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纵观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史,规模之大、难度之高、时间之长,非中国革命莫属。从1921年建党、1927年武装起义,到1949年革命胜利,真可谓步步惊心,只要一个转折关头没有把握好,中国革命都有可能夭折。
3 e: M5 d. s4 P7 W# `1 t, M' f9 l# B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把中国革命归功于某一个人肯定不科学,但若是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绝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I }/ n- @1 B1 K' ~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战略家,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评论,不但是充分肯定的,而且都给予高度的评价。”《毛泽东智慧——典故源泉》$ h" f# J; Z4 G2 h2 m5 D* i- x
这个结论是有充分依据的,在两次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都做出了极其准确的战略抉择,把中国革命带入了正确方向。0 p n- g' ?4 b$ Z
7 v9 A( L J+ W" t: ?- q, j第一个:农村包围城市
( W( Y5 ^9 {0 d3 E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克斯都有高学历,最初接触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人也是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等,新文化运动掌旗人、大学教授。 B; W- \5 ~, m* i6 w. R( i
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时,毛泽东还是个小字辈,没有多少发言权。一开始,党的工作重心是工人运动,毛泽东却更关注农民,可能与他出身于湖南韶山的农民家庭有关,对农民的疾苦感同身受。- t e6 ]1 N5 I0 l8 s
1927年的南昌起义正式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当时的中共中央打算夺取大城市,带动部分省份掀起革命高潮,复制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x3 o$ r/ t+ ?& Y6 ^
“可是,由于这些起义主要以攻打和夺取城市为目标,直接同优势的敌人的对抗,脱离中国实际,而遭到挫折和失败。参加南昌起义的2万余人只剩下800余人,秋收起义的5000余人到达三湾村时不足1000人,广州起义军撤离广州时约剩1000人,可见损失之大。”
( P% i+ y) X, ^3 P, @1 e“然而,余下的这几千人都是革命的骨干,问题是把他们往哪里带,如何把这些骨干力量保存下来,中国革命到底应该走什么道路!”
& [' Q+ W! o& j, J; N( E I这时候的毛泽东,敏锐地发现农村才是中国革命的关键,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g0 t# \) U$ e6 {4 z; Q& d) a8 b5 n: w) E
中国的国情与俄国有很大不同,工人阶级力量非常薄弱,封建官僚乡绅、外国买办和军阀的力量又比较强大,而数亿农民处在极度贫困之中,在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 g% G( x. F# P- n; U
毛泽东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他把武装斗争、经济建设、土地革命结合在一起,批评林彪等少数同志的悲观论调,进一步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确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 x2 O6 u) M0 Z4 M* w! U( B) ^短短几年内,江西苏区发展到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红军兵力8万人,加上其他苏区,红军总兵力达到30万。中共中央也从大城市上海搬到江西瑞金,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 j5 W( @' c: c- X( L" B" \6 G; m毛泽东凭借自己的力量,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使中共中央将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如果一味坚持城市暴动,只会徒劳地消耗革命力量,更不会有工农红军的创立和壮大。/ L! ?) g* ?2 Z4 B" d
秋收起义时,毛泽东虽然是起义的总负责人,但要接受湖南省委的领导。把队伍带上井冈山的决定,本身就是违反上级指令的,但毛泽东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道路,而不是盲从错误。' h9 E0 e) @4 r5 {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显露战略家的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进而使整个中国革命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农村包围城市”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原则,直至走到最后的胜利。2 h; N0 ]7 D. w
3 a& }( V8 {+ \2 o5 |/ L第二次:论持久战
% e, `9 {" f2 R3 x/ G' h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个比国民党更加凶恶的敌人出现了,那就是日本侵略者。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完成了工业化,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 }; r+ X7 X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一步步蚕食东北、绥远、河北,逼近中华民族的腹心之地,暴露出侵略乃至征服整个中国的野心。“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到1938年10月,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相继沦陷,抗战局势似乎岌岌可危。
6 C6 A; @. ?0 s9 n, _早在抗战之初,中国就存在两种声音“必亡论”和“速胜论”,前者以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为代表,这个曾经刺杀满清王爷的“英雄”,却没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勇气。6 F1 M' I) Q3 I
他们认为中国虽大,却是个纯粹的农业国,日本各方面都领先于中国,抗日只会导致中国灭亡,应该与日本谈和。换句话说,中国只能尽量满足日本人的侵略胃口,以换取在日军铁蹄下苟延残喘。
9 d5 j4 W& Q+ n% l0 R6 ]蒋介石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在英美列强身上,把剿共放在头等大事的地位上,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枪杀领导长城抗战的爱国将领吉鸿昌,压制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 V0 |- y4 Z# @3 Y$ ]/ W
1936年西安事变后,抗日统一战线开始形成,国内出现了速胜论,认为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战胜日本轻而易举。这种思想其实非常危险,一旦受到打击,很容易转向悲观和失望,严重者甚至会加入汪精卫的行列。
6 [0 H( e0 W8 C! S2 a* F
% B6 u" d6 [, ~/ C Y7 A- m果然,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会战基本上都失败了,日军很快占领中国最精华的地区。很多人都在怀疑,抗战到底能否胜利,我们有没有希望打赢日本侵略者?' V4 \ q4 Y4 a' l. q! w
这时候,《论持久战》横空出世,给全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书中指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F0 D8 X2 D5 f/ S ~# q: n, k+ x
“毛泽东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前途,早在卢沟桥事变前12个月时他就指出: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毛泽东智慧——典故源泉》
- _ Q6 I8 O u5 g" I( `4 u“从时代特点和国际背景来看,毛泽东站在全球战略高度,指出:20世纪30年代,是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主义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日本帝国主义处于退步的时代,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所以才发动了侵略中国这个带有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5 i5 W9 C( _* {! K
这个判断与后世学者的分析不谋而合,日本政府一步步扩大侵华战争,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国内压力,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整个日本民族被少数军阀财阀带进了差点灭亡的深渊。
# ~) R- h# b: h8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军阀财阀从社会变革及历次战争中获得大量利益,日本民众的生活却没有得到本质改善,广大农村和城市底层平民非常贫困,随时存在爆发共产主义革命的危险。2 B( u7 l7 z) K1 f
日本政府和军队把对外扩张作为缓解危机的根本手段,把抢来的果实分给穷人一点点,或者直接把穷人移民到中国、朝鲜等地。所以,日本扩大侵略是必然的,最终的毁灭也是必然的。- Z' P2 \5 E4 u9 I+ Y' d& f" K
2 t- p3 ^, p4 Q; b" R- E- L简单地说,日本对外侵略,抢到的绝大部分资源都被财阀军阀夺走,为此付出的军事开支和战争消耗却由民众承担,使民众更加贫困。于是只好扩大侵略,去抢更多的资源,民众暂时能从中分到一点好处,却加剧了长期的贫困,然后再扩大侵略,形成一个死循环。
- a2 ~( k+ q; f2 ]) `0 D毛泽东准确地看到了日本法西斯的这个致命弱点,他们最猖狂的时候也正是最接近毁灭的那一刻,才会说出“20世纪30年代,是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主义国家大崩溃的前夜”。
7 h2 B, M) `4 ?5 F: A" t' s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只有毛泽东一人提出持久战这个概念,但他们都是站在正面战场的角度,提出以空间换时间,动员整个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增强抵抗侵略的实力。6 d" w# f4 I: d% x0 L6 U8 w( P6 j6 ?
但是,这些理论都缺乏有效的物质支撑,武汉会战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这几个中国农业的精华区,以及大部分人口和仅有的工业都已经被侵华日军所控制,中国地大人多的优势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 R) z4 @ d. c" z6 J, q9 V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使中国扭转了局面,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持久战的实施手段,把原先为敌所用的人口和物资,变成用来打击敌人的人口和物资,等于双倍削弱了敌人的力量。6 T9 i# j6 D( i
“毛泽东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曲折道路。”由于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毛泽东预见的抗战第三阶段即反攻阶段实际是提前了。《毛泽东智慧——典故源泉》
$ w. d1 `* S4 W1 e: f
4 l- z2 R% V9 `( I8 w解放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延续,八路军新四军从弱到强、从游击队到野战军,消灭800万国民党军队。很多军事家认为,解放战争后期的解放军要强于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成建制地歼灭日军并非不可能,朝鲜战争充分证明这一点。
9 l) Z6 |- k$ z- O* G8 b1 \而毛泽东把游击战的战略地位提升到战略高度,更是指导了此后数十年的世界革命。即使到了现代,苏联和美国先后折戟阿富汗,游击战仍然是弱国战胜强国的法宝。3 u1 W" N$ O- T3 p6 i" C
毛泽东作为战略家的智慧,只是《毛泽东智慧》丛书所展现的一小部分,学习毛泽东智慧,领略伟人的深邃思想,这套《毛泽东智慧》是最佳选择。0 `# V$ b6 s$ x5 \
《毛泽东智慧》丛书是一套值得阅读的佳作,价格不贵,值得入手!有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即可购买:0 d% a# v9 O6 w+ X
, Y2 y+ D$ Y/ C! _: H, b4 N5 ^1 K" s正版 毛泽东智慧全套4册 战争事典+典故源+理论创新+分类应用/ J, g) n w9 x# F& |
99.8" t: L Q& t/ V: w# i( y- B; X
月销1167 I, z1 T7 ^* `9 a! H6 Y
购买
* e- l" z) P0 i, T* G1 ~1283
7 C& q* j6 G) `6 I; w f225
/ Q+ g' h0 H% q! L5 N) P226 r9 @; a* @6 K% ^
230- V8 P: v4 o: L/ V: G8 {5 D" q* I/ r
240
$ \5 [; n+ n d4 `9 N毛泽东
4 |" f! p F3 J3 @3 u* Y( b0 ?' ]. B+ B8 S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O* J" Q8 c' y6 _+ F
大家都在搜" N7 \! `$ T4 B( y0 ?$ w4 |2 i/ ?
秋收起义的纲领是什么
9 m" p1 l. Y$ l秋收起义正式爆发
, q( o: @( B2 E) o% a( d十四年抗日战争$ Y) ]0 ?( R# h4 i# H5 v: A) s! m/ p
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整风运动
4 c! N5 R( C: z) ^$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事情! P; X6 X8 Q' E/ L5 ?
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 t# T& U/ x& c% |8 j
" p4 n- ~, d; G,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