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34|回复: 3

[转载] 漫谈“包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9 06: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漫谈“包浆”
; u, |. n/ q9 D1 ~# E3 k% m7 X% m' y2 O' j% S
        最早听闻“包浆”,是20年前春游绍兴。造访鲁迅先生之故乡,不能不乘因周氏兄弟的多番书写而著名的“乌蓬船”。上得船来,用手抚摸把手,凹凸起伏,虽油漆斑驳仍显黑黝黝的色泽,令笔者目光凝聚。船夫笑着回应我:这叫“黑漆古”,也就是一种包浆。
. i6 w2 p; d! _2 x/ i, F& g+ k0 s" u3 }5 \4 B! l' k; a5 d
        何谓包浆?问收藏家,回答飘飘若庐山云雾。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通俗的光泽,而是特别的专指古物外表的一层光泽。大凡器物经由常年久月之后,或者是把玩者的手泽揣摩,或者土埋水浸,衣物皮肤经久的摩挲,结果就会在表面形成一层油亮的棕黑色或铜绿色,奇妙地突出器物的主体部分,这种朦胧感正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其更添魅力,尤显韵味,似油画的暗部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此所谓“包浆”,不只存于玉器,瓷器、木器、铜器、牙雕等文玩种种,连书画碑拓等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统统有存。) t! x8 r8 q: ~8 E$ U
( f# U9 u) ^4 }+ [2 ?: r
        包浆就是以器物为载体的岁月留痕,是古玩的“年轮”。它既然承托岁月,年代愈久的东西,则包浆愈厚。那么,同样经过岁月磨砺,大至人文、小至人生,是不是同样有包浆存焉?' x  M: \  P5 ~/ N2 w5 L* w
) r# R- [5 K# s
        毕飞宇评说汪曾祺小说时,用到“包浆”这个词,就是“士大夫气”,也是老派的知识分子气质,对某些恒常价值观念的奉守与坚持就是它一以贯之的体现。这“包浆”也许是眉眼间的雅致、衣袋里的手帕,也许是言语中的恬静、步履的从容,又或许是握笔久久而坚韧存之的留痕——笔者造访过以百万字长篇小说《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同名电视剧近日在央视一套热播)的著名作家梁晓声,见面一握手,中指上厚厚一层茧,绽开的是对其孜孜创作的奖赏——茧花,也是“包浆”之花。
- e9 r) x. x! T% {2 ^! s9 g% u0 {( A' j$ Y0 _7 b
        影视演员咏梅,于年届半百之际双喜临门:连获中外两项电影女主角奖。面对采访镜头时,她却提出别人难以理解的特殊要求:“我的图,能不能尽量不修?非修的话,能不能不要把我的皱纹修平了?”闻者自然会生出疑问。咏梅一笑回答:“皱纹,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精彩!话未落地,咏梅的脸上似已熠熠生辉,那是包浆之光!6 L6 L6 {4 m4 r2 O0 A3 k
2 R: V/ {3 A' F, X* |
       更令人敬佩的是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秦怡。春节前夕,秦怡在医院度过了她百岁华诞,红烛灼灼衬着她的银发闪闪,顿显一种“包浆”之美。虽经风霜浸染,却尤显精神。. R: z1 e8 H7 E8 P
& N# Z. E2 c  u/ {5 s) k1 J! Z
       人生之树,年轮增密,必然地树纹(皱纹)深刻,枯叶(银发)日增——这秦怡头上的银发、咏梅脸上的皱纹,正是命运之河的收获、人生大树的馈赠。其包浆之光,是金色年华与峥嵘岁月在闪闪发亮!
, J! O% u" K; P6 L2 l4 G8 P9 k9 E0 k4 H* s
       包浆是成熟,但不是油腻,尽管盘文物有时也需要抹一点儿油。油腻是一种折磨人的庸俗感。无论青年,还是中年,沾上油腻就很难甩掉了。. y( t6 k$ u6 ], k& K8 c
! X0 b, V: x7 {) N( ]6 h
        包浆更显质感与味道,但不是世故与老旧,尽管包浆深蕴岁月之磨难、时代之沧桑。
5 o8 Z7 r; Y2 P1 n, V& m* z1 h4 p, n* p( b2 z
        花有千种,人有万样。包浆自然并非一样一式。
1 W0 r5 j8 @/ b
: \) q. S3 ]0 b! d! Y        当然,包浆最属人群。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室里,你能看见许多人埋头,一个姿势:盘——一边悄悄地向掌中的“宝贝”呵气,一边用各种搓澡巾“定式”地搓呀揉啊。而在工间午休及至各种饭局上,玉佩、佛珠和手链自属永不“过气”的热门话题之一,当然,中心思想是:包浆!由此,包浆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隐喻,也是一种象征吧?
( Y+ s9 I. Z( n4 E/ c7 f
; H; E/ n: B; t/ Z5 C        稍有闲,你便盘,盘弄把玩,用手细致地摩挲,用体温打磨;殊可知,时代和社会也在盘你。
+ D) \% b/ U- h. H( H
* {; d0 Q6 f& A; d6 A* [7 b        当皱纹惊心地出现,当风霜渐侵鬓发,你能像秦怡、像咏梅那样优雅而坦诚地笑对么?更多看到的恐怕是,上天入地搜索“适合”的焗油膏和除皱霜,或者在衣饰上下功夫,一句话:惮精竭虑地修饰——掩饰。3 ]' m- K( N* t; q
6 f1 N' d1 J0 ^% F$ q4 b" t
        更要命的是,当病态社会的两只“魔爪”恶俗的右爪与利欲的左爪不懈地盘你,渐渐的,悄悄的,你的思考与阅读的能力干涸了,你冥想或眺望的姿势僵直了,你感受或歌哭的本能锈蚀了!) [" B' }" r' Z# I( q( H

- k$ C0 K' d0 C# [$ Y# ^        面对生活的风吹日晒、粗粝揉搓,面对社会的名欲利欲、复杂纠葛,你能打磨出思想的包浆、人生的包浆,坦然笑对吗?这一包浆是高贵的,也成了人们真正的需要、应有的坚守。面对物欲的世界,“守脑如玉”四个大字像四声惊雷,震撼人们的心谷。" ^4 o: u* |! ^+ _1 p) g
0 I2 e2 y2 {8 `1 R; U
        其实,中国人对于温润包浆的追求,应该源于悠久而绵长的玉文化——所谓“温润如玉”,正是包浆的最高境界,而守脑如玉,则是上苍对现时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的谆谆教诲。
$ E; m) q( Q& j0 l+ Z4 s" j7 S) D
       守脑如玉,应是由守身如玉借喻而来的词汇吧。守身如玉,出于《孟子·离娄上》:“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为保持节操,像玉一样洁白无瑕。那么,守脑如玉,可理解为保持信念、守住道德,像玉石一般纯洁、坚定,不为外界迷惑、影响、污染,不容他人情绪与思想的野马肆意践踏你头脑的原野。8 i6 A- r3 a# Q( ~% O6 N$ @
* o. ]0 Q' ]$ E! O: v
        此际,包浆像是一条银河,彼岸上,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行至此岸,你已超然物外,俨然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7 d6 k! ?& j3 }; P" r) ^
1 u& g, Q7 N  ]# M& _" \8 k3 {
(来源:前线客户端): N* B1 o! _# ~2 e# t, b0 T3 X
/ h. f) P* v$ V) r4 d9 H8 H

1 R7 X; Z0 `, u; ~* j6 A
0 c9 Q7 s9 z7 e, ~; m8 _# V3 Y  j) @* g' ]9 v1 P2 q8 l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北极村长 + 40 + 4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8850

发表于 2022-3-19 18: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0 15: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看看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