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坡居士 于 2022-1-6 09:01 编辑
理解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制度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制度定位问题。 新的军官制度实施后,军官服役时间延长、退役数量减少。 今后中校以上军官退役安置以退休、转业为主,逐月领取退役金重在为有就业创业能力和意愿的退役军官提供多样化安置选项,与过去自主择业政策分流师团职转业干部的功能定位有明显区别。 对军士来说,逐月领取退役金能够提供稳定托底的“后路”保障,将逐步成为退役军士安置的重要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方式是基于个人自愿选择,对符合条件且可以选择转业(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方式的退役军人,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不会“被逐月”,不会影响退役军人按规定选择转业(政府安排工作)安置的权利。
(二)关于退役金标准设计问题。 逐月领取退役金是国家对服役时间较长的退役军人,按月发给退役金以保障基本生活,并引导扶持其就业创业的安置制度,退役金标准设计,主要基于4个方面考虑: 1.着眼于保障军官家庭生活基本需求。退役金既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高了退役与现役差别不大,会对现役军官产生后拉力;低了影响军官职业吸引力。 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支出每月平均约 6400元,少校军官月退役金基准略高于这一水平. 2.着眼于引导官兵长期稳定服役。注重退役金与服役贡献匹配,合理拉开与退休待遇的差距,规避一些自主择业干部待遇(退役金+一次性退役安置费)与 退休干部待遇形成“倒挂”问题。 针对自主择业退役金“高起点、低增速”(起点约8100元,每多服役1年退役金计发比例增加 1%)带来的达到“门槛”就排队退役问题。 逐月领取退役金采取“起点相对降低、增速相对加快”(起点约6900元,每多服役1年退役金计发比例增加2%)的理念设计计发办法,退役时越接近退休条件,退役金也越接近退休费,引导军官长期稳定服役,契合军官职业化方向。 3.着眼于统筹好不同群体的待遇平衡,统筹好军官与军士的退役金标准,二者退役安置的定位不同,退役金标准形成合理梯次;统筹好与公务员平均工资的关系。 目前,军官逐月领取退役金起点标准高于全国一半省份公务员(含转业军官)平均工资,退役金标准过高会在社会导向上形成负面影响;统筹好与全国几千万退役军人的待遇关系,防止退役军人之间反差过大引发不平衡。 4.对比借鉴外军做法。据了解,外军退役军官领取退役金的门槛一般是担任军官 20年,美军担任军官 20 年退役金为本人服役期间最高3年平均基本薪金(相当于我军基本工资和基本津贴之和)的 40%。 俄罗斯担任军官 20年退役金为本人退役时基本薪金的 50%,外军一般没有立功受奖、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特殊岗位服役等增发退役金政策。
(三)关于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普惠优待与特殊优待问题。 《办法》对艰苦边远地区服役优待的设计思路是,普惠优待与特殊优待相结合。 普惠优待,就是将艰苦边远地区服役优待,有机对接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每服役1年就积累1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地区补助。 退役后选择逐月领取退役金,无论安置到哪里,服役期间积累的地区补助都随之转移地方,达到退休条件后转化为养老待遇按月发放,较好解决了艰苦边远地区服役补偿“能带走”的问题。 这是与自主择业政策的显著区别叠加优待,就是在高类别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时间长的,叠加享受 增加退役金计发比例的优待; 对符合规定条件安置在高类别艰苦边远地区的,按照中央鼓励退役军人到艰苦边远地区安置的政策精神,参照享受安置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地区补助。 这种政策设计,既与国家和军队关于艰苦边远地区优待政策相衔接,又解决了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无论时间长短、待遇差别不大的问题。
(四)关于对接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逐月领取退役金的退役军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处于社会就业期,可以说其职业生涯“半程在军队、半程在地方”。 《办法》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大部署,将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制度对接融入社会保障体系,退役时将服役期间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转移地方。 这种制度设计,一方面,有利于保障逐月领取退役金的退役军人继续就业权益,从制度上促进其退役后尽快融入社会,而过去自主择业干部服役期间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不转移地方,继续就业的多数只能签订劳务合同,就业权益难以保障,引发很多劳动纠纷和诉讼; 另一方面,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按照规定享受养老金待遇,并继续保留一定比例退役金发放终身,既是对服役贡献的全程褒奖,也有利于平衡与退休、政府安排工作等退役军人待遇关系,防止退休后只领取养老金造成待遇陡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