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盾 于 2022-5-24 22:00 编辑
% p( J, ?* Q/ @9 t" _
. V2 L9 n7 P% @. E2 j晋中小吃——猫耳朵(转载/网络) 晋中是山西省的铁路、公路枢纽之一。晋中是晋商故里,纵横商界600年。
3 c' y" \* B w9 z( `: B 特色小吃排行榜:晋中油糕、油面、珍珠粥、平遥牛肉、榆次灌肠、剔尖、豆腐脑、元宵、平遥碗托等。
+ O$ F9 H- S( b 简介: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汉族传统面食。其并非如名字所说用猫耳制成,只是因形似猫耳故名。在中国华北地区,猫耳朵大多像其他面食一样作为主食,而在南方地区多作为点心和小吃食用。 历史文化:猫耳朵是晋南(山西运城,临汾),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在晋中一带,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取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软,还能碾推成花纹、触须等式样,更使这种面食形象多彩多姿。猫耳朵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晋语区,如山西省中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张家口等地,这种面食很常见,在当地被称为“圪坨儿”。在关中也有类似制法的面食,称作“麻食(马齿)”。做法是用白面、荞麦面等和好后,切成小块,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即成。清水煮后捞出,浇上菜或卤等食用。因形如猫耳,且由于晋语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涩难懂,因而也被称为“猫耳朵”。在一些地区也有用莜麦制成,蒸熟后食用。莜面有独特的风味,较白面不易消化,所以抗饿。 做法:1.将小麦粉放在盆里。3 U7 p" M- Q, B* G
2.和面的水里加少许的食盐。
, f) S+ H: f: S" t! B) L 3.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成片状。
: v2 R4 Y# \0 k# K 4.用手揉捏,做到“三光”即盆光、手光、面光。
7 j* t! J& b; ]8 J; [ l 5.用湿纱布盖住面团,“醒”30分钟。- I2 P$ `. g1 U1 o7 c& W/ [
6.切成条状后再切成指节大小的颗粒状。" E8 C) n; E- }' n2 e: m, I; @5 {
7.用大拇指的指肚压住一颗向前推捻,一个猫耳朵就做成了。 “金盾”陆续为您推出地方特色的名食小吃 —— 约您走进山西,游遍古迹,驻足名吃,品味山西 —— 3 ?# w/ E# U3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