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半称心”中有境界; c8 q* q+ R5 k) f
% I! b5 R! r" p1 ?3 Z 到过杭州灵隐寺的有心人,一定会对那里的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记忆深刻。这幅对联所言,虽然直白朴素,但却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
7 R% r" h; t; |4 Q0 Q$ G( d/ R( L5 O& U I
我们常常听到“万事如意”“万事胜意”这样的喜词和吉语。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十全十美、万事如意的,怕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到。恰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半称心’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 U' `6 P2 F& N ]5 }3 h/ s# i- P4 u5 _6 q
由此让人想到了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开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著名作家林语堂十分欣赏此中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6 Q w$ N# d1 h! D
! o4 e1 U/ z3 T, O 俗话说得好:“甘蔗没有两头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在世,世事多变、时过境迁,人生的旅途曲折而复杂,常常伴随着酸甜苦辣咸,堪为“百味人生”,既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烦恼;既会有翩翩起舞的时候,也会有痛苦悲伤的一刻;既会有所得,也会有所失;既会有甘甜,也会有苦痛。著名学者杨绛看得透彻:“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0 m' j& Z. d" W" |% }
# J3 B# Y3 K: Z/ e: q& B 由是观之,我们还真应该拥有“半称心”的坦然心态,因为这是生活的王道。拥有这种心态,就不会欲壑难填。谁都有欲望,但欲壑难填必然招致祸害。当我们摈弃了欲壑难填,就远离了贪心和贪念,就有利于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然然生活,就会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I( y" p: V' e* F! C
- Y- K" K' q5 w$ ~; V! R" U 拥有这种心态,就不会想入非非。当我们没有了想入非非,就有利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把容易的事情做得精致,把平凡的岗位做到极致,使其变得不平凡,就能体验到干一事成一事、在一岗爱一岗的幸福滋味。
% d& Y) R( o: s) G" ~+ M3 }3 F5 G" _& \% g% J# E1 y/ Q
拥有这种心态,就不会唯我独尊。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放弃了唯我独尊,就有利于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心中有友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会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 r. I3 u2 @6 \/ H( X" B3 `1 y( a/ E( H1 A5 y9 F
当然,我们说保持“半称心”的心态,绝非提倡消极对待生活、被动对待人生,而是要尊重客观实际,不做压根脱离实际的强求,不做没有任何根据的幻想,在尊重规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 ]( ^! M Y) s
0 r* b3 k$ J; L F) g(来源:前线客户端)
5 C! l4 u* p) z% e+ K T+ J. L1 V5 V1 _- X% N
) t# F' }# t$ X6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