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67|回复: 1

[影视书评] 【2022年寅虎迎春】诗词歌赋鉴赏之九十 王维《酬张少府》全诗翻译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5 14: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 z3 S& y/ a: \' {0 M% P/ [) e-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K" o9 _3 L9 [& A9 Q* ?7 a
# }3 h( O6 N) |2 d2 v9 t' C
  酬张少府+ f5 }/ g$ N: c" r

+ c( j2 S3 {4 ?# t$ }. U  王维

% L+ d6 U4 r! l6 q% L4 I5 T. u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1 h3 U+ m3 V5 J; F. j

% Q' u( u2 V) S: I8 W; [( {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2 m, h& n7 _) N4 W- c* I

$ ~/ ^7 W- `3 ?+ E) U8 k, p% N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 E2 l- s9 P4 X* B! r/ t. O9 y  n* j) E' ?6 d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 \" G* _+ G) i0 v, a
  I( E% X( N$ v- X  【注解】: ^7 I3 A4 |+ z2 X! S0 l
( a& d, }) E  U! B5 a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 \: W5 K2 q8 d* s! a: J3 a* Y
+ X+ j+ P% d( u
  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x( k, Q  y- u! |4 g, O) r
+ g/ a) @* F! a2 O" K
  自顾:自念。
/ k$ r3 `1 p5 I' [4 a2 R; h3 b& I( e
$ Z. M- y5 y: z5 |( e, G; X( ]  空:徒然。
9 N3 o3 P, j3 K5 ^+ _0 W+ t
  \3 {1 O1 y% U  ?" d  穷通:困厄与发达。3 ~/ y! d+ e; T0 f6 Z  D: I- [
1 l2 e# n( C& e4 ]* j" \
  浦:宽阔的近岸水面。7 E) X3 J* S1 ?0 }+ g, y
/ M# a+ r  P( ?- u6 X) ^; D* @& |
  【韵译】0 Y1 _% `3 ]- \1 L

! V; e/ M) P$ L) D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
& q& k8 C2 k8 P9 Z
6 u3 u; w3 b8 p9 f/ m7 m  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
) n+ ^9 h: K' F% ^1 I! |
/ X8 ^5 l# q4 }  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
# i, }0 u1 H1 J# V' V2 \0 R9 I7 l3 g5 A! f
  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e4 u% E4 Z$ A- {. I7 ^* k7 l4 t' C
& E6 ]1 S, J' H  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
4 n, h9 `4 h3 e4 F: U5 y+ s$ x& V
6 D8 }$ {5 t" ]. B+ m: h) \' m  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Y. _- d0 r6 F% G0 C- j# I
8 _3 Q; e5 n6 ^6 E1 G6 K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 J. A' z# J) }# h
2 s5 z5 |1 q( w: L% L  ]
  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0 E. c; q2 B0 G$ N2 Q; ~+ B. E7 c7 M3 w) A/ N$ u/ T
  【评析】6 D) s( n& q+ W# a  d# ^: H  M
+ r; h) e; r+ A8 L* I5 E" S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
6 R5 h, s" E: s& n5 y8 Z& D& k7 g
  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
* |% x8 {* O4 w$ P1 N9 Q, F. _3 O; p3 k; q9 l6 C, ^& g# P/ G# b
  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
! ^0 N. P' `& ]* p+ a8 o3 L
6 H: s! }0 V& e- p  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D7 O: N6 M# f
6 Y4 o# \3 p! N' D; d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9 l- D( [9 Z9 ~1 \
, q7 G6 E0 Q& a+ w0 V  【赏析一】
1 f0 N- R. n7 v+ A
/ O, @/ D7 e0 F+ ~6 O  归隐者自称对万事已不关心,恬淡达观,但又未完全超脱。用“渔歌入浦深”来劝慰张少府,也含有自慰。  |$ G+ W/ Q0 g
: B# c- \) p! C6 j( j8 t. _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 ^6 E4 Y( f, ^+ ^" s2 d4 o. i4 t, p4 p
  这首诗,一上来就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惟好静”的“惟”字大有文章。是确实“只”好静呢,还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呢?既云“晚年”,那么中年呢?早年呢?为什么到了晚年变得“惟好静”起来呢?底下三、四两句,透露了个中消息。
* ^- X" k" K9 r  O& M* H' a! d
7 l% ^/ Q# R; h! S$ C- L+ \. u! P  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出路何在?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C6 u# e5 k' |& V  ~0 ^5 o
$ T! M6 ?# W' R0 s/ Z. [
  那么,王维接下来为什么又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呢?联系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啊!“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吧?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从写诗的艺术技巧上来说,也是很高明的。' c* ?1 g8 o& G- B5 T( e& h
2 z/ ^) `& U  Y# o8 T$ x+ }2 R
  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呢!这里的“渔歌”,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也就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意思。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呢?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又多少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诗的末句,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2 n! r7 h; d  I3 q9 i/ k  R( T
+ R+ R0 `7 B4 C+ |  k$ u) ~1 T  【赏析二】' P2 C. o0 c9 B" q  i$ V
$ N$ U& V6 q8 e# y9 [' g$ t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 l% f" J0 d% w
# x! |/ H# f& x) w0 g5 h2 k1 d0 @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8 P6 j9 I0 X% a# c4 j, G

" ?$ A+ @: ?$ G& Q, ]" d  本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的又一佳作。2 e( G1 P, ?. d9 k5 k

4 |6 o/ c+ K0 N* g7 k8 }7 A& P  诗人刚入仕时,得宰相张九龄赏识,意气风发,欲以满腹才学报效朝廷,后张被罢黜,奸相李林甫当道,这个才高八斗的儒生便把目光投向了内心,倾心佛学,乐于隐居,追求一种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而初时的志向与抱负并不能完全忘却,出世与入世的挣扎便在诗作中时有体现。) M, ~+ e3 u5 ^% K+ j: ]

- u: c4 }8 d$ w  首联写得明白晓畅,如俚谈巷语,却十分准确的概括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笔者窃以为,此时,诗人冲天的壮志已消磨殆尽,心中的淡定从容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便是用词的朴实无华。“唯”突出了诗人把淡泊宁静、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作为晚年生活的唯一选择。
6 c: R- ?) t- E! |; U
3 L2 O" {* V7 U2 H% t0 T  颔联中“自顾”为“自视”之意,可理解为诗人反观自省。“长策”应释为“良策”,即“治国安邦之策”。奸臣当道,诗人虽满腔抱负,却无力回天,便只能“返旧林”。“返”与“旧”说明诗人曾居于此,而今是旧地重回,这是诗人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生活的佐证,每次离开时必是抱有志向,返回时也必是失望而归。“空知”则是反映了诗人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的最终选择是隐居田园,寄情山水。
: `' A$ {$ @' X* X7 q( c1 C$ K, l0 K6 x
  前两联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概括,表面上是在追求一种无为归隐的生活,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否定,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种表面上的平静之下涌动的却是诗人对于现实极端不满的怨怅之情,生活状态的平静则是绚烂之后的平淡。4 o  Z7 y9 h8 E' E
* N' v7 e3 c; k& P, v8 Q: [+ c
  颈联既是写景更是写人。风是松间之风,月是山中之月,不加描摹,更能引人想象其声、其色,增加了文字的张力与深意。诗人于松林之中,徐徐清风吹拂下轻解衣带,少了衣服,更少了礼仪的约束。在山中朗朗明月下鼓琴而歌,隐居生活所得便胜却了仕途之失。“松风吹”与“解带”,“山月照”与“弹琴”并无因果关系,前者只是为后者提供了活动的背景,如舞台上的幕布一般,让“解带”与“弹琴”更增加了淡定和清静的禅意,这也是本联的妙处。( Y9 Y" c: x: e2 K4 e- N) K. Q

0 ^) S; B! A" S6 H# W' h4 [0 D, A  尾联中的“君”指张少府,此联为扣题之语。张必是问及了诗人为人为官的穷通之理,诗人在前三联便告诉了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此联中又用“渔歌入浦深”的典故再次作答。《楚辞.渔父》中有“渔父莞尔而笑,鼓棹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得复与言。”表现的是一种与自然融合、忘却自我的隐居生活。

6 U& _  Q6 s7 {+ h
  c$ x2 M% O4 J" N( ^" u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60 津贴 +50 收起 理由
北极村长 + 60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2-16 09: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有力,颇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