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3|回复: 18

【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70 晋南花馍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2-8-9 0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金盾 于 2022-8-15 10:52 编辑
, E' _. L' G' V0 t% r( w
& c9 W2 N% P" ]' D3 U) ]
1 w: z4 F0 g2 n&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编语:山西文化,又称“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到山西,便会想到老陈醋、煤炭、汾酒等,即使从未去过山西,这些代名词也是人们对山西的固定印象。但能否将这些有印记的名词付诸文化,加以创造,让文化的内涵涵盖名词本身,如此,带有特色文化的名词创造成具有山西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既能够传承山西厚重的文化,又能在一成不变的固定印象中加深文化印记,让更多的人民了解山西的文化、喜爱山西的文化。从今天开始,山西军转版陆续为各位转友呈现【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山西文化系列文章,以便于大家驻足山西军转,了解山西文化,品读山西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

* ?% |, G9 `: o; ^8 |, K
8 P6 ~* y8 _) c/ m; {6 `& e(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9 X# I2 L& Q( y' X* L3 z
【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
晋 南 花 馍
图/文/黄河新闻网
, I& L6 Q2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提起晋南花馍,首先想起的是爷爷讲过的一个笑话。说是村里有位老人过六十大寿,出嫁的女儿特意用白面蒸了个大大的“鱼馍”送去。老人叹:“馍蒸得真好看,可惜是条鱼!”闻者皆哈哈一笑。只有我在很多年后才知道大家为啥笑。
   在晋南,从幼童到老翁,岁岁生日蒸的花馍都不同。比如娃娃周岁要蒸鱼馍;孩子12岁时要蒸项圈馍;结婚时蒸花糕馍;老人们过寿时蒸桃馍......大家之所以笑,是因为那家的女儿“送错馍”了!由此可见,馍在晋南人的生活中除了可以裹腹以外,还有着另一重举足轻重的意义,那就是礼俗传承。
  晋南(运城、临汾一代)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花馍,就是晋南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馍,又称“面花”“面塑”。是一种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据说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但在临汾霍州一带,也有传说是起源于隋末唐初。隋朝末年,隋炀帝对外连年征战,对内大兴土木,繁重的徭役再加上连年灾荒,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因此爆发了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有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据说当年李世民曾率兵攻打霍州,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霍州守将宋老生。宋老生为人正直,与百姓感情深厚,又死守城池,因此李世民只得用激将法将宋老生引出城外,将其杀死。宋老生的头掉在了霍州北关,但身子却被马驮着跑到了二三里外的赵家庄,恰逢一位年青妇女开门泼水,就将宋老生的遗体捡了回去。霍州的百姓们虽然讨厌残暴的隋炀帝,却为宋老生感到惋惜,就为他立了一座坟,名为“将军墓”,又不忍他尸身不全,因此用面粉为他塑了一个头。这事儿传到了唐王李世民耳中,他很受感动,赏赐了一颗金头与宋老生合葬,后来面塑也就在黄土高原上流传了下来。故事或许荒诞无稽,但面塑的确体现了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善良与纯朴的民俗艺术的最好见证。
  花馍能够在晋南流行,成为影响最为深远和普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晋南是“棉麦之乡”,运城和临汾盆地,都盛产小麦,人们普遍喜食面食。在晋南,花馍不仅是主食,而且,参与了人们供奉、祭祀、交往等每一项人生重要事项,可以说,伴随并见证着晋南人的一生。
  新春佳节,晋南人要制作“馄饨”“枣山”“银子瓮”“枣糕”“善财童子”等作为供奉神灵的贡品;要制作“茶果”“柏枝”等招待客人;还要制作“猪、羊、鱼、虎、兔、佛手、石榴、莲花、柿子”等,借造型或谐音祝福家庭神佛护佑、六畜兴旺、财源茂盛、福寿平安、事事如意。
  春节期间走亲戚,晋南人也会在礼品之外,特意多提个“馍笼”,用竹篮装上“馄饨”、枣糕等,寓意浑浑全全,早日高升,互赠亲友以表达祝福。
  小时候过年,我最喜欢的事儿,就是窝在炕头,看夏县奶奶和左邻右舍的大姑娘小媳妇,一起蒸过年吃的花馍:一大盆起面,一张大案板,几把菜刀、剪刀、梳子,几根竹篾儿,就是她们的原材料和工具。大人们一边闲话家常,一边捏花馍。那劳动惯了的粗糙的大手,这会儿就像变魔术一样,切、揉、捏、揪……在言谈笑语中,一扎一挑,盘枣点豆,不一会儿,一个个活物自手中而出:跃跃欲蹦的兔、威风凛凛的虎、温驯善良的羊、引吭高歌的鸡,待醒好上锅急火蒸出,一个个白白胖胖,鲜嫩灵活,娇态可爱,常常诱惑得我想吃却又不舍得吃,纠结很久。
炕头笑声飞扬,灶上热气蒸腾,这一幕成了我儿时最温馨的回忆。
  在晋南,花馍制作一年四季都有着广阔的舞台:二月里,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刺牛盘馍”,莲花上面扎一对男女小孩,意喻“连生贵子”;孩子过12岁生日,姥姥家要制作直径一尺多的“花儿箍拦”,就是一个圆形面圈,一圈塑着各种动物花卉,有“麒麟送子”“凤凰戏牡丹”等等,既取“箍拦”箍住、拦住之意,祝愿孩子平安成长,长命富贵,又借动物花卉表达各种吉祥祝福。同时,还要让长辈抬着“花儿箍拦”在孩子头顶顶三顶,以向天地神明、亲朋好友交代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足以担当责任;老人过寿,则要制作“寿糕”“寿桃”。寿糕是一层面饼一层红枣,层层叠叠摞起来,寓意“寿高”,寿桃是一个桃形面塑,桃尖要涂成红色。周围塑有“松鹤延年”“鹿鹤同春”“五福献寿”等,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平安富贵。
  清明节,晋南人会制作蛇馒头、狙娃子、甜瓜等花馍,大宁县叫“志忠”,乡宁县叫子柱、顶子、纹纹鱼鱼、上坟娃娃等,纪念先祖与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要做针线、顶针之类面塑,吃了可以变得心灵手巧;七月十五中元节,要做小如小孩子拳头的面塑,如猪头、羊头、麦秸集、剪子、坐饽饽(女人坐在莲台上)等,霍州一带,人们把这类面塑叫做“羊羔馍”,各家要把它成串成串地挂起来给风干,直到第二年七月十五日食用,借面塑表达猪羊满圈、五谷丰登、男耕女织、四季平安之意。
  晋南面塑是晋南人生活习俗的反映,珍藏着他们的文明密码,这中间,既有他们对先哲前贤的尊重,对天人和谐的尊崇,更有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祝福。无论是以纹饰见长的面点,以塑形见长的面塑,还是以插花见长的面花,都体现着他们淳朴、善良、敦厚、精致的审美情趣,体现着黄土高原居民特有的粗狂豪迈中见细腻的风格。
  晋南花馍,不仅是礼俗,还是艺术。作品即有人物造型,水鸟鱼虫,也有时令水果,奇花异草,其造型样式复杂,讲究繁多,且色彩斑斓,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正因为面塑将风俗民情融入其中,所以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也由此,诞生了很多出色的面塑艺人。
  面塑艺人都是村里心灵手巧的捏花能人。谁家有事,就会提前将这些巧妇请到家中,一起发面,一起揉搓,一起捏。那时候,为乡邻帮忙,大都是义务相助,不收取任何费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馍店也在滚滚的经济浪潮中应运而生,精明的捏花能人们将手艺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以面塑艺人的身份,创造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满足了人们在喜丧节典日常交往各种活动的需求。
  这其中,闻喜花馍最具代表性。闻喜花馍是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由闻喜村民集体创作的最高龙王、最长飞龙、最大花馍、最大面塑群曾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当然了,花馍的图案越复杂,食用性就越差,不过,欣赏性也越强。
  总之,馍,不仅是晋南人古老的食文化,也代表着晋南人心中的美好愿景。每个花馍都仿佛是一个小戏台,演绎着黄土高原人风风雨雨的一生,寄托着他们对幸福的殷切期盼,向世界传达着他们的憧憬、希望、梦想与祝福。

6 w2 ?5 ^- F  _9 J( {2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2年08月09日
山西军转版欢迎您
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50 津贴 +150 收起 理由
元兵 + 10 + 1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自由星辰 + 20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2019转岗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文士贝 + 50 + 5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沈阳第二故乡 + 50 + 5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3210

发表于 2022-8-9 05: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多谢介绍晋南花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2-8-9 05: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n5 ]. s# K; I  ~+ a7 U, J8 Y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9 05: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晋南花馍,馒头吃出花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9 0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提起晋南花馍,首先想起的是爷爷讲过的一个笑话。说是村里有位老人过六十大寿,出嫁的女儿特意用白面蒸了个大大的“鱼馍”送去。老人叹:“馍蒸得真好看,可惜是条鱼!”闻者皆哈哈一笑。只有我在很多年后才知道大家为啥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775

发表于 2022-8-9 07:54:34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花馍,又称“面花”“面塑”。是一种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这花馍只能看,不能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2-8-9 08: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长长久久,平平安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2-8-9 08: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晋南花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9 08:24:02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70 晋南花馍$ O9 S' x2 _2 }8 J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2-8-9 08: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闻喜花馍是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2145

发表于 2022-8-9 09: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提起晋南花馍,首先想起的是爷爷讲过的一个笑话。说是村里有位老人过六十大寿,出嫁的女儿特意用白面蒸了个大大的“鱼馍”送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2-8-9 1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感谢分享! 妹子祝朋友星期二开心快乐!
) P# I) t  M- b+ d,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040

发表于 2022-8-9 12: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很给力,点赞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9 12:35:39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2-8-9 12: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70 晋南花馍!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9 21: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0 块津贴

提起晋南花馍,首先想起的是爷爷讲过的一个笑话。说是村里有位老人过六十大寿,出嫁的女儿特意用白面蒸了个大大的“鱼馍”送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