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军旅回忆之:麻扎达坂和塔吐鲁沟的英雄故事 219国道新藏线叶城至西藏阿里,它穿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岗底期山、喜马拉雅山,要翻越16个冰达坂,涉过44条冰河,大部分地段为“无人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要多次翻越海拔5000多米以上的达坂(山口)。麻扎达坂,距叶城县220公里,海拔4950米,“麻扎达坂类,陡升五千三”,维吉尔族人管墓地叫麻扎,埋死人的地方,此山口叫“麻扎达坂”,懂得的人自然知道此地的凶险。 自库地兵站往前行,一路都是在沿着河沟在前进,此地段险就险在经常出现雪水造成的山洪,公路都是沿着河沟,最窄的地方只有四米多宽的千仞峭壁之底,全部都是难以看清20米道路的“肘子”弯,因此这段路的通信线路经常在夏季被水冲毁。2004年6月间,雪山上的洪水把此处30多公里的线路冲毁,我带领着30多名官兵前往抢通。大家都住在稍为平坦处的河谷里,通信线路大都处于河水两边的陡峭山壁上,电线杆都要人工抬着往上走,有时绝壁上没有可攀登的地方,只有先派一名身怀绝技的战士用“钉爬”钩住石壁,就这样象猴子一样艰难的爬上去,那时候我们也很胆大,考虑到安全问题,都是让老兵执行。人员上去后,丢下腰间系着的绳子,再把其它几名官兵拉上去,齐力把电线杆、钢绞线、光缆等往上拉,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硬骨头战士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苦战20天完成了任务。完成任务之后,我们撤营前往麻扎机务站,这中间要翻起麻扎达坂,我多年走这条219国道,我认为麻扎达坂是全线最难走的路,倒不是因为路太烂或者坡太陡,上山60公里的多重陡坡路就不给你喘气的机会,遇到很多雄心壮志的骑行者都被这个达坂给“虐废”了。这个路段高山反应厉害,头疼、浑身乏力,身体软的象团棉花,手机没有信号,有苦也说不出。1997年的时候,我们在抢修线路,遇到向我们求助的几名骑友,他们是网上约的,有3名重庆人,2名河南人,4名东北人,那时候qq很流行,他们网上约好从全国各地坐火车、飞机到喀什,然后叶城集合后,骑行上山,当时他们的目的地是阿里,然后再到拉萨。一行9人从叶城到麻扎骑行了4天,当时还不象现在的柏油路,全是烂泥路,上麻扎达坂走了20多个小时,当时有2名骑友就因高山反应而“英雄未捷身先死”在了麻扎达坂。下坡也是60公里,许多车辆因长时间的刹车导致制动失灵。我亲眼看到过一辆运送物资的地方卡车,翻过坂山口一路下坡,快速要到山底了,制动去失灵造成高速行驶的重车一头撞在了急转弯处,驾驶室里的6个人全部身亡。麻扎机务站就处于达坂下的河谷处背靠山、南面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此处往西有一条顺着河谷的路,直通到塔吐鲁沟边防连,此连队守防的是个三角地带,一边是乔戈里峰,南面是阿富汗、西面是巴基斯坦的国土。此边防连在在七十年代边防相对和平时期撤除,但自1990年之后,新疆多次发生暴恐事件,那时间由于边防连撤除后,此处山口有边无防,南疆许多到国外去参加暴恐训练、极端宗教、身背罪责的逃犯等等,都是从此处偷越国境前往阿富汗、巴基斯坦,记得那年叶城县、莎车县发生暴恐,有4名暴徒就是在此处被特警击毙和抓获。同时此处虽然环境恶劣,但有许多开采的玉石矿,曾经发生过一名放羊的维吾尔族老乡发现一块重约12吨的昆仑青玉,那种小籽玉就很多了,近十几年玉石盛行,这里成了许多淘玉之人的理想天国,但由于路途凶险,许多人也丧命于此。也发生过我国特种部队、美军特种部队在此配合全歼80多名塔利班的故事。麻扎此地有一处废弃的道班,只有几间60年代建造的土石房屋,里面居住着一位“昆仑女神”,她在此居住了30多年了,现在已经是年老体弱,精神有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但是她对人很和善,不与人多说话,可能是长期孤独生活,语言能力慢慢退化,但她的精神挺好,基本上都是靠过路的旅行者、军人等好心人给她留下点食品等勉强维持生命。路过的人中人叫一声“昆仑女神”,她就出来了。据说她是甘肃人,大约20多年前,她还是位非常美丽的年轻姑娘,来到昆仑山寻找她修路的丈夫,历尽艰辛走到麻扎,还是没有找到(估计是牺牲在昆仑山上了),姑娘变成了“女流浪汉”,一个人就顺着219国道走到哪儿是哪儿,最后定居了这里原来道班废弃的房子里,一等就是20多年,也没有等到她心爱的丈夫。 我们的机务站就处在达坂山下的河谷地带,这里常年都是刮的六至七级“顺河风”,本就缺氧的地方加上常年大风呼啸,到此机务站的人基本上晚上是睡不着觉,缺氧导致的头痛欲裂,使你感觉此处真是当地称为“麻扎(墓地)”的叫法真的恰当。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代又一代通信兵们,硬是在坚如磐石的乱石堆里建造了一座温室,从30多公里远的地方拉回来土,下面垫了40多公分的羊粪(供发热和保温),温室是双层塑料膜,最外面是玻璃,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硬是种出了绿油油的黄瓜、西红柿、油白菜等,供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补充一点维生素。这个机务站建站50多年来,坚守高原,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批批军事通信指挥和管理人才。
4 X* a6 | V% N6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