规划等其他专项规划做好衔接,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合理安排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同时,要求发展规划报审前,征求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将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予以反馈和公示;经批准的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为引领和保障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条例》规定,对于地方人民政府有因保护不力造成传统村落格局严重破坏、传统建筑坍塌、损毁的或者导致从传统村落名录中除名的等行为,要求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于“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行为;破坏、占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 地、河塘水系、路桥涵垣、古树名木等的行为;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 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的行为”,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标识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在如何缓解保护与利用矛盾的方面,《条例》也给出了破解之道。《条例》规定,对传统建筑可以进行保护性利用,在符合保护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利用闲置传统建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鼓励支持传统村落与周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红色革命遗迹等进行整合利用,优先将具备条件的传统村落纳入乡村旅游线路;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增强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色和吸引力。
. ?5 u3 p%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