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教父巴博锐 于 2022-2-6 22:15 编辑 0 M+ {: x @/ I5 j2 U
& X# |9 {2 l' |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唐诗”、“宋词”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而“元曲”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最后辉煌。下面给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以此来交流提升军转论坛各位朋友文学情操。 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1:3 h4 S+ w# O7 m1 [; b5 E
赤壁 (杜牧) 7 b3 O6 o+ S& a: W. 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6 j+ f$ r C" `. o; V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i O& m' m% I! ?
注解:
7 q: J, Y" f& _* f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9 o* ^( d& `8 I4 C @% |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b: L* J4 M1 b7 r5 g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 q6 r1 W7 W# S. G7 \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1 U2 M% w) y8 A4 l9 ?, ^
赏析: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 R B3 @( J! h4 Q! M) Y1 J. }8 r+ F; O- H: s% y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2:
1 `, C. x e9 B+ v; G/ E+ `( N 渔家傲·秋思
6 g7 x: c6 u: b% P2 w! j (范仲淹) 1 }+ D& t! p$ g1 Y+ x, `: P. F, x2 y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Y+ c( O/ x, X; F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v+ c( c( `5 ]) ?0 ]浊酒一杯家万里,
4 W$ }+ U& s) m& O9 Y燕然未勒归无计。 7 o% R$ h0 R& r( q: F' x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白发征夫泪。 + r8 V1 L( H+ A0 ?# v
8 y5 J( U Y. g7 B" m7 W3 J, t( o
注释 3 Y/ {8 b# u5 l* w5 H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 Q7 y( X2 `9 X, @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 J8 K6 h( w0 Q, s0 p# n1 M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 t3 Y0 c: [+ Q* }0 N9 |+ g2 D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 a$ R6 l6 X) q q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 w' T2 i' g1 C6 K" Q1 [' j- `6 G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8 G9 u2 I" Q/ z# M! N; S R$ e8 k( I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 Z" M* c \' \: l9 S% m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 Q3 k0 c N; B$ V' V, T5 S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 l+ s: f/ @. }; ^, T3 [9 Y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 X7 U& q, U: H8 R# ?" D 上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 ?; M( {& _4 i$ O0 a
下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 r( s+ L0 V r" O
3 Q$ ]6 H% h" ~: k5 D# [% X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及赏析3:& s) j5 `* [3 M, V4 S6 r
双调·寿阳曲 (二首) ) R" N' D! L% @! N# @$ u: Z, `6 n7 Z( \
马致远 ) Z3 F$ L2 m, i- J! _
( 其 一 ) % c$ e b9 {; C! d5 w) I9 J8 e/ a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 其 二 )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 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 `+ R2 `* _$ Z% m# \
7 Z/ U0 b& N0 H3 E+ i) ?2 Y& M8 a
注释 / g# o$ f |5 Z7 e" T4 z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铁马,悬挂在檐边的小铁片或小铃铛。
4 p+ _. y$ D* D/ r, w% @& {2 [ ②两般儿:指“云笼月,风弄铁。”凄切:十分伤感。 / O4 w2 F5 K1 E. H: V. X
③剔银灯:把银制的油灯挑亮。 / H' o# O) K4 A, f" i+ P
④蓦然:突然,忽然。杜宇:子规鸟,鸣声凄厉,引动游子乡思。 U' {7 ^1 T6 X, ]; `
赏析:1 J0 X( Y0 d6 n- m
(其一)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前三句写凄凉情景,天空中一轮孤月悄悄地躲进了云层,满耳听到的尽是风吹房檐间挂的铁片发出的声响,这无限凄清引起未眠人深沉的思念。妙在后两句,本欲剔亮银灯叙写心事,谁知因一声长叹却将灯吹灭。委婉含蓄地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心事的凄凉、沉重。将灯挑亮而又吹灭,更提示出她在凄楚的夜晚,欲说还休却又无法打发悲哀的复杂心情。 9 s3 \7 y6 Q% E# t: P
主人公因爱极而生的怨恨心态,表现得极其微妙曲折,细腻真切。喜爱马致远的《寿阳曲》: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虽说元曲有“俗”与“白”之说,但马致远恰如其分地抓住“长吁气”,结果就是把灯吹灭,心事也只好长埋心底,命运何尝不是如此! “月”的寒光被“云”“笼”得忽明忽暗;“铁”的冷音被“风”“弄”得时大时小;月光、云影、铁音、风声,怎么就都是一双一对的?我的爱人啊!你在何方?如此长夜,光影只会令我更凄凉,声音让我更悲切。连命运也如此捉弄我,长叹一声却将希望之火也吹灭了。
' |. B6 w0 a/ i% s$ n" e (其二)晚春时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而不是“风雨送春归”。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花满城。这形象地点化出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突然听到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希望杜宇把春叫回去,春欲归去,又是暮春时节,时间的流逝特别快,更带惜春之情。) E6 n3 d) i0 x& M2 d$ P
; p9 m3 F F7 V1 J+ P( L5 X; \
/ C4 L8 U$ s4 B& d6 A1 z
/ h* l9 ~5 p2 q
, ~+ Q+ e7 R5 Z/ O/ z! ^,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